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本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
在导入环节,我以天津民间手艺人“手艺+姓氏”的称谓引出课题《刷子李》。学生们对这样的称呼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正中主题,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
因为没有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所以在课堂上我专门给学生留出了5分钟的生字自学时间。但是生字学习依然比较仓促。简单处理完基础知识后,我们走进了课文。
我打算用两个问题处理本节课。一是,通过第一自然段的正面描写感受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通过曹小三的所见所闻以及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侧面感受刷子李技艺高超。
在让学生齐读和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后,梳理出刷子李的“奇”:效果奇、衣着奇、规矩奇,初步感受刷子李技艺高超。因为技艺高超,因为自信,所以有这三奇。效果奇和衣着奇也在曹小三的见闻中得到了印证。同学们也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在第五自然段中,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可谓动作奇,展现了他高超的刷墙技艺。从反复的朗读中,这些正面描写的语句越来越有韵味,刷子李高超的刷浆技艺令人赞叹!
在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语句时,在引导之下,学生也能找到“半信半疑——这身黑衣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塌——发怔”这一变化过程。但是还不能用确切的词语进行概括。通过指导,学生可以理解曹小三从质疑到崇敬到失望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心理变化侧面衬托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在本课,主要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这一方法。课堂上也简单向学生介绍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但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仿写时,学生还是手足无措,无从下笔。同时,在课堂上,学生状态不好,整个课堂显得略有沉闷。
我们用两个课时学完了本课。反思整个学习过程,问题设置过于笼统,没有进行细化分割。课文学习不够细致,对于写法,理解容易,但是运用还是一大难题。在课堂上,仿写并没有真正进行。在仿写上,也可以切割细化。先尝试用正面描写写出人物特点,那尝试用侧面描写写出人物特点,最后再进行综合运用。在仿写环节,应该给学生出示范例,给学生提供借鉴,捋顺思路。如果能用三个课时进行学习,学完课文总结以后,进行仿写训练,有学有练效果应该更好。学生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如果能提升教学智慧,运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目的性。教学环节不能是为了课堂完整而设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会为目的,为学而设置教学环节才是教学环节的价值所在。另外,只有自己深入备课,透彻理解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教材的运用要脚踏实地,细致落实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好的课堂才有好的学习效果。自己还要不断努力,提升能力,让课堂越来越好。
《刷子李》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欣赏、品味。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的阅读水平。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二、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刷墙后的效果奇。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的优美,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动听,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刷子李的徒弟检查黑衣服并发现小白点这种一波三折的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
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也可课外阅读《俗世奇人》,增加语言积累。
不足之处:课堂上没有注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及时进行评价,评价语言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及时采用新颖的、准确性的激励性评价语,通过评价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刷子李》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略读课文,本组材料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通过不同作者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刻画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本文的作者冯骥才,通过一系列的写作方法(特长+姓、细节描写、一波三折、侧面衬托等),为大家全面展现了一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刷子李。作者不仅对刷子李刷墙时动作、声音、效果进行正面细致描写,来展示刷子李的神奇。还专门设置一个旁人,他的徒弟曹小三,透过徒弟的双眼来观察师父到底本事如何,恰到好处地从侧面衬托出刷子李的技艺了得。与此同时,作者还牢牢抓住徒弟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过程,巧妙地将文章推向高潮,此起彼伏,扣人心弦。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写法的好处,并达到写法的迁移和运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绝大部分学生在初读之后能读懂文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仅如此,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写作方法上也有所认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相应的学习引导,将作者的部分写法进行总结整理,引入新文章让学生将相应的写法进行迁移,融会贯通,乃至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问题对策 本教学案例探究点: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体会并认知作者的各种写作方法,通过感受到作者相应写法的妙处。更进一步,学生能将这些写法进行迁移,并运用在日常写作中。主要策略是:“自读、认知、感受、迁移、运用”,即: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接下来,进入课文,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认知作者的几种写法。其次,通过引入新文章,让学生进行写法的迁移。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通过练笔,将这些写法运用到日常习作中去。 教学目标 本案例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识“浆、屁、傅、袱、馅、诈”6个生字;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艺;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本课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5分钟) 1.由《俗世奇人》一书引出本文作者。 2.导入课题,初步认识“刷子李”,了解其绰号的由来。 3.拓展运用“特长+姓”的命名方式,领悟“绰号显特点”的作用。 二、感受形象,初识写法。(20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在字里行间感受刷子李的人物印象。(3分钟) 2.组织交流:(17分钟) (1)刷子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些印象的? 结合交流,相机揭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一波三折。 三、拓展阅读,领悟写法。(8分钟) 提供相似阅读材料《张大力》,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进一步领悟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和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师引: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找找细节描写、侧面衬托、一波三折、特长加姓这四种写作方法的影子。 四、例文引路,写法迁移。(5分钟) 师引:怎么样?冯骥才笔下的奇人神吧?其实像刷子李、张大力这样的奇人并不只出现在小说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许许多多这样身怀绝技的民间奇人,你们看——(出示图片) 最后一张图片为刘谦,由刘谦引出学生习作《快手刘》 师引:最后这一位,大家最熟悉了,他是谁? 对,他就是近景魔术师刘谦。我的一个学生看完刘谦的表演,写了一篇作文,你们看看他写得怎么样?好的话,好在哪里?不好的话,给他提提意见。 五、作业设计。(2分钟) 1.运用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你所知道的能人或你身边最有特点的人,如最幽默、最善良、打字最快等。 建议: (1)可以通过给人物取绰号、侧面衬托等方法,凸显人物特点。 (2)可以抓住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语言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 故事情节能够一波三折最好,如果没有,也不要紧。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23* 刷子李 技艺高超 特长+姓 细节描写 侧面衬托 一波三折 佩服 半信半疑 发怔发傻 失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文实践性很强的阅读课,在充分发挥选文作用的同时,挖掘课内外多种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机会,并巧妙地进行读写迁移,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书本与生活)中从读学写,提高读写能力。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整体感知(初读感知)——重点段研读(品味词句、指导朗读)——拓展阅读,这是一种教课文的教学流程,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上收效甚微。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理解课文”转向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从“阅读主导”转向“表达主导”。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就要努力构建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教学流程,即:学课文——学方法——表达实践。一般来讲,讲读课文两个课时,用一个课时教课文足矣,第二个课时用来学习方法和表达实践。略读课文一个课时,用三分之一时间学习课文,三分之一时间学习方法,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表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