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技术 ?
养殖环境
鸵鸟的饲养方式及其场地设备. 鸵鸟体型大,如果采用舍饲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则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和较多的投资。每只鸵鸟需舍内面积5×5米2、运动场50×12米2,而且鸵鸟高大,要求鸟舍的门宽而高(高约3米)。
由于鸵鸟性情温顺、有群聚性,因而可以进行散养或放牧饲养,这样就不需专辟运动场,同时鸵鸟可以自己采食天然植物,减少了饲料投喂量。 鸵鸟舍应有较大面积,檐高不低于3米,土地面(为防鼠最好用水泥铺地)上铺沙草,冬季和繁殖、育雏时垫垫料(如垫草等)。
鸵鸟舍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北方还应安装保温设施。舍内应有操作廊,还需注意采光问题,食槽和饮具都应深大而坚固。鸵鸟养殖场最好建在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5~10℃的地方。这一条件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鸵鸟养殖场必须建在地势平坦的草原、牧场和沙漠。鸵鸟舍外应开辟尽量大而平坦的运动场。如有天然牧场也可散养或放牧饲养。在鸵鸟运动场或牧场应适当种植其可采食的落叶乔木、灌木、苜蓿或禾草等。
饲料配方
一、鸵鸟的饲料需求。
鸵鸟在育雏期间,必须饲喂营养平衡的全价配合饲料,并辅以优质纤维性饲料(如苜蓿等牧草)。鸵鸟在1周龄内,单纯饲喂以高蛋白质配合饲料可能导致腿疾。随着鸵鸟日龄增大,其吸收利用纤维素的极强本性逐渐表现出来,应让其采食粗饲料或天然植物,而浓缩饲料的投喂量控制在每只每天不超过1.5~2千克。然而,目前对鸵鸟的营养需要,知之甚少。在南非,多以苜蓿、玉米和家禽饲料来饲喂鸵鸟。在生产实际中,鸵鸟4月龄以后,一般让其采食天然植物。如今,津巴布韦的鸵鸟专家们已根据鸡饲料类型、配制出鸵鸟的育雏料、生长期料和产蛋期料。
二、鸵鸟各阶段的饲料如下。
1. 1日龄至12周龄。 使用育雏料或碎粒料,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22%,饲料配比为浓缩料占90%,优质纤维粉占10%;或者浓缩料占60%,优质青饲料占40%。
2. 12周龄至屠宰(12月龄)或开始产蛋。 投喂生长期料,每只每天消耗量不得超过1.5千克,并让鸵鸟自由放牧或采食粗饲料。精饲料的投喂量在每只每天不超过1.5千克的前提下,应该根据季节和采食的天然植物等情况而加以调整。
3. 产蛋期。 让鸵鸟自由采食青饲料,并提供产蛋期料,每只每天浓缩料消耗量不得超过2千克。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对蛋白质需求降低。由于生长期历时长达9个月至2年多,因此,鸵鸟实际上需要2~3种生长期饲料(浓缩配合饲料)。此外,鸵鸟的配合饲料,需求的钙、磷水平较鸡饲料高,一般高25~30%,复合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使用极其重要。通常在2~4周龄的鸵鸟的饮用水中加入水溶性维生素及电解质。鸵鸟喜爱采食颗粒饲料,饲料颗粒化能够减少饲料的浪费。然而在育雏期间或1~6周龄,一些生产者选择粉料,有的加少量水将饲料拌湿,采用这种饲喂方式喂料,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至鸵鸟1~6周龄以后,改粉料为颗粒料,颗粒最大的直径为10毫米。产蛋期则喂以方形粒料,其最大值为16毫米。
养殖管理
鸵鸟的饲养和管理。
目前常用于养殖的鸵鸟品种有:“红颈”、“马萨”、“非洲黑”等。 鸵鸟的人工孵化方法与其他珍禽相同,但孵化期为42天、孵化温度37.7℃左右、相对湿度一般为55~60%。鸵鸟蛋大,要注意翻蛋及使种蛋受温均匀。凉蛋也十分重要,因为蛋大,与外界的热交换、散热较慢。还要重视通风换气。在出壳前2天,进行最后一次照蛋,将正常发育的胚蛋转入出雏盘,进行落盘管理。鸵鸟在出壳后的1~16周龄,由于其机体幼小(初生雏重1.1千克),各方面机能尚未健全,对环境条件等反应十分敏感,尤其是温度和疾病,因此,在鸵鸟1~12周龄的育雏期,需要精心管理,任何一方面管理不善,都会带来重大损失,例如:高死亡率、高淘汰率,以及鸵鸟的种用性能低下和产蛋年限及寿命缩短。鸵鸟育雏的三要素是温度、饲料和阳光。
鸵鸟出壳后在禽舍内进行人工保温高密度育雏。鸵鸟的育雏温度一是根据温度计的指示,二是根据雏鸵鸟的活动状态来掌握温度,直至鸵鸟感到舒适,活动自如。鸵鸟出生后24小时内,先供应温水供其饮用,1—2小时后喂育雏料。育雏期间要保证不断供应清洁饮水。1~8日龄内每天饲喂8~7次,以后逐渐减少至每天5~4次,每只投喂量以不剩余饲料为度。阳光对育雏期鸵鸟尤为重要。在暖和的晴天应将鸵鸟放出舍外活动。
鸵鸟养殖技术
鸵鸟养殖技术是:一、鸵鸟的养殖技术与管理1、地势高、向阳、背风、偏僻、安静、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较为适合养殖鸵鸟,把圈舍划分出生活区域,搭建围栏、饮水吃食的器具、保温设备、繁殖的草垫、走廊等。2、饲养育成期的鸵鸟,要定时、定质、定量的投喂,督促鸵鸟进行运动,保证饮水干净卫生,每天喂4次水。3、定期消毒,清除养殖场里面的粪便和食物残渣,需每天清洗鸵鸟的饮用水器具。4、需合理的拔除鸵鸟身上的毛,腹部的羽毛不能拔除,注意拔毛力度不能太大。二、养殖周期有多长1、生长周期(1)鸵鸟的生长周期一般在24-36个月左右。(2)从出生到12周龄是鸵鸟的幼雏期,13周龄至开产前为生长阶段,之后便进入了产蛋期。(3)雌鸟一般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一般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2、鸵鸟的生活习性(1)鸵鸟可以几个月不喝水,经常在早上和傍晚进行活动。鸵鸟有发达的气囊和优秀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所以较为适宜干旱的气候,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在58℃的高温下,也可以去野外寻觅食物。(2)鸵鸟叫声响亮且重浊,喜欢成群行动,经常和斑马、羚羊、长颈鹿、角马等草食性兽类混在一起觅食,随着食物的丰歉过着游荡的生活。
驼鸟养殖技术
鸵鸟养殖技术:1、养殖场地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通风良好、不遮挡的地方作为养殖场,场内要铺上沙质壤,围栏封闭性好并坚固,能阻挡鸵鸟跑出去。鸵鸟很敏感,所以养殖场要远离居住区,周边环境安静。场内规划要有分区,划分睡觉区、运动区、休息区等。运动区要足够大,能让鸵鸟畅快奔跑。2、日常饲喂鸵鸟属于食草禽类,所以饲料以牧草为主,玉米面之类的为辅进行饲喂。在喂养鸵鸟的时候,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如果鸵鸟食用发生霉变的饲料,会引起鸵鸟中毒;由于鸵鸟的食量较大,容易吃食过多,饲喂时要定时、定量进行投喂,并且要促进其运动。3、日常管理严格按照鸵鸟管理流程,日常要满足采食、饮水、运动、休息等需求,保持场内整洁、卫生的环境等等。将鸵鸟吃剩下的饲料及时清理掉、清洁饮水设施、清除养殖场中鸵鸟的粪便。并且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做好垫沙、垫草的工作。4、产蛋期管理产蛋期的鸵鸟要定时、定量、分群饲喂。1只产蛋期的雌性鸵鸟,1天饲喂3次为宜,饲喂的时候要先喂粗饲料,后喂精饲料。粗饲料饲喂量1只每天10斤以上,精饲料饲喂量1只每天3斤左右。鸵鸟在产蛋前1个月要进行配偶分群饲养,正常标准是1只雄性鸵鸟和3只雌性鸵鸟为一个小群。为了保证雌性鸵鸟良好的产蛋性能,每年要进行一次强制休产,休产期大概在11月份到来年的1月份,记得休产雌性鸵鸟要和雄性鸵鸟分开来饲养。5、疾病预防鸵鸟常见的疾病有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对于常见的几样传染病,在雏鸟2月龄时可以视情况进行疫苗接种。平日保持鸟舍干净清洁通风,鸟舍和运动场每周一次彻底消毒,都能起到提前预防鸵鸟各种疾病的作用。
驼鸟饲养技术
在鸵鸟的 饲养 中,日常的饲养和管理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驼鸟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驼鸟饲养技术
成鸟越冬
经过多年的驯化,成鸟已经具备了抗寒能力。冬季成鸟须有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空房,即可容纳一组鸟(一雄二雌共三只)过冬了。房子里千万不要用炉子或暖气加热,否则会降低鸵鸟的抗寒能力。地上的垫料可用锯末、玉米秸、大豆秸、稻草等(内垫10厘米厚即可),但千万要注意玉米秸不用切碎,大豆秸和稻草最好用铡草机切碎,否则鸵鸟吃下整根的干草秸后,这些干草秸长时间不消化并缠绕在鸵鸟的肠子上易造成鸵鸟死亡。一定要注意垫玉米秸时要把根朝墙,这样可避免锋利的玉米秸切茬划伤鸵鸟脚。每天早晨可根据鸵鸟的表现确定外出时间,观其活动自如可早出晚归。如鸵鸟哆嗦集堆,不愿出屋或朝房子方向拥挤时就要晚放早归。
饲料方面,冬季成鸟精料同夏季精料。可加用冻白菜、萝卜、芥菜叶等冻菜,用冻菜时最好不要化开再切碎饲喂,因为化开后送到外面饲喂时又会重新冻结,影响鸵鸟进食。
雏鸟越冬
雏鸟越冬时,晚间雏鸟睡觉处垫料要切碎,草秸长约3.3厘米左右,垫约10厘米厚。白天雏鸟运动场处垫沙子或炉灰,沙中的石子或炉灰块直径不超过1厘米为宜。室内温度看鸵鸟月龄而定。4月龄以上雏鸟最佳室内温度在15℃以上为宜。由于冬季室内缺少日光照射,所以饲料中一定要添加适量维生素AD3粉。雏鸟越冬最重要的问题是:温度、湿度、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入冬时没有必要室内加温,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室内就要用煤炉取暖。如鸟舍过大或用塑料大棚育雏时最好用大油桶改制的炉子取暖为好,炉子周围要设置防护栏以免雏鸟烫伤。炉筒子最好用粗一些的。冬季有些人只注意加温,对湿度考虑不够。因此,温度、湿度和通风一定要综合考虑,否则就会使各种疾病不断出现,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具体做法是:温度要稍高一些(大约加到20℃以上)这样通风后温度就适宜了。通风最好用鸟舍房顶的专用排气孔或用烟窗开口后当排气孔,可既排出浊气又不会使室外凉风直接侵袭雏鸟,又可以降低湿度。饲料中还可以加一些酶制剂,这样可大量减少室内臭气的产生。必要时可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湿度在50%~60%之间为好,人在鸟舍中感觉到空气新鲜、无浊气味最好。
有些人为了降低湿度而减少雏鸟的饮水量和食菜量。实践证明这不是什么好办法,好的办法是勤更换舍内运动场的垫料,垫料用干炉灰较好。更换垫料时,尽量做到少起粉尘,这样可减少呼吸系统的发病率。一旦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时,可用人用的口中喷药急救后再使用红霉素药物即可治愈。初得病时,呼吸时有杂音,这时可将兽药咳喘霸王加到饲料中,2天~3天即可治愈。
驼鸟饲养管理 方法
1 育雏期鸵鸟的饲养管理
雏鸵鸟从出壳到3月龄为育雏期。在这期间的雏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工作稍有闪失,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育雏成活率,致使淘汰率增加。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鸵鸟成败关键的一环。
育雏舍专门用于饲养3月龄以内的雏鸟。要求干燥、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入雏前1天,将育雏室的温度升至22-25摄氏度,保持相对湿度50%-60%。初生雏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密度,到3月龄时雏鸵鸟每只最少要2平方米。按雏鸟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分群。
刚出壳的雏鸟并不饥饿,其腹内的卵黄提供的营养足以满足48-72小时的营养需要。因此,雏鸟出壳后72小时开食为好。选择嫩绿的菜叶、多汁的青草作为开食料。雏鸟的饲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每天喂三到四次,雏鸟精料占日粮的60%,青饲料占40%。食槽要求光滑平整,雏鸵鸟吃食方便,便于清洗和消毒。食槽要固定好,否则被雏鸟踩翻,既浪费了饲料又可能压伤雏鸟。水槽一般使用水盆。鸵鸟饮水的特点是嘴向前舀水,然后头向上抬。因此,要用宽阔的盆子盛水。
雏鸟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所以要采取综合防疫 措施 。除饲料要保证营养外,主要应该加强卫生和消毒,饮水要保证清洁,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尤其是在夏季喂给雏鸟的草和菜,切碎后应该尽快地喂食,不要存放时间过长,否则极易腐烂产生亚硝酸盐。环境卫生尤为重要,运动场要经常地清扫,不应存有树枝、砂砾、碎玻璃、铁丝或者塑料袋等杂物,如果被鸵鸟吞食,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腺胃阻塞或创伤性胃炎。为了预防疾病发生,对育雏舍、用具、工作服、鞋帽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是必不可少的。
2 鸵鸟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从4月龄到完全成熟的鸵鸟称为育成期,当鸵鸟长到4月龄时,体重已经达到36千克,可以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应改喂育成期饲料。从育雏期过渡到育成期,要做好饲料更换工作。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限制混合精饲料的饲喂量。饲喂应定时、定量,以每日喂3次为宜。要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
3月龄以上的鸵鸟在春夏季可饲养在舍外,晚秋和冬季的白天在舍外饲养,夜间要赶入饲养棚。鸵鸟原生活于沙漠地区,喜欢沙浴,通过沙浴可以洁身和清除体表寄生虫,增加运动量。运动场可采用部分铺沙,部分种草,同时 种植 一些遮荫的树或者搭建遮荫棚。
鸵鸟的神经比较敏感,受到惊吓时全群骚动狂奔,容易造成外伤和难产。所以,要保证鸵鸟场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汽笛、机械撞击、爆破等突发性强烈震动。饲喂后2小时应驱赶鸵鸟运动,以避免鸵鸟过多地沉积脂肪,这对大群饲养的育成期鸵鸟更重要,驱赶运动每次以1个小时为宜。
3 鸵鸟成熟期的饲养管理
雌鸵鸟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以大群饲养,每群20-30只,产蛋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群。一般是1雄3雌为一个饲养单位。这样可以减少雌雄之间、种群之间的排异性。
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行饲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围着边网跑步,跑15-20分钟后进行交配、采食。所以首次饲喂的时间以早6点半至7点半为宜。1天饲喂3次,每次饲喂的间隔尽可能相等。饲喂顺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把精饲料拌入青饲料中一起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千克左右,以防止过肥而使产蛋量下降或者停产。
鸵鸟体型较大,需要的运动场面积相应也要大。1个饲养单位约需1500平方米左右。这样可以给鸵鸟提供较为自由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受精率,防止过肥。运动场要保持良好的卫生,随时清除场内的粪便和杂物,在鸟栏和食槽旁不要随意放置杂物,以免鸵鸟误食硬性异物,导致腺胃阻塞和肠穿孔,造成非常死亡。
驼鸟饲养技术相关 文章 :
1. 鸵鸟怎么养 鸵鸟的繁殖
2. 如何饲养的鸸鹋
3. 怎么养殖鸵鸟 鸵鸟的繁殖方式
4. 鸵鸟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5. 如何提高鸵鸟种蛋的孵化率
6. 鸵鸟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