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随笔: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高年级的家长们都有这种感觉:不知什么时候,孩子的个子渐渐赶上自己了,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也不那么省心了,不仅听不进劝告,有时还会冲着父母直脖子、大声嚷嚷;孩子的心也变得复杂起来,说的话也是满口网络外星语……家长们心里清楚着:孩子翅膀硬了,不好管了;随之而来的是对孩子把控不住的担心。木子在此给各位家长支招。 面对半大不小的孩子,家长除了要理解孩子身体长大带来的心理变化还要跟孩子“机智周旋”。有的孩子长得快,身体已经出现青春期的第二性特征,孩子也变得躁动、敏感起来。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把命令的口吻换成商量的口吻,比如不要过于频繁地督促孩子。但是,孩子是机灵的,他们也能感觉到随着自己长大,家长有些“让步”,所以他们也会“得寸进尺”。如果家长这个时候把控不住孩子,孩子就会凭着一次次的“小胜利”而将头脑中一些稚嫩的想法和不好的行为当成胜利的果实保留下来,那么孩子在接下来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的危险就会越来越大。探究那些少年犯和行为偏颇的成年人,都可以追溯到青春叛逆期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管不住孩子,孩子才会放任下去一步步走错。 所以,在“放”与“抓”之间,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属于原则问题的,家长必须“寸步不让”,把原则坚持到底;不是原则性的,无关紧要的,家长可以睁一眼闭一只眼。什么是原则性问题呢?如不遵守规矩,行为开始变得张狂;如不尊敬长辈,一听到长辈的劝告就两耳“选择性失聪”;当长辈说多几句还一脸不耐烦,甚至直着脖子冲长辈大声嚷嚷;原本很爱学习的,现在对学习开始不上心,考多少分都无所谓;一天手机不离手,耳机线总是塞在耳朵里……这些苗头一出现,家长就要想办法跟孩子沟通,把原则坚持到底。 怎样沟通更有效果呢?孩子已经长大,大庭广众下斥责是最不可取的。当孩子出现这些不良苗头的时候,家长只能忍着性子耐心等待(忍出内伤也要忍)。如果家长这时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冲着孩子一顿痛骂或狠揍,只会把孩子从自己身边逼走,只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筑起一堵厚厚的墙。那么,未来,给孩子的只会是一个个跟头让他自己去明白生活的道理,给家长的只会是深深的“恨铁不成钢”和“无尽的担忧”还有为孩子的错误买单。 家长需要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孩子不可能一夜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变化在一开始出现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寻找时机了。一次成绩的下降不足以说明问题,两次、三次成绩的下降就可以成为“教育的切入点”。在学习成绩上,没有孩子愿意当后进生。成绩是最能够让孩子直接地感受到成功和失败的,如果家长此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帮助解决学习遇到的困难,那么不用说,孩子肯定不会心怀不满。这样的教育时机是最有效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来自异性的仰慕和对异性的好奇,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与孩子散散步、看一场电影,用朋友的口吻跟孩子说说自己当年的青春期,这样的话题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孩子会从家长“当年的做法”中明白自己现在的做法,知道要收藏起心里最为稚嫩、也最为珍贵的这份仰慕,把散了的心重新收回来,放在学习上。这么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家长不仅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也成为孩子心中的“超人”。相信孩子从此会把家长看成自己的贴心人,孩子以后遇到自己不能决定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父母征询意见。 当孩子冲着长辈直脖子大声嚷嚷时,家长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尤其是青春期这个时候。让我们回到传统的“孝道”,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家风,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护身符”。家长们纵观古今中外,有孝心的孩子即使误入歧途也会很快回归正道。也许家长们没有注意到自己日常对孩子“孝心”的要求,但是在孩子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寻找时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孝心”,什么是“孝道”。当孩子发脾气大声嚷嚷,或者“耳塞耳机线,两耳不闻家长言”时,家长可以在事后,用一种很平静、很严肃的语调对孩子说:“难道这就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你换来的态度?难道这就是你学了这么多知识和本领之后用来对付父母的吗?”没有一个孩子一开始就想当“不孝子”的,所以在孩子冷静下来,摘掉耳机线后,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好好谈谈这些对长辈应该有的尊敬和礼节。木子还记得自己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曾对父母出言不逊,正是父母当时的这两句话如同两个耳光狠狠地扇醒了木子。时至今日,木子仍对父母心存感激。木子觉得这样的说教要趁早,一次大声嚷嚷就必说一次,不要等到孩子已经无所畏惧时再来说教就“事倍功半”了。 还有一个好的做法是“防范于未然”,家长可以在孩子叛逆期到来之前,结合一些新闻事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把正能量一次次灌输到孩子心田。这些闲谈所传递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往往能在孩子叛逆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孩子遇人不慎,误交损友,家长在这之前说的那些潜藏在孩子心底深处的话让孩子有了潜意识的是非观,而这些正是孩子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幡然醒悟的“法宝”。所以,家长不要以为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都是“对牛弹琴”,要相信“水滴石穿”,让那一句句苦口婆心成为孩子青春期的“灯塔”,伴孩子走过迷惘的时期。 哪些是家长应该放手的呢?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学习习惯,这些家长就可以稍微放宽尺度,孩子想先看一会书再写作业,家长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但是可以先给孩子提个醒“今晚作业多不多?会不会写到很晚才完成?”这样孩子在看书前自己会先衡量一下,以免因为看书耽误作业的完成。还有一些生活习惯也应该适当提醒,毕竟孩子已经长大,再当“熊孩子”也是不利于他的未来。如果孩子要和同学朋友出去玩,家长也要先给孩子提个醒,说一些注意事项,让孩子心里有所准备。这些提醒都是必须的。如果孩子厌烦则少说几次,但还是要说。要知道,“孩子每一个缺点的改正离不开妈妈的500次唠叨”。 木子知道家长真的很辛苦,但是不要当“伟大的家长”,必要时要把自己的压力和苦恼告诉孩子。孩子的懂事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父母的倾诉。让孩子明白父母把他们从小小的婴儿一点一点抚养到今天这么高这么大,真的很不容易。有的家长此时已经或多或少有一些慢性病,有的已经进入更年期,焦躁、烦闷、抑郁接踵而来。想起老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为人子女容易,为人父母好难”不禁泪涔涔!家长们坚持吧,“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你们今天的努力、改变、付出,将赢得一个出色、孝顺,不用你再忧心忡忡的孩子!辛苦的时候,想想,这一切都是“飞升上神历劫的磨难”!苦尽必然甘来! 此文与“青春期撞见更年期”的家长共勉! 公众号:木子说教育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作文
1、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时,我只能甘拜下风。我,是一个初中生;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现在,我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题: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时该如何处理?我上初中,母亲就把我叫“青春期”。整天埋头书本,研究那《如何防止青春期孩子叛逆》。我也真是无语。虽然我母亲是为了我好,但着难免也太……所以,我也学会了一个词“更年期”。母亲听见这个词时很不高兴,经常我“我有这么老吗?”嘻嘻!不老也没我年轻呀。而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必会擦出一些火花。从上了初中,学习紧张,我的心情不好,尤其,是在一开始这个过渡阶段时,我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母亲心里也急,我也,但是她越越能啰嗦了。什么作业做的这么慢啊!怎么成绩总是上不去呀?还不赶快睡觉!明天上午又起不!总而言之,她不满足于我的学习,况且,我也不满足于她的作风。我们经常吵架,也不是真的吵,因为我,她是为了我好,只是说上几句,发泄一下。谁说她是更年期?我真后悔当时会说这句话。我的母亲,她会唱歌,并且会唱《小二郎》,还手舞足蹈。虽然都在调上,虽然有时词不对,我也经常在她唱出第一句的时候,一声“停”阻止她那动听的歌声。每次在被我阻止之后,她都用抱怨的语气埋怨我一阵子,像一个孩子。这就是我口中的更年期,而我便就是她口中的青春期。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我只能摇头加叹气,举个白旗,投降罢!
当青春期的孩子撞见更年期的妈妈,应该如何相处才能和睦?
更年期的女性随着体内雌激素的缺失,会有一系列的不适如:失眠、盗汗、抑郁等,很多时分外在可能会变现为焦虑、暴躁或者抑郁。其实你能够本人考虑一些是不是本人身体不适的时分心情各方面也会遭到影响,从而站在母亲的角度去考虑。当然,作为母亲的话也不能由于本人处于更年期就给家人过多的压力,也要学会放松心情,坚持安康的饮食,多运动,释放不良心情。1、沟通了解:主动告知本人目前工作或生活遇到的问题,积极讨教;能够提示父母不用过火说教,只需以过来人身份说经历,而不是去帮助替代抉择。2、组织活动,增加互动:多组织一些家庭聚会活动,使生活偶然脱离菜米油盐,各自放松本来在的角色。能够是外出吃顿饭,或自驾周边游等,因个人状况选择。3、主动学习,增长见识:青春期优的是朝气,少的是经历与见识,要不时的丰厚本人,阶段性有目的的学习会让你路越走越宽,更不会有时间去怅惘。4、鼓舞妈妈多参与家庭生活之外的活动,减少妈妈在你身上的关注度,让妈妈身心愉悦,有更好的心态去承受更年期的变化。作为子女的话要给予母亲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能够给母亲买一些滋养卵巢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倾城蜜等,食疗的话固然速度会慢一些但是没有什么反作用是能够坚持食用的。定期带母亲去检查身体或者倡议她去体检也是很有必要的,将可能存在的小问题及时的扼杀于萌芽状态。青春期的少年都其实会比拟怅惘,不晓得用这个词能否正确,在这之前一切的事情都有它该有的方向,十二年义务教务就这么墨守成规的过来了。阶段你完完整全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切的方案都得靠本人,而且生活还不会让你那么如意,总是有那么多的凡尘俗事,总结一句就是年轻气盛。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该怎么处理呢?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该怎么处理呢?许多父母都搞不懂进到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为什么会跟父母发生争执。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都是有自身的观念,有自已的逻辑思维,想和孩子好好地共处,家长就需要掌握孩子心里念头。我现在就来跟我们说一说,进到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与步入女性更年期的妈妈矛盾日渐增加应该怎么办?一、应该怎么办要想减轻这类难题,最先就需要掌握孩子的心里念头,父母要积极的去和孩子沟通交流。父母要见到孩子的身上的亮点,不必一味的让孩子去做,孩子不愿做的事儿,一直去逼迫孩子,孩子也会觉得很痛楚,孩子感觉自身仅仅父母的学习培训设备,父母让自身如何做自身就如何做。家长不必给孩子产生这类观念,给孩子产生这类观念,孩子就不愿意去勤奋,不愿意去拼搏,感觉学习是家长的事儿,跟她没有关系,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恰当的总体目标,让孩子向着总体目标勤奋前行,孩子才会不停的出色。假如一个母亲只充分考虑自身的心态,彻底无论孩子孩子便会变得很反叛,孩子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交流,感觉父母压根不尊重自己。小孩子变得更强,最先就需要重视孩子建议,掌握孩子的念头才算是对孩子好的教育。二、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强?想让孩子变得更强,最先要做的事儿也是让孩子有自已的兴趣爱好,勇于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孩子才可以获得充分运用,假如家长一直不许自身孩子去学兴趣爱好,孩子也会十分痛楚。家长不必太过地让孩子学习培训,太过让孩子学习培训,孩子会出现厌倦的心态,孩子会想抵抗父母的念头,也会不愿意去学习,在学习培训之中敷衍了事教师。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发展趋势,做一些有益于孩子的决策,孩子才可以渐渐地的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