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魏书生,为书而生。作为一个教书的人,不爱书是难以想象的,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不作书则是缺少了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魏书生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教师的楷模。因此,特地去看了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粗浅地来谈谈我在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感受。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有一章里,魏书生讲了很多班主任的个人修养问题,也偶尔涉及了我所感兴趣的关于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我想作为一个班主任是有别与普通任教老师的,他对学生的影响不光是在课堂上,而是融合在日常教学以外的点点滴滴,班主任对人对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观点和习惯的形成,因此班主任的个人修养也非常重要。 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多互助》一文中,魏书生讲了一个让我很受启发的比喻。他说:“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而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同样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联想到以前开会时总听到学校里的教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素质差,没法教”的话,而自己虽没有明确地让这种观念支配自己,但在心中还是隐隐地为自己找到了借口。 魏书生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管理是班集体的骨架,班级是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绪,集体就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段话时时提醒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科学制班,给班上的每一位孩子一个健康成长氛围,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自信心。 一、健全评价机制,实施科学管理 没有规则就很难进步,良好的规则可以促进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期初,每个学生出谋划策,制定班规,把学习、纪律、卫生等量化为可操作的加分和扣分,张贴于墙,让学生时常将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班规对照,反省自己。 二、无为而治,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主角,要使学生主动发挥内在的潜力,就要努力做到无为而治,培养好用好班干部,大胆放权,做他们的顾问、导演。遇到他们工作上的`失误,多找班主任自己的原因,充分信任、理解、支持,让班委各显神通,出谋划策。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渐渐提高,积极性也充分调动。每次的活动也是每一位同学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舞台。从主持到内容的编排,每天可分配专人负责,大家参与,并形成制度。 三、角色体验,帮助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对班级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一类是顽皮捣蛋的,还有一类是内向悲观的。 人之初性本善,捣蛋的学生往往智力水平良好,只是自制力相对较弱。这时我们首先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也是同样优秀,老师和同学会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为大家一起创造健康向上的集体。不及时完成作业就让他当组长收作业,纪律不好让他当列队管理员,纪律监督员。上课不守纪律就让他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体会下面的学生不守纪律给自己这个小老师和同学造成的影响。 我们往往重视调皮学生,而忽视内心封闭、自卑悲观的学生。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善于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赞美声送给他们,让每一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虽然我们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和中、高年级班主任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正如我们常说的“教育是相通的”,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之所以干得如此出色,就因为他善于思考、尝试和总结。同样的工作,却能做出不同的业绩,这就是把教育当作“事业”和“职业”的区别,也是教育工作的魅力所在!我想,读了它之后,已经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会取得更优秀的成绩,而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将会有更大进步!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
对于魏书生我并不陌生,这位近乎传神的教育家,之所以传神当我读完他写的《班主任漫谈》时我找到了答案,《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在《班主任工作漫谈》里有许多实用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魏书生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位平凡的教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语言是那么的质朴充满风趣。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小事,让他看重了,利用了,研究了,解决了;学生的"灵光一闪"被他记下了,思考了,发挥了,验证了。正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通的农村教师一步步走到了闻名于全国乃至全球的著名教育家。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魏老师非常热爱他的学生,他说:"教师对学生关心得越多,师生感情就越密切,一位教师不仅重视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成绩,还要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思想…"有人称赞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就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他不但热爱学生还尊重学生,用唱歌、做好事、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等形式让犯了错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其结果就是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幡然悔悟,弃旧图新。多么巧妙的教育,多么智慧的做法。
想想我做班主任工作实在有些惭愧,对于班级的孩子没有付出全身心的爱。面对他们的时候总是很严肃。总认为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他们要绝对的严肃。有些时候班级学生犯了错误还经常惹你生气,下了课学生就接二连三的到办公室给你打小报告,真是看见学生就特别讨厌,哪里还有爱啊?但是,魏书生老师说"为了孩子们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拥有着一份童心,他们的内心是那么的天真和善良。最欣赏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选择做教师,也就是选择和学生在一起。这是教师区别与于别的行业独有的幸福。现在想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明天的发展会更好,我相信只要有爱就会有一切,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用爱去编织孩子们的未来,我相信我可以做到的!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有感
开启这本书的目的,正是因为我需要能量,需要积累,需要有人引路,尤其在我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几年后的现在,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到了一种类似瓶颈的状态,急需一种力量给我指引,为我明路。于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启页于眼前。
一句“班级像一个小社会,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便深深地“博得”了我的认可,于是决定潜下心,认真地品读这位大家的各种“谋略”,没错,身为教师,尤其身为班主任,我们都要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魏老师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园地,学生就是生长在园地里的各种生命,我忽然想起一篇文章——萧红写的“祖父的园子”,祖父不正是把园子整理得天晴日朗吗?记得文中的那段: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多么形象地展示了学生的本性,多么有功劳地维护者生命的原本。本该如此,师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发展属于他自己的,而且是特有的生命弧度,不管我们如何使尽所能去将这弧度外围修饰得有多美,都不应该抛离这个度的圆心。
没错,太对了!班主任是园艺师,而这个园艺师不仅仅是修饰生命个体成长的美丽花边,更多的是成为生命个体成长所向往、所渴望的“光”,促使这些生命个体本着天性的“向光性”来延伸各自独有特色的生命。比如,擅长周旋的同学,让其发挥在宣传委员的阵地中;集体荣誉感强的同学,让其驰骋在班级纪律的沙场上;内向文静的同学,使其标兵在遵规守纪的头衔上…..
就这不正是魏老师倡导的“发展自己的长处”吗?又何尝不是“尊人者,人尊之”的深刻体现呢?这更是将“立足长处,培养自信”体现得淋漓尽致。魏老师的这本《班主任工作漫谈》,看似是一个章节一个小结,其实不然,恰恰相反,每个章节都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是上下连贯,浑然天成的,漫谈里的每一个章节,章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互相融合的。
读着读着,感觉他就在眼前与我谈吐,白纸黑字也犹如本人的语音,侃侃间,自己班级的学生面貌、班务事项也一一浮现,仿佛在谈吐间一一对我进行了指导……
《班主任工作漫谈》真的就像一个知心的引路人,在自己茫茫的行动中起到了拨开迷雾的效果。很有幸能拜读此书
《班主任工作漫谈》的读后感
我从参加工作至今刚好十年,也担任了十年的班主任,老实说一直以来我是一名失败的班主任,我这个班主任做得就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我这样说?这是我暑假的时候随着工作室成员去广州参加了第三届名班主任培训后的想法。当时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语就是“传话筒”,一个专家告诫我们做班主任不能只充当学校的传话筒,学校有什么通知?传达一下,有什么活动开展?简单地组织一下,带带队,学生打架了?带来办公室调节一下,再不行,把问题抛给家长,回家自行教育,卫生做得不好,叫值日生再扫一遍……不要说从来没有,很多时候吧,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是问题发生了,才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都没有能做到未雨绸缪。不是懒没有做,而是以前真的不知道怎么样做,没有系统地,仔细地做。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还得要请教其它有经验的老师要怎么办才最好,自己都没有方向,更谈不上技巧。所以我说自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班主任。通过参加了几次的学习,培训,或者看书,现在终于才有了一点点的思想,才有了探索的方向,可是还不知道要摸索多少年,才能有成果的收获。 读了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我对他的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深感佩服。 书中谈到魏书生教书的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么魏书生是怎样进行管理,并以此服务于教学的呢?我摘抄了一些内容: 一、竞赛机制 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代谢机制 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 ,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 三、协调机制 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他让学生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促进了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四、督导机制 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 方法只能借鉴,只有在自己的实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班实际情况的方法,才算是真正的有所得。魏书生先生的方法适合用于我们小学生,甚至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吗?我觉得应该要取其精华,实事求是地灵活变通,才能应用!
《班主任工作漫谈》
这本书是我第一本的关于教学方面的纸质书,拿到这本书,是在上培训课的时候,刚发这本书,我真的是特别的激动,小心翼翼的把薄膜给撕掉,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别提多开心了。这本书是魏书生老师写的,原来只知道他在教育方面非常有方法,但真的不知道他具体谈的是什么。最近回来才开始读,只读了第一章,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
有时候我也会埋怨孩子们,为什么你们这么吵这么不听话,不守规矩。文章中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其实就是告诉我面对困难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只有在战略上藐视它,才不会害怕他,这样困难就会被吓跑,就越来越少了。逆境、困难来了,我么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是我成长的一个磨刀石,战胜他,我的能力就提升了。
在班级中我最多看到的是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批评得较多。此章节也说了多学习,少批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少用除毛求疵的眼光看人,只有这样我们成长的才快。我们看待学生也应该这样应该多看学生身上的优点,少拿责备的眼光看待他们。
作为老师我也应该,发展自己的长处。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我们应该如何定位,魏老师说的好:发展自己的长处。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全面了解自己,然后奔着一个目标前进,总有一天就会成功的。
这本书我仅仅读了第一章,就告诉了我这么多知识,我要继续努力,学到更多教育知识。
班主任工作漫谈
本周我看了第六章——《集体生活特色化》
本章的内容让我想到一个词——寓教于乐。魏老师带着学生们练习坐姿,锻炼身体,跑步,游戏,唱歌,摸鱼,打雪仗,去野外,研究生物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魏老师看出了同学们的性格,调动了同学们做事的积极性,教会了大家去掉坏情绪的方法,同时自己也是受益匪浅,比如,在跟大家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的时候,刚开始只是做几个,但是后期每两天要加一个,直到加到一百个,因为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所以魏老师建议不要再加了,但是在魏老师出差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还是自动加量,一直加到了每天120个,魏老师自己在酒店里没有学生监督的情况下做的只有60个,因为同学们的坚持不懈,魏老师也创造了自己的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巅峰,抛去锻炼身体这个好处,以后想起来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我们可以在活动时间陪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和难忘的事情,也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的,课堂外拉进了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听课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