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如果你是一代重臣,有机会被后人熟知,你想以怎样的形象出现?
这其实是我们中国文化精神重要的一项——谥法。
谥法,就是一个人死后得定论,这是一件很慎重得事,连皇帝都逃不过谥法得褒贬。
皇帝死了就由大臣集议,或者史官作评语,像汉文帝,汉武帝,“文”“武”都是谥法给他们的“谥号”。汉朝最后那个皇帝“献帝”就惨了,含有奉献给别人,送上去得悲哀。
不管古时的皇帝,大臣,官员等都想争取万世之名,不愿死后给子孙留下臭名,更不愿在历史上留个骂名。
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目标,不管做官,做事,目标都是对后代负责。不但要对这一辈负责人,对后世仍旧要负责任。
如宋代得名臣,理学家赵抃。为官清正,为国奉献。最后的谥号是“清献”。他曾被安排到四川做省长,去的时候只有一琴一鹤一仆人,这种低调无奢华得做派让出城迎接的文武官员扑了个空。
他最后功成身退回到家时写了一首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当退还了黄金印,一生风云人物其实也很平常,传说那个住在高斋得人很厉害很清廉,其实他还是当年那个柯村得赵四郎啊。多么平淡,那么平凡,可能只有做到了平淡,才是真了不起。
像赵抃这样的人,历史上还有很多我,生前为国尽忠,死后自有声名。我们历史文化中,很重视这个谥法,而现在呢?似乎有精神文化的衰退。
首先是对传统知识得匮乏,对历史文化的贫瘠,对中国精神脉络的无知,我们现在崇尚科学,崇尚理论实验证明,喜欢西方文化的先进与开放,耐不下性子研究我们自己的精华,同时还容易陷入对权钱名利得追逐。
现在的青年人一谈就是考什么学校,福利待遇多少,为了什么样的生活,多大的房子多好的车等等,当然这也固然没错,生而为人,生存第一,那解决完温饱之后呢,当我们真的开始做事,入世时,我们也可以试着看看了解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精神,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得根基。
可能最为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我也想踏寻前人的足迹,感受一下文化的厚重和力量,在一本书中体验来自远方的给予。
从书中抬头,也想感叹一句“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意思是什么?
上联计算利益 应当计算天下人的大利益。下联求取名声 应当求取流传万世的大名声。全联都体现了“公”“大”二字之意。此为于右任1961 年书赠蒋经国的对联。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于右任再次书赠。1961年,82岁的于右任老人应蒋经国之请,为后者题下了这副内容深邃且气度恢弘的对联。当时,小蒋虽只是国民党中常委、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而须发皆白的“髯翁”贵为“监察院”“院长”,但仍题上款“经国同志正”。三年后,于右任谢世,此联也算是他留在世上的一副词、字双绝的绝联了。人们还知道,蒋经国得此联后,非常喜欢,生前一直挂在客厅,每以此联自勉。1982年夏,即蒋经国主政台湾多年后,与蒋家有旧的廖承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会代表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发表致小蒋的公开信,其中即有涉及此联的一段文字:“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云云。由此可见,蒋经国对此联的喜爱,已是两岸皆知之事。扩展资料此联的真正作者并非于右任,而是一个叫云井龙雄的日本人!这两行为国人传诵的佳句,只是此人在其长诗《书怀》中的第三、第四两句诗!那是2017年11月3日下午,在鹿儿岛的城山下的一间咖啡屋里,身穿日式便装的店老板若松宏先生知我专为其曾外公西乡隆盛而来,便赐之香茶咖啡,并将馆存的一本《增补西乡隆盛汉诗集》递给我,请我翻阅。其时,正有一位台湾的西乡隆盛的女性研究者先我而在,并用日语在与若松宏交谈。西乡隆盛,号南洲,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汉学功底的诗人。在日本各地,笔者曾几番问过当地人:“你认为一百多年来最了不起的人是谁?”,他们无一例外地把票投给了西乡隆盛。NHK(日本放送协会)制作的年度大河剧(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即《西乡殿》。据报道,该剧一开播即告霸屏,成了日本家庭在黄金时间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窥一剧而知民意,可见西乡氏确是日本人心中的大英雄。下层武士出身的西乡隆盛,由村吏而藩主亲信扈从而国之参议(相当于后来的总理大臣)和首任元帅,又因政见不合而辞官回籍,被家乡子弟拥立为叛军统帅,最终在家乡的城山上下令让部下将自己斩首以殉国,其经历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每每令日本人感喟不已。西乡被恢复名誉后,其生前写过的汉诗——用汉字按中国格律写成的诗——多次被收集出版。笔者手中的这本《增补西乡隆盛汉诗集》,是平成20年(2008年)4月出版的最新版本,由西乡南洲显彰会出版,两位编纂者——山田尚二和渡边正,前者为“鹿儿岛县史编纂委员”和“鹿儿岛史谈会会长”,后者是“私立高校教谕”,二位名下均列有多部本土历史研究专著。无论出版方还是编纂者,此书的权威性均不容置疑。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