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作者是谁?
《白毛女》是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4月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白毛女》内容介绍:剧本情节是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
《白毛女》扮演者是谁?
《白毛女》最初的扮演者一共有三个演员,分别是林白、王昆和孟于。1、林白林白(1923年11月20日—2014年3月4日),原名翟秀华,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曾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在延安饰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是中国文艺史首个“白毛女”。2、王昆王昆(1925年4月-2014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唐县,歌剧表演艺术家。2014年11月21日13点46分,王昆去世,享年89岁。3、孟于孟于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曾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演员。1945年后演出《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白毛女》角色经历喜儿是佃农杨白劳的女儿,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曾与青年王大春恋爱。被地主黄世仁设计逼迫进黄家抵债,受到残酷虐待。喜儿终于忍受不了,就逃进深山,头发全部变成白色,村民们以为她是鬼,都怕她。后与大春重逢,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申冤报仇,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
《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哪?
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晋察冀边区。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晋察冀边区,是有真人真事为依据的,这个故事是以晋察冀边区流传的民间故事白毛仙姑改编的。在19世纪30年代末,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故事,传说,在河北阜平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满头白发,身上长满白毛的仙姑,传说这个仙姑神通广大,能够为人们惩恶扬善,所以当地人们对她非常信奉。白毛女的简述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白毛女》的故事梗概
《白毛女》故事梗概
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在芭蕾舞中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批斗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拓展资料:
白毛女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
原文:
佃户杨白劳有女喜儿,许与同村大春。地主黄世仁为富不仁,除夕夜以田赋相逼,用强使其卖女。杨号呼无门饮卤自尽,喜儿陷虎口为黄所污。既而黄母因其妊娠欲售之。喜儿惊觉无奈,遂中夜脱逃,走深山而匿,撷果自食。为延生以报仇,潜入古寺,攫供品以啖,人皆以为鬼魅。后义军至,为大春截获。大春熟视之,乃喜儿也。喜儿自述由来二人不胜唏嘘。恶霸正法,人心欢腾。此正可谓:漫漫长夜换朝阳,地覆天翻慨而慷。至此人间逢盛世,魑魅魍魉一扫光。
译文:
佃户杨白劳,很早的时候丧失了妻子,养育了一个女儿,名叫喜儿,许配给了同村的大春。地主黄世仁,非常富有,但是不仁慈,他用田地租税逼杨白劳。杨白劳哭喊无路,于是自尽了。喜儿顿时陷入虎口,被黄世仁所侮辱。不久黄世仁又想要出售喜儿。喜儿没有办法,非常无奈,于是夜里逃脱了,跑到深山里藏了起来,采摘果实吃。为了延长生命和报仇,潜入古寺,抓供品吃,人都认为是鬼魂。后来解放军到了,喜儿被大春截获了。大春仔细看,竟然是喜儿。喜儿自述坎坷,二人禁不住感慨。这正可说:漫漫长夜过去了,终于见到了出升的太阳,人间的事发生了改变。从这开始世上没有残酷的政令,豺狼虎豹变成了灰烬。
白毛女故事梗概是什么?
事梗概:白毛女 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喝卤水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不久即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在山上喜儿生下的不足月的孩子夭折了,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一头白发。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杨白劳、大春、张二婶以及反派人物黄世仁、穆仁智等,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从整体构思到艺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它以比兴的手法,结合蒙太奇的运用、情绪的对照及情节的呼应,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既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命运和性格,又深化了主题。在音乐方面,它借鉴同名歌剧所长,又有所发展,富有民歌风味的韵词和曲调,和谐优美,为本片增添了艺术光彩。该片的成就和特点,使《白毛女》成为新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