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行星最新消息

时间:2024-09-17 22:15:41编辑:小松

太阳系中现在有几颗行星?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

太阳系(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8颗大行星、66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s)。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


太阳系是否有第十大行星?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2005年07月30日新浪科技: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30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里新发现了一颗星 体,它比冥王星还要大,并把它称为第十大行星,可是这一声明立即在天文界引起广泛争论。这颗新星的大 小不是问题,但如何准确地给行星下定义却成了问题。

众多未知行星中的一颗

自从75年前发现了冥王星后,这是首次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中发现如此巨大的星体。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 院的迈克.布朗在29日傍晚宣布发现了这个比冥王星大的星体,巧合的是,仅仅几个小时前另有一个比冥王 星稍小的新天体也被发现,这真是让天文学家和媒体最目不暇接的一天。

最新发现的天体被临时命名为“2003 UB313”,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的3倍,也就是大约 97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指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中最远的星 体,是“柯依伯星带”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体。它比冥王星表面的温度低,是一个非常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行星天文学教授布朗说:“这个新星体明显比冥王星要大。”布朗在29日傍晚美国宇航局主持召开的紧急远 程电信会议上对记者们说,这个星体呈圆形,最大可能是冥王星的两倍。他估计新发现的这颗星星的直径估 计有2100英里,是冥王星的1.5倍。

这个星体与太阳系统的主平面保持着45度的夹角,大部分其它行星的轨道都在这个主平面里。布朗说,这就 是它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直到现在才有人观察那个地方。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个“柯依伯带” (Kuiper Belt)而不是一颗行星,库伊伯尔带是海王星以远的冰块星体区,许多天文学家也把冥王星称为一 个库伊伯尔带星体。

布朗本人过去也曾表示,冥王星太小、而且是在古怪的倾斜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冥王星不够行星的资格。可 是今天他有了一个不同的发现。布朗在远程电信会议上说:“冥王星很长时间以来就被称为行星,整个世界 对此已经习惯了,对我来说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延伸,那就是任何比冥王星大而远的星体都是行星。”

布朗还给出了其他的理由,他说,“2003 UB313”看起来表面上覆盖着甲烷冰,这跟冥王星一样,可是其它 的大的库伊伯尔带星体上没有甲烷冰。他说:“新发现的天体在级别上非常像冥王星。”美国宇航局在一份 官方声明中称“2003 UB313”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从而对布朗的观点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认可。

5年前,布朗普与朋友打赌: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天文学家肯定将发现比冥王星大的星体。今年1月8日, 他们发现了“2003 UB313”。布朗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哦,就因为多出7天,我输给了那位朋友。’ ”布朗研究小组已经向国际天文联盟递交了给这颗新行星命名的建议,但在该组织作出决定之前,他们不会 对外界透露为这颗新星取的名字。

提前宣布新发现事出有因

这颗新星是天文学家在帕洛马尔天文台用萨穆尔·奥琴望远镜发现的。布朗表示,由于无论是职业观测者还 是天文业余爱好者都可以观测到这颗星星,所以它将成为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观测星体。布朗说:“在未来 六个月里,它都可以看得见,如果是凌晨的话,目前它几乎就是就在我们的头顶上,在鲸鱼座。”布朗透露 ,他是与吉米尼天文台的查德·特鲁吉洛以及耶鲁大学的戴维·拉比诺维兹于今年1月8日发现了这个星体。

在此之前,这个研究小组一直希望首先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再宣布发现了这颗行星,但他们不得 不将宣布的时间提前到美国当地时间29日晚上,因为他们的发现已经走漏了风声。布朗解释说:“有黑客潜 入我们的网站,他们正准备将这些数据公之于众。”

布朗与特鲁吉洛首次用48英寸的萨穆尔·奥琴望远镜拍到这颗新行星是在2003年10月31日,然而,这个星体 距离地球太遥远,直到他们在今年1月重新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才发现这颗星体的运行情况。在过去的7个月 里,他们一直在研究这颗行星,希望对它更准确地估算它的大小和运行情况。

这些科学家通过其亮度和距离推断在太阳系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的大小。它的反射情况尚不得而知,这也是科 学家估算的直径是冥王星的一到两倍的原因,但估算是以他们掌握的数据为基础。布朗表示:“即使它百分 之百地反射到达它那里的光,这颗行星的体积仍然和冥王星一样大,所以我宁愿说它可能是冥王星的一到一 倍半。我们不敢肯定它到底有多大,但我们百分之百地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层空间发现的第一个 比冥王星体积大的星体。”

科学家之所以没有估算出这颗新行星的准确体积是因为受到斯皮特兹太空望远镜获得的数据的限制,这部望 远镜以红外光的形式记录星体的热度,但这无法探测到这颗新行星,所以布朗认为,它的直径应该小于冥王 星的两倍。

“行星”仍然没有准确定义

布赖恩·马斯登主管着小行星中心,专门负责收集这些天体的数据,他说,如果冥王星是一颗行星的话,那 么其它像它那样大的圆形天体都应该被称为行星。根据这个逻辑,“2003 UB313”或许也是一颗行星,但它 应该排在以前发现的许多行星之后,而不应该被称为第十大行星。马斯登对太空网说:“我不会称它是第大 颗行星的。”

华盛顿卡耐基协会的行星形成理论家艾伦·博斯却认为这一发现是天文学上的“一大步”,但博斯表示他压 根不会称这个星体是行星。他说,取而代之的说法应该是,像冥王星和其它海王星以远的小星体最好应该被 称为“柯依伯行星”。博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称它们是行星对太阳系中其它大的星星是不公平的。”

关于什么样的星体才能被称为行星,天文界一直有争议。最近在国际天文学协会召开的一个工作组会议上, 博斯和其它天文学家就行星的定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博斯说,在进行了6个月的讨论后,工作组仍然 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种争论实际上5年以前就开始了,原因在于天文学家对“行星”一词从来没有给出确 切的定义。博斯说:“这一发现将很可能重新点燃什么是行星什么不是行星的激烈争论。”

下一颗行星和火星一般大

美国西南研究所的阿兰·斯蒂恩是美国宇航局向冥王星发射探测器的“新地平线”计划主管,他早在90年代 初便预言,象冥王星这样的行星会有1000颗之多。他还通过进行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象火星一般大的行星可 能躲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的一些偏远角落,有些行星甚至可能和地球一般大。

发现第十大行星的新闻于当地时间29日晚上宣布后,斯蒂恩接受了美国宇航局太空网的独家采访,他虽然没 有参与这颗行星的探测,但他表示,那些分析是有道理的,他也希望在未来几年里里发现和火星一般大小的 行星。关于新发现的“2003 UB313”,斯蒂恩表示:“这一发现相当令人满意,因为它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 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但斯蒂恩并没有将这次发现称作天文学上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因为在此之前,天文学发现了许多这般大小 的星体,“2003 UB313”只是其中一个。比如,去年布朗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塞德娜”,它的体积大约是冥 王星的四分之三,天文学家发现的其他的星体还包括“2004 DW”和“Quaoar”等。斯蒂恩认为,太阳系的 外层空间其实有许多天文学家从未发现的星体,他说:“但现在我们拥有了看到它们的技术,但我们也只是 看到一点点皮毛而已。”(

2005年07月31日北京晨报:美国天文学家29日下午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十大行星,这一发现立即引 起了争议。科学家说,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更多证明,那么关于太阳系的天文常识都将改写。

发现者自辩

进行这一研究的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麦克·布朗当天下午通过电话向新闻界发布:“拿起你们的笔, 从今天开始改写教科书。”

他说,这颗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97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相当于太 阳到地球的距离)。从亮度判断,它的直径至少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

天文学家目前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布朗说,他已经为这颗新星拟好了名字,正等待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批准,但他拒绝透露这个名字。

通常,柯伊伯带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没,但这颗新星的尺寸已超过冥王星,使布朗等人将其定义为太阳系中 一颗新的行星。他说:“我们有100%的信心确认,它是太阳系外围发现的第一个比冥王星大的天体。如果冥 王星能被接受为一颗行星,那么2003-UB313更有资格。”

科学家质疑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对什么是行星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冥王星在今天才被发现的话, 或许也不会被定义为行星。

小行星中心1999年曾建议在保留冥王星太阳系主要行星地位的同时,也给予它一个“柯伊伯带星体”的称呼 。此建议最终被取消,原因是有部分人提出 *** ,称这是一种“降级”。

中心副主任加雷思·威廉斯说,他坚持要求冥王星同时拥有两个称呼,并且认为“2003-UB313”这个星体不 应该列入主要行星的名单中,要“永久地把它当作是小行星”。

而作为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支持者,美国行星科技研究所主任马克·赛克斯则称,应该把“2003-UB313”定义 为行星。他开始考虑该星体是否有大气层,是怎么样的地质变化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明亮的表面。 新华社记 者 陈勇


太阳系是否存在第九颗行星?

本来太阳系就是九大行星,我们小学自然课上学的就是太阳系是由: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组成。 到我四十岁时,忽然从电视新闻中看到: “由于冥王星没有固体表面,属于气态星球,所以不属于行星。” 就这样,太阳系九大行星又变成了太阳系八大行星,把个冥王星从太阳系给开除了。 所以太阳系不存在有没有第九颗行星的问题,只存在界定冥王星是不是行星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好。 太阳系本来是有第九颗行星,冥王星的,但是在我小学的时候(2006年的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投票把冥王星提出了行星的队伍,降格为矮行星——于是太阳系里面就只剩下来八颗行星。 被开除出“行星”的冥王星 但是太阳系风波再起,冥王星被开除的第十年——2016年,《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作者是来自加州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Mike Brown,他通过对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的一些天体怪异轨道的研究,太阳系可能还有一颗行星正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飘荡着。 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 该文章还称,根据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的结果,这颗行星有十个地球那么重,但是因为距离太阳太远(大概是太阳距离海王星的20倍),所以这颗还没被发现的行星需要花费超过一、两万年才能够绕太阳一周。甚至于还有科学家进一步地研究了这颗可能存在的卫星,给出了卫星可能存在的位置。 不过现在为止,这些结论都还是猜想——毕竟人们不是直接观察到了这颗行星,而是通过他的足迹(也就对曾经的轨道上的天体的影响)发现的,所以引起了很多争议,比如有人认为,这些柯伊伯带中天体的怪异运动不过是他们自己本身很怪,并不是由于这颗神秘的行星引起的,而且宇宙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动用最先进的技术,现在人们都还没有发现这颗神秘的行星。下面是人们预测之中的行星九号的轨道图。 人们称这颗行星为Planet Nine,也就是行星九号 行星九号的假想图 不过总的来说,人们还是对这颗行星充满了信心,相信我们的太阳系还有第九个行星的存在。并且也期待着这颗行星的出现,对太阳系中的一系列得不到解释的现象进行重新的阐述。 那么为什么冥王星被划归为矮行星呢?被称为行星(大行星)的天体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二是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三是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冥王星不符合第三条条件。 答:冥王星当初被当作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阳系中有可能还潜伏着一颗还未被发现的大行星,轨道半径300~600个天文单位,质量超过五倍地球质量。 目前太阳系被认为的八大行星有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发现最晚的是海王星,在1846年被发现。 而原来的冥王星(直径2370公里)现在被当做矮行星,冥王星是在1930年才被发现的,太阳系中的矮行星还有很多,比如谷神星(直径952公里)、鸟神星(直径1700公里)、塞德娜(直径1000公里)、阋神星(直径2326公里)等等,但这些都只能算是矮行星,或者叫类冥行星。 但是也有天文学家通过一些中小质量行星的轨道,推测太阳系中还存在一颗大行星,也许能成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比如小行星2004 VN112和2013 RF98,两者的轨道几乎是重合的,而且光谱显示两者的成分高度相似,科学家推测这两颗小行星是在数百万年前,被一颗大质量行星的引力推到现在的轨道上。 部分其他小行星的轨道,也显示有一颗大行星的存在,科学家通过反推,勾画出了这颗未知大行星的轨道(黄色轨道)。 这颗大行星的引力,导致了小行星的轨道向太阳系的一边聚集,但科学家目前还未观察到这颗行星,也可能是这颗行星的轨道比预计的更远,或者反射率更低。 也有人猜测,这个未知的行星或许是一颗黑洞,一颗诞生于大爆炸初期的原初黑洞,具有行星级别的质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颗黑洞大约只有一个苹果大小,我们在望远镜中根本无法看到它。 天文学家爱德华·维滕,提出可以向预计方向发射一组微型探测器,每个探测器质量大约为100克,探测器定时向地球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接近黑洞或者掉入了黑洞,就会被相对论时间膨胀效应影响,导致探测器发出信号的时间出现偏差,我们就可以推断出黑洞的存在。 但是这个方法的难点在于,需要探测器使用精确计时的原子钟,目前的精密原子钟还无法做到这么小,另外一个方案是提高射电望远镜的观测精度,来对每个探测器进行精确定位,测量探测器的运行轨道,从而判断探测器是否受到异常引力的影响。 类似问题此前也做过一次解答,有部分科学家认为第九颗行星是存在,并找到了疑似 行星九 的证据。 2016年1月, 麦克·布朗 (Mike Brown)带领的研究在《天文学》杂志发表文章说, 他们通过海王星轨道以外6颗已知天体的奇特聚集方式推测,在距太阳600A.U.~1200A.U.位置,应该还有一个“X行星”,其质量约是地球的10倍 ,和冥王星一样与太阳系的轨道平面存在一定的倾角。 布朗团队解释称,在已发现的柯伊伯带众多天体中,至少有12颗总是几乎同时穿越太阳系平面。这当中最古怪的6颗,近日点不仅都在黄道面附近,而且其空间位置本身也很聚集。如果这两现象均为偶然,其偶然概率不倒0.007%,而更大可能性是某处有一质量很大的行星存在,也就是所谓行星九。 麦克·布朗在太阳系行星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权威性的。而在他“杀死”冥王星之前的2004年,就已着手寻找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冥王星降级后,这个项目自然变成寻找行星九。 长期从事研究行星九项目的团队远不止布朗一个,瑞典兰德大学天文学家亚历山大 · 马斯蒂尔也曾表示:第九行星很可能存在,但或许是太阳捕获的系外行星。 (行星九 艺术想象图) 虽然现在的 科技 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即使行星九真的存在,要想直接发现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家们通过 广域红外巡天探测者(WISE)卫星 扫描确定,在太阳系10,000个天文单位范围内,不存在木星同等大小或质量的天体。这也就注定,假设的行星九若存在,其因更小质量和体积而又处于更遥远的奥尔特云边缘带,很难通过设备观测发现。 自从冥王星在2006年被降级为矮行星以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说法就被改变为八大行星。目前,我们只知道太阳系中有八个天体符合行星的最新定义。在八大行星中,位于最外侧的是海王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30天文单位。那么,在海王星的外侧是否还潜伏着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呢? 此前,有研究表明,太阳系中可能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它或许位于柯伊伯带的外侧。柯伊伯带是环绕太阳的一个圆环状结构,最近的地方在海王星轨道外侧,最远的地方距离太阳50天文单位。其中包含大量的小行星,还有一些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中最大的天体。 观测显示,一些柯伊伯带天体的运动轨道比较怪异,天文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柯伊伯带外侧的第九大行星的引力影响。那么,如果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它会是什么样子呢? 模型显示,第九大行星的质量可能达到了地球的10倍,半径则是地球的3倍。天文学家认为,第九大行星应该是一颗稍小于海王星(海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7.1倍,半径是地球的3.9倍)的冰巨行星,而不是一颗岩质行星。如果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为什么天文学家还没有发现它呢? 地球、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与海王星的对比图/Credit: PlanetUser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颗行星距离太阳非常遥远,亮度极低,可能比冥王星还要暗淡一万倍,所以很难通过目前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到。天文学家估计,第九大行星与太阳的最近距离为200至300天文单位,最远距离为600至1200天文单位,环绕太阳运行一圈所需的时间可能达到了2万年。目前,天文学家还在搜寻这颗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 自冥王星被确定为是一颗矮行星之后,人们熟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理论也就变成了八大行星理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太阳系的边缘就没有其他什么值得人们发现的。实际上,关于第九行星或X行星的理论已经存在一段时间,而最新发现的一颗天体很有可能能够支持这一理论。 这颗天体官方名叫2015 TG38,它有一个昵称叫“妖精(The Goblin)”,是一个被称为极端外海王星天体的组织成员,这意味着它的轨道距离跟太阳非常遥远。 据了解,当2015 TG38被发现的时候,它离太阳非常远--是冥王星跟太阳距离的两倍多,轨道呈长方形。 像2015 TG38这样的天体对天文学家来说是特殊的存在,因为它们的行为不会受到太阳系内更大天体--比如木星、海王星等的影响。如果它们没有被人们已知的行星拖曳,那就意味着为人类寻找第九行星或其他尚未发现的天体作用敞开了大门。 在研究2015 TG38的轨道时研究人员发现,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天体作用于它。在没有看到行星本身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对轨道上其他天体的运动来进行判断。此前的一些例子已经表明,一些大的天体似乎正在影响着海王星以外天体的运动。 当然,这还算不上什么确凿的证据,但这却是向发现第九大行星又迈出了一步。 对于太阳系之中运行的行星,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之前虽然说是太阳系之中有九大行星,可是后来发现冥王星,并不能够称之为行星之一,因此决定将这颗星球除名,所以现在的太阳系之中准确的来说应该只有八大行星。那么太阳系之中除了这已知的八大行星之外,是否还有别的行星存在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努力的 探索 ,而且在最近科学家更是找到了很多神秘的现象,很有可能证明太阳系之中还真的存在着第九大行星。 其实在几年前,美国科学家就曾经提出过,太阳系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神秘的行星,而且有可能存在着体积非常庞大的第九大行星,这个概率甚至达到了99%以上,也就是说这颗行星几乎是存在的,但是这只是科学家的推测,却并没有找到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 虽然说可怜的冥王星已经被降级成为了矮行星,但是科学家认为其实太阳系刚刚诞生的时候,应该存在着上百颗的行星。不过这么多的行星拥挤在太阳系之中,不同的轨道上运行,造成太阳系之内可以活动的范围非常的小,所以这些行星不断运转的时候就会发生相互的碰撞,此时的太阳系不是很稳定,形成的时候引发了星球大战,当然这场巨大的星球大战之后,太阳系之内就剩下了很少的行星。 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太阳系之内存在着一颗神秘的新的星体,这颗星体有可能就是第九颗行星,科学家还将这颗神秘的行星命名为9号行星。而且推测来说,这颗天体的质量很有可能要比地球质量大十倍以上,在太阳系的外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非常奇怪和极度拉长的轨道,而这颗神秘的星球就是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 这颗神秘的行星,最起码要花1万年到2万年的时间,才能绕着太阳运行一圈,当然到现在为止,还并没有观测到这颗行星的存在,不过科学家却通过一些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机模拟推测出了这颗星球的存在。 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是冥王星质量的5000倍以上,而这颗巨大的行星引力也直接影响着太阳系外围很多矮行星,甚至是干扰到了海王星之外柯伊伯带中的天体运动。 也就是说,这颗命名为9号行星的巨大神秘行星,轻轻的推动着柯伊伯带中天体的运动,从而使这些天体与这颗行星之间一直保持着固定的距离。其实过去科学家一直不断的猜测,太阳系之中很有可能会存在着一些神秘巨大的行星,而且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科学家也是为此不断的努力寻找 探索 ,虽然说我们现在的 科技 不断的在提高,但是对于太阳系的普查工作真还不是非常的完善,太阳系之中肯定会存在着很多神秘的天体是没有被科学家发现的。 因为科学家通过对柯伊伯带的不同天体的运行发现,包括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天体等五颗天体的运行,在近日点都是非常的一致,从运行的距离到轨道倾斜度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巧合,也不可能是偶然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偶然的一个巧合可以称之为纯属的巧合,如果很多的巧合叠加在一起,甚至保持完全的一致性,那么它的几率就会非常的小,甚至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巧合,那么就只能够有一种解释,就是在这些天体的背后,肯定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导致这些天体出现了这样奇异的一致现象,科学家认为在这些天体的背后一定会存在着引力,正是这个神秘的引力导致这些天气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而且为此还专门的使用了计算机模型进行了模拟,认为这些天体应该是受到了一个未被发现的巨型天体的影响,而这个神秘的天体很有可能,质量会非常的大,现在科学家为了证实这一想法,已经不断的通过各种的方法来检测,确认这颗行星是否真的存在,当然在科学家确认其存在之前,这一切还都只是科学家的一些理论推测。 而如果真的发现了这颗行星的存在,那么它将是继太阳系之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之后的第五位成员,有可能也是形成于40亿年前,由岩石和冰的内核膨胀而形成的气态巨星,只不过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所以并没有被人们发现而已。 根据最新天文学和物理期刊上科学家认为第九颗行星可能在太阳系的边缘附近存在。 在记载史册上本应就是九棵行星,后来经个国天文学家的不断预测,从九棵行星降至为八课行星那就是冥王星,说冥王星的天体不够足以,经个国专家的不断论坛把它示维诶星的行列,把它列为那棵行列,也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一棵冥王星。

太阳系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为何人类找不到它?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范围的扩大,科学精神的逐渐确立,我意识到小时候相信的离奇故事都是伪科学。在所谓的外星题材科普读物中,伪科学作品泛滥,对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害无益,虽然这颗行星还没有被定位或观测到,但它的引力对太阳系外的影响可以用特殊的方法观察到。就引力而言,内太阳系是一个相对安静有序的环境。虽然并不总是这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太阳系逐渐稳定下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与此相反,外太阳系仍然处于混乱之中。外太阳系有大量的物质通过引力不断影响其他物质,导致这些物质形成一些非常奇怪的高度椭圆轨道。这种相互作用是彗星有规律地进入太阳系内部的原因。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塞德娜,在一个无法解释的神秘的偏心轨道上,其他天体,如最近发现的小行星2012 VP 113,与塞德娜的轨道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很显然的一个问题,说明似乎有一个大天体在扰乱它们的轨道,最好的解释是有一个离柯伊伯带足够近的大行星,可以通过引力引力影响柯伊伯带内的天体,但离内太阳系足够远,不会影响最近的行星。更多轨道能够反映第九行星存在的天体不断被发现。如果再发现两三颗行星,从统计学上来说,第九颗行星的可能性是可以确认的。如果再发现10-20颗行星,第九排恒星的位置可以通过它们的轨道来确定。但也有可能我们已经找到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如果你问一些知识分子,外星人存在吗?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他们存在并生活在火星上。

上一篇:快穿之反派boss撩上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