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

时间:2024-09-26 20:31:43编辑:小松

耿炳文的人物生平

耿炳文的父亲名叫耿君用,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进行激烈争战,最后耿君用战死。耿君用死后,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 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攻取广德,进攻长兴,打败张士诚的大将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军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陆上通广德,与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门户。明太祖得到长兴,十分高兴,将长兴改名为长安州,并在此地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卫长安州。 温祥卿足智多谋,因躲避战乱前来归附,耿炳文把他请入幕府,制订实施防御计划十分周密。张士诚的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兵进犯长安州。耿炳文奋力反击,大败敌军。此后,张士诚再次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万,分水陆向长安州杀来。当时城内只有守兵七千人,明太祖十分着急,连忙命令陈德、华高、费聚前来增援。谁知李伯升黑夜偷袭援军营寨,几位大将溃散。耿炳文固守城池,敌方攻击十分猛烈,耿炳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御。战争持续一个多月,在此期间,耿炳文一直不敢懈怠。常遇春再次率兵增援,李伯升弃营逃跑,耿炳文乘胜追击,追杀李伯升军队五千余人。 第二年,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耿炳文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不久,张士诚出动大军,并派他的弟弟张士信来争夺永兴。耿炳文打败张士信,并俘虏敌军元帅宋兴祖。张士信大怒,大军围城。耿炳文和费聚迎战,又大败敌军。长兴是张士诚的必争之地,耿炳文在此坚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敌众,大小十几次战争,战无不胜,使得张士诚的目的不能得逞。大军征讨张士诚,耿炳文所部攻克湖州,围困平江。平定吴地后,耿炳文升任为大都督府佥事。 耿炳文随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山东沂、峄等州,攻下汴梁,巡视河南,侍从明太祖北巡。又随常遇春攻占大同,攻克晋、冀。随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打败李思齐、张思道。镇守此地,疏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后被任命为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1370年),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在北黄河打败元朝平章乃儿不花。洪武十九年(1386年),随颍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平定曲靖蛮。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从永昌侯蓝玉北征,到达捕鱼儿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乱。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征西将军,擒获蜀寇高福兴,俘虏敌军三千人。 起初,耿炳文守卫长兴,功劳最大,明太祖排列功臣,将耿炳文与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到洪武末年,诸公、侯皆已去世,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耿炳文因是开国元勋,深受朝廷器重。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当时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但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八月初,部队到达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鄚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时值中秋,部队没有多少防备,遭到朱棣军的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潘忠等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遭到伏击,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于是鄚州失守。而此时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向朱棣投降,并向朱棣报告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朱棣放张保回去,让他张扬雄县、鄚州惨败的情景,并说北军将要到来。于是耿炳文转移部队,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待耿炳文军队转移之际,朱棣军突然来临,沿城攻击。耿炳文的部队不能成列,溃败入城。部队都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可数计。 朱棣军将城紧紧围住,耿炳文尚有十万军队,坚守而不敢出来。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过了三天,就自动撤兵。建文帝听说耿炳文失败,十分担心。采纳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来取代耿炳文。等他来到前线,朱棣的军队已于前一天撤离。耿炳文返回,李景隆代替他统率全军,最终导致失败。 燕王朱棣称帝的第二年,即永乐元年(1403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说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饰,用红革呈做玉带,逾越制度,他的这些行为是大逆不道。耿炳文十分害怕,于是自杀。 耿炳文的三个儿子前军都督佥事耿璇、后军都督佥事耿瓛、尚宝司卿耿瑄,也都受到牵连被杀。

耿炳文的后人在那里

  他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死亡,没有后人了。
  他的三个儿子前军都督佥事耿璇、后军都督佥事耿瓛、尚宝司卿耿瑄,也都受到牵连被杀。
  耿炳文(1334年-1403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 ,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功封长兴侯。屡败张士诚军,跟随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攻下汴梁、攻占大同,攻克晋冀、征讨陕西,打败李思齐、张思道。后来曾为建文帝率兵抵抗朱棣。永乐二年(1404年),耿炳文被人弹劾服饰逾制自杀(一说耿炳文已战死真定)。
  耿璇,长兴侯耿炳文子,濠人。前军都督佥事。尚懿文太子朱标长女江都公主。炳文北伐,璇尝劝直捣北平。炳文受代归,不复用,璇愤甚。永乐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耿瓛,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璇弟,濠人。后军都督佥事。与江阴侯吴高、都指挥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不克,退保山海关。高被间,徙广西。文守辽东,瓛数请攻永平以动北平,文不听。后与弟尚宝司卿瑄,皆坐罪死。
  耿瑄,耿瓛弟,官至尚宝司卿,后与兄长皆坐罪死。


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耿炳文简介,耿炳文为何打不过朱棣?

人物生平 屡败士诚 耿炳文的父亲名叫耿君用,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进行激烈争战,最后耿君用战死。耿君用死后,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 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攻取广德,进攻长兴,打败张士诚的大将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军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陆上通广德,与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门户。明太祖得到长兴,十分高兴,将长兴改名为长安州,并在此地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卫长安州。 温祥卿足智多谋,因躲避战乱前来归附,耿炳文把他请入幕府,制订实施防御计划十分周密。张士诚的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兵进犯长安州。耿炳文奋力反击,大败敌军。此后,张士诚再次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万,分水陆向长安州杀来。当时城内只有守兵七千人,明太祖十分着急,连忙命令陈德、华高、费聚前来增援。谁知李伯升黑夜偷袭援军营寨,几位大将溃散。耿炳文固守城池,敌方攻击十分猛烈,耿炳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御。战争持续一个多月,在此期间,耿炳文一直不敢懈怠。常遇春再次率兵增援,李伯升弃营逃跑,耿炳文乘胜追击,追杀李伯升军队五千余人。 第二年,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耿炳文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不久,张士诚出动大军,并派他的弟弟张士信来争夺永兴。耿炳文打败张士信,并俘虏敌军元帅宋兴祖。张士信大怒,大军围城。耿炳文和费聚迎战,又大败敌军。长兴是张士诚的必争之地,耿炳文在此坚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敌众,大小十几次战争,战无不胜,使得张士诚的目的不能得逞。大军征讨张士诚,耿炳文所部攻克湖州,围困平江。平定吴地后,耿炳文升任为大都督府佥事。 征战器重 耿炳文随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山东沂、峄等州,攻下汴梁,巡视河南,侍从明太祖北巡。又随常遇春攻占大同,攻克晋、冀。随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打败李思齐、张思道。镇守此地,疏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后被任命为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1370年),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在北黄河打败元朝平章乃儿不花。洪武十九年(1386年),随颍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平定曲靖蛮。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从永昌侯蓝玉北征,到达捕鱼儿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乱。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征西将军,擒获蜀寇高福兴,俘虏敌军三千人。 起初,耿炳文守卫长兴,功劳最大,明太祖排列功臣,将耿炳文与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到洪武末年,诸公、侯皆已去世,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耿炳文因是开国元勋,深受朝廷器重。 北伐燕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朱允扇蚊耿炳文为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当时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但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八月初,部队到达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时值中秋,部队没有多少防备,遭到朱棣军的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潘忠等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遭到伏击,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于是|州失守。而此时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向朱棣投降,并向朱棣报告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朱棣放张保回去,让他张扬雄县、|州惨败的情景,并说北军将要到来。于是耿炳文转移部队,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待耿炳文军队转移之际,朱棣军突然来临,沿城攻击。耿炳文的部队不能成列,溃败入城。部队都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可数计。 朱棣军将城紧紧围住,耿炳文尚有十万军队,坚守而不敢出来。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过了三天,就自动撤兵。建文帝听说耿炳文失败,十分担心。采纳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来取代耿炳文。等他来到前线,朱棣的军队已于前一天撤离。耿炳文返回,李景隆代替他统率全军,最终导致失败。 弹劾自杀 燕王朱棣称帝的第二年,即永乐元年(1403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说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饰,用红革呈做玉带,逾越制度,他的这些行为是大逆不道。耿炳文十分害怕,于是自杀。耿炳文的三个儿子前军都督佥事耿璇、后军都督佥事耿、尚宝司卿耿u,也都受到牵连被杀。 历史评价 《明史》:“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 蔡东藩:“炳文系偏将才,非大帅才也,滹沱河一役,事事不出燕王所料,其才之劣,已可概见。然耿炳文败回真定,燕军攻城不下,三日即引还,意者其犹以炳文为宿将,未易攻取乎?” 家庭成员 父亲 耿君用,跟随朱元璋渡长江,因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后与张士诚军交战中战死。 儿子 耿璇,前军都督佥事,娶懿文太子朱标长女江都公主。 耿,耿璇弟,官至后军都督佥事。 耿u,耿弟,官至尚宝司卿。


耿炳文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他为何能逃过朱元璋的魔爪?

一是因为耿炳文为人比较谦卑,不会让人觉得他有想功高盖主的意思;二是因为耿炳文的军事才能比较卓越,朱元璋需要他来为自己镇守疆土。虽然耿炳文不如徐达等人那样有名,但其实他也为朱元璋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尤其是在对付张士诚方面。耿炳文一举击败张士信后,占领长兴,这对当时的张士诚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这开始,张士诚和耿炳文两人便打了十年的仗。在这十年间,张士诚多次进攻长兴,但每次耿炳文都没有让他得逞,甚至以少胜多。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耿炳文还多次平定了明朝边境的战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就杀了很多开国功臣,但耿炳文却逃过了朱元璋的魔爪。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与其他开国功臣相比,耿炳文显得更加谦卑。有一次,当朱元璋命令他在碑上写下自己的功勋时,他则是先大肆夸奖了朱元璋一番。这充分说明了他非常懂得做官之道,他知道要把朱元璋的功劳放在第一位。也正是他这样的举动,才会让朱元璋感到很放心。第二、是因为朱元璋对耿炳文军事才能的肯定。朱元璋深知耿炳文的优点在于防守,而并不是进攻。朱元璋非常清楚,虽然他已经杀掉了许多具有威胁性的军事指挥官,也平息了许多边境地区的战争,但他仍然非常担心这个国家是否还会发生其他战争。因此,朱元璋才会如此需要耿炳文,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不会对明朝构成威胁的军事统帅,还是一个日后对自己大有用处的将领。在朱元璋看来,只要耿炳文还在,他出色的防御能力就可以帮助他保卫自己明朝的领土不受侵犯。

上一篇:蹲便器安装方法图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