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甘罗是怎么死的?
1、第一种说法是,甘罗少年得志,然而看透秦王的残暴,有了退隐的心思。一次秦王宴会,甘罗计上心来,竟当着秦王的面摸了王妃的腿,秦王怒不可遏,顺手拔剑便刺死了甘罗。然而这种说法却不值得深究,因为甘罗当时十二岁,而秦王嬴政也不过是十五岁,若果真事实如此,以现代人看来,完全是两个孩子在打架。之所以会有此种说法,其实更多的是后人把他的死归咎于秦王政,想以此突出秦王嬴政的残暴无道罢了。2、第二种说法是,甘罗因病而死,在《鄢陵地名志》中曾有记载,甘罗被拜为上卿之后,虽然想大展宏图,但天妒英才,不久之后便得了重病而亡。他的父亲把他的灵柩送回了鄢陵县张湾村,由于甘罗功勋卓著,当地的百姓便将张湾村改成了甘罗村。这种说法是除阴谋论以外最可能的一种说法。3、第三种说法,也是除了病故最大的一种可能就是,甘罗是嬴政与吕不韦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扩展资料:吕不韦曾这样评价甘罗:“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如此高的评价,再结合甘罗的身世,虽然是前秦国丞相甘茂之孙,虽然甘茂被人陷害后全家逃到齐国避难,但在秦国的外臣一派,甘家的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而吕不韦却大胆启用甘罗,一则显示自己不拘一格广纳人才,二是拉拢与自己一样的外臣一派。其实在甘罗被拜为上卿时,秦王嬴政还并未亲政,那么这一任命一定是吕不韦的授意。
历史上甘罗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甘罗是被秦王杀死的。甘罗被封为秦国的上卿后,秦王忙于朝政,闲来无事的甘罗陪娘娘下棋,无意之中碰到了娘娘的脚,娘娘将这件事告诉秦王,残暴的秦王立即杀害了甘罗。秦王最冲动的行为可能是他直接杀死了赵国回来的甘罗,那些像甘罗这样的王子是卑微、被人看不起的,凸显了秦王和吕不韦之间的冲突,甘茂去世时,甘罗只有十二岁,秦国时期,甘茂经历了三位君主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兆祥王。甘罗的成功甘罗是在游说赵国的时候“年少出名”的,吕不韦在甘罗想要出去历练的时候,对甘罗说:“走开吧!老夫亲自出马,赵王都这般无动于衷。您去了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面对老师的质疑,辩解说:“古时孔子的老师只有七岁,现在我已经十二岁了,您为什么不让我尝试一下,反而责骂我呢。”甘罗的言论使吕不韦无话可说,因此吕不韦同意让甘罗出行说服工作,并且一举获得了成功。
甘罗是历史上的人吗?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千年,而很多朝代的宰相都名垂青史,而宰相中年龄最小的要数战国时期的甘罗,而且甘罗三击掌的故事也备受关注。当然,对于甘罗这个少年天才,很多人也好奇历史上有甘罗这个人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甘罗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他是秦国左丞相甘茂的孙子,从小就非常聪明,只不过,后来在历史的文献中很少有他的记载,所以对于甘罗的生卒年并不清楚。
甘罗是战国时的秦国人,而甘罗三击掌的故事是这样的,甘罗5岁的时候去演兵场看士兵操练,这个时候正好秦王嬴政也在,而秦王有一个特殊的癖好,他喜欢问别人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很古怪。
这个时候士兵正在集合,而且武器还没有拿到手里。这个时候,秦王就说:你们谁能用十击掌的时间,看出是士兵多,还是武器多。;在场的官员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这么多士兵和武器就是半天也数不清啊。
这个时候,甘罗帮忙圆场,他说,只要给他三击掌的时间,他就能知道是武器多,还是士兵多,前提是这些士兵要听他的命令。秦王看着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有些犹豫,后来看到文武百官没有上来的,就答应了他,而这个小孩就是甘罗。
这个时候,甘罗开始命令士兵,他说在他第一次击掌的时候,士兵们每个人必须要拿到一件兵器,要不然就斩首。当他第二次击掌的时候,所有的士兵必须要到他跟前集合,违反命令的还是斩首。当甘罗两次击掌结束的时候,甘罗看到还有士兵空着手,他就对秦王说:大王,是士兵多,武器少。;
秦王看到这个小孩子真的是聪明,于是就封甘罗为郎中,七年后甘罗出使赵国的时候为秦王争得了不少城池,这个时候秦王封他为丞相,还把他爷爷之前的封地都赏给了甘罗。
历史上有甘罗这个人吗
有。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门客。 后为秦立功,被秦王拜为上卿。 《史记》第71卷载有《甘罗列传》。 原文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 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 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秦国准备派张唐去辅助燕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 ’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 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 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 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 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 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 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 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 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 须知,当着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时行权变谋诈之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