辛者库是干什么的地方
辛者库是清朝八旗下管领下人的包衣组织,一个分配人干活的地方。这种组织会在宫中缺人的时候,大量派出各种人群,进项相应岗位的接替,若是有被宫中贵人惩罚或被贬的奴才,都会进入“辛者库”,进行再次工作岗位的分配。辛者库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群人,分布在各个岗位的人群,例如司管灯火、担水、扫雪、采买杂物等岗位,都是辛者库人。辛者库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本就有的成员,另一种就是获罪成为辛者库的人,辛者库人没有官职土地。八旗的介绍八旗各旗分别设立都统三名,满洲都统、汉军都统、蒙古都统各一名。每个满洲都统下辖参领五名,每个汉军都统下辖参领五名,每个蒙古都统下辖参领两名。满洲都统共计八名,汉军都统共计八名,蒙古都统共计八名,总计都统二十四名。满洲参领共计四十名,汉军参领共计四十名,蒙古参领共计十六名,总计参领九十六名。八旗分为外八旗和内八旗,外八旗分为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内八旗分为内务府属三旗、王公府属五旗。八旗满洲隶属各旗满洲都统,八旗汉军隶属各旗汉军都统,八旗蒙古隶属各旗蒙古都统。
辛者库到底是什么地方
“辛者库”,本是出自一个满语词汇的音译,它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辛苦劳动者在仓库”之类的意思。在满语中,“辛”是满语里面“粮食的一种器皿”字,而“者”则是“粮食”的意思。合在一起,“辛者库”全称应该是“食辛者库之人”,简单来说,就是清代内务府管领下每月按照定量领取口粮的奴仆之人。nbsp; 喜欢追宫廷剧的人应该对辛者库这个词不陌生,一般在宫女或者侍从犯错时都会被送去辛者库受罚,那么辛者库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详细内容 01 “辛者库”,本是出自一个满语词汇的音译,它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辛苦劳动者在仓库”之类的意思。在满语中,“辛”是满语里面“粮食的一种器皿”字,而“者”则是“粮食”的意思。合在一起,“辛者库”全称应该是“食辛者库之人”,简单来说,就是清代内务府管领下每月按照定量领取口粮的奴仆之人。 02 辛者库是满清的奴隶阶层里面较低的一级。辛者库最初出现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天命年间,那时候后金八旗进攻明朝,掠夺来的汉人俘虏,就被编入辛者库充作奴隶。后来满清八旗入主中原之后,辛者库的范围就逐步扩大到接纳罪犯了。 03 也就是说,在宫斗戏密集出没的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辛者库不仅是原来的奴仆工作地,同时也是是带有惩罚性质的罪犯贬入地,谁被贬入辛者库,就意味着比普通的包衣奴仆地位还要低。在清代康雍乾这三朝,大量进入辛者库的,都是犯罪官吏的家属,这是属于带有株连的性质的惩罚。比如拥立雍正皇帝有功的重臣隆科多,后来被雍正给收拾了,当时朝议的结果就是隆科多的妻子儿女全部被贬入辛者库。
辛者库是什么意思?
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又有译作身者库、新者库或薪者库。专以从事大内或王公府第等地贱役苦差为职。比如紫禁城内庭院、道路之扫除,糊饰扫尘、三殿除草、清除积雪,运送米面粮油、担水,运牛乳,以及各公事需用驱使等等。
辛(sin)汉意为斤斗或金斗,(金斗,量粮食之器,一斗八升为一金斗);者库(jeku)汉意为粮米。辛者库则为斗粮之意。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者特勒阿哈牛录(sin jeku jetele aha niru)的简称,汉义为食斤斗粮之奴仆的佐领。
乾隆年间所修的《大清会典则例》中,便直接做出这样的诠释: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王公府邸之辛者库,即府属管领。这里明确说明,辛者库就是管领,是一种包衣组织。又有浑托和即半个佐领之称。宗室奕赓在其《寄楮备谈》中即清楚地说明:半个佐领,今名浑托和,汉语为管领,又说辛者库(人),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管领下人按扣每月领取一金斗或半金斗粮为生。
可见管领下人是包衣的一种,和包衣佐领下人一样,为皇室、王公世仆。
辛者库是什么意思 辛者库介绍
1、“辛者库”,含义乃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管领,这是一种包衣组织,而绝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王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绝非如小说家言,发往辛者库,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
2、乾隆年间所修的《大清会典则例》中,便直接做出这样的诠释:“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王公府邸之辛者库,即府属管领。这里明确说明,辛者库就是“管领”,是一种包衣组织。又有“浑托和”即“半个佐领”之称。宗室奕赓在其《寄楮备谈》中即清楚地说明:“半个佐领,今名浑托和,汉语为管领”,又说“辛者库(人),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管领下人按扣每月领取一金斗或半金斗粮为生。
可见管领下人是包衣的一种,和包衣佐领下人一样,为皇室、王公世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