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内容概括 讲了什么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名言 1、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列夫•托尔斯泰 2、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列夫•托尔斯泰 3、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 列夫•托尔斯泰 4、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5、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 6、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7、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 列夫•托尔斯泰 8、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列夫•托尔斯泰 9、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列夫•托尔斯泰 10、生命是人的光。——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
《托尔斯泰传》主要讲述了托尔斯泰的一生,主要有以下几阶段:1、托尔斯泰1828年8月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他家是名门贵族,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2、托尔斯泰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1847年3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3、1849年11月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在危险环境中,他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4、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5、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6、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7、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8、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扩展资料:《托尔斯泰传》的社会影响:《托尔斯泰传》作者是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把托尔斯泰的一生比喻为“八十二年的生命为战场的战斗”。“生命的全部力量,所有罪过和德行都参与了这场既光荣又具有悲剧性的混战。——一切罪过,除了一种,就是他穷追不舍,即使到了最后的避难所也不肯放过的谎言。” 他有一个最美最温馨的名字,就是“我们的兄弟。”他表示,“一百年前,俄罗斯一位伟人为我们这一代点燃了一支最纯真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青春。”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托尔斯泰传
《名人传》的托尔斯泰的性格
说到托尔斯泰的性格,一定要追根溯源谈谈他那个有名的外公尼古拉·沃尔康斯基公爵.你也许已经知道了,《战争与和平》中那个无求于人、骄傲自负的老公爵包尔康斯基的原型,就是这位不随和的外公.他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地主:严厉,公正,自尊,无求于他人,在强者面前从不低头.老公爵的某些性格特征他的外孙不但喜欢而且总是津津乐道.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政府要丈量一片与老公爵家接壤的公家森林,土地丈量员向老公爵表示,他可以故意把一大片公家森林丈量到公爵的名下,做为交换,他要公爵送他3匹马.沃尔康斯基勃然大怒,把土地丈量员赶出了大门.
毫无疑问,托尔斯泰从外公那里继承了“真正的贵族气质”(在屠格涅夫等进步作家们看来,把贵族一类的头衔时常挂在嘴上,既落后又迂腐),这表现为对世上有权势者的鄙视,对世俗成见的鄙薄.他和他的外公一样,性情暴躁、耿直粗犷、求全责备,但同时却又温情脉脉,宽宏大度;他高傲自负,自尊心强,但同时又是那么谦逊,甚至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他一忽儿刚强果断,一忽儿又柔顺如丝.他虽然是个平凡朴实的人,但他的个性却非常复杂.
名人传中托尔斯泰传的主要内容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