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什么意思,骂人是白痴。
玉阶怨
唐代: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译文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
注释
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罗袜:丝织的袜子。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水精:即水晶。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意对即可)2、同: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人物孤寂思怨之情。 异: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意对即可)
玉阶怨 以白露写起有什么作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上联只写妇人独立玉阶,秋露渐浓,浸湿罗袜,由此可知伫立之久,夜色之浓,怨情之深。夜凉露重,罗袜知秋,未言及人而其幽怨寂寥宛然目前。“玉阶”一语,可以当做实指,由此推想思妇身份的高贵、居处的豪华;当然也可以看做虚指,与后面的“白露”和“秋月”相对应,统一的色调营造出一种素净而轻灵、朦胧而凄清的氛围。思妇形象在这样的情境中便从俗丽升华为诗意,读者则浮想联翩,也立时超越了“俗境”而进入“诗境”。同样,“白露”当然亦会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于是,这思妇便如同那古远的“在水一方”的“伊人”一般,有了缥缈空灵而动人心魄的虚幻之美,令人神往而永不可及。这是诗的境界,亦是美的境界。夜露的凝成本来需要一个过程,“玉阶生白露”强调了思妇在玉阶前所在的时间之久;而拟人化的动词“侵”字,则生动地状写出秋露的逐渐增强的威力和袭人的寒意,更反衬出思妇处于等待、思念和期盼状态时的专注与投入:如此的寒意竟经久不察;与宾词“罗袜”相连则大大强化了两种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感,造成一种内在的张力。“罗袜”一语,与曹植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相关联,不难想象思妇之曼妙多姿,楚楚可怜之态。“玉阶”“白露”相联,显现的是凝重、寒冷,而“罗袜”所幻化出的是思妇的轻倩、娇柔。于是,思妇之姿容明艳、风姿绰约、惹人怜爱与玉阶独立之凄凉孤单,痛苦无望;玉阶白露的清冷寒凉和“罗袜”的不胜寒意却不觉寒意,两相对照,怎不令人顿起怜意,而不禁叹惋良宵空负好景难再了。此种对比,造境深幽而不露痕迹,大大地拓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为展示思妇的“怨情”营造了适宜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