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神节

时间:2025-09-27 12:55:37编辑:小松

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介绍

青岛财神节是哪一天?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介绍   到过青岛的人都知道青岛人有一个非常热衷的节日—财神节。农历七月二十二这一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恩惠,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互道祝福的语言。鞭炮自清晨开 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 意谓招财进宝。   老年人都知道,财神节祭祀的财神是山东本地人。他姓李名诡祖,是山东淄川人,北魏年间在曲周做县令,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 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在民间的名号是增福财神,专管官员的福禄升迁和平民的衣食住行。因此《玉匣记》记载: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青岛人崇拜财神的历史渊源   那么,青岛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崇拜财神的呢?这要从青岛的历史说起。   青岛作为港口,在清代末年才开始建埠。青岛建埠之前,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胶州。胶 州自宋代开始,历经元、明、清以至民国,都是本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凭借濒临少海(胶州湾古称)的优越地理位置,海运便利,南通江浙闽粤,北达辽 东平津,东渡可去朝鲜、日本,进出货物多由此吞吐,胶州成为我国北方惟一大港,故而商贾云集,形成商业兴盛,市肆繁荣的景象。当时《胶州志。艺文篇》中曾 有“去往帆樯日几回,潮声人语竞喧。试从沽客闲相问,可是船从返照来”的诗句。“少海连樯”被列为胶州八景之一,当时胶州的兴盛概况即可见一斑,故有“金 胶州”之美称。   五六十年前的老胶城住户,都知道当时胶城有“三多”,即庙宇寺院多、桥多、石头牌坊多,向有“五步三座桥、三步两座庙”之说。其中财神庙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庙宇之一。财神庙所在的街道就叫财神庙街,又因为街上钱庄当铺较多,是商业中心,所以也叫钱市街。财神庙街周边有铁市街 、驴市街 、粮食市街、山货市街等,周边市场的`交易所需款项都在钱市街进行汇兑和存、放款,所以被誉为胶州城的“华尔街”。而财神庙街上的财神庙更是香火鼎盛,清代《重修胶州志》上记载,参拜财神庙的多是商贾和百姓,财神庙遇到大小节日,特别是春节和财神节,“香客接踵而至,人头攒动,易入难出”。   自唐宋以来,胶州就有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人们说这夜火树银花,金吾不禁,就是说这一晚上,尽情玩乐取消宵禁。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各寺院庙宇就已挂满了灯,天一黑即点上蜡烛。灯多的庙宇座落在市中心的百子庙(原坊子街中段)、财神庙(钱市街)、东关天老爷庙、施不全庙、药王庙、辛街庙、菩萨庙等都扎有松棚。只要是庙宇不管大小都有灯。规模最大的当属百子庙和财神庙挂的灯最吸引游客。   由于年代久远,对于胶州的财神庙的来历,史料上无记载。听当地老人讲,清代胶州文人法伟堂曾经看到过财神庙的碑记,也讲过一个民间故事。说北宋时期板桥镇有一孙姓商贩,往来于板桥镇和淄川之间,从淄川贩来瓷器,批发给海外来的客商。每次他到淄川贩瓷器,都要到当地的 增福庙上香,并且给增福财神许下心愿,一旦发迹,必定要在自己的家乡为财神爷盖庙宇,塑金身。他的诚心感动了财神爷,不几年就发了迹,挣下了万贯家财。他 没有忘记当年许下的心愿,出资建造了财神庙,并亲自到淄川增福庙请来了财神爷。财神爷有求必应,影响越来越大,逐渐传播到青岛和即墨等地,后来才有了青岛天后宫和即墨财神庙。   现在看来,孙富商也许是赶上了好时代。当时北宋政权为了应对北方辽、金侵扰,在板桥镇设军,使板桥镇成为一个军事重镇,更成为一个经济大港。当时有“板桥控 东南海道,风飘信宿可至吴楚”之说。《续资治通鉴》记载:“胶西当登、宁海之冲,百货辐凑……时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货,价增十倍。全诱商人至山阳,以舟 浮其货而中分之,自淮转海,达于胶西。”《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谈到,“来自广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贩到香药诸杂税物,乃至京东、河北、河东等路商客 般运见钱、丝、绵、绫、绢,往来交易,买卖极为繁盛”。前几年在板桥镇遗址出土了大量宋代的铁钱,更证实了当年板桥镇的繁荣与昌盛,这样的环境也应该是孙 客商发迹的原因之一。   可惜的是,在清末民初的“庙产兴学”运动中,财神爷被请出了财神庙。庙宇变成了民众教育馆,日伪时期为长安镇公所,50年代改为中心小学教师宿舍。如今旧址已经破烂不堪,无法辨认了。   “海山处处皆新色,吊古惟凭天后宫”。再说说青岛的天后宫。   据《太清宫志》记载:“明成化年间,青岛已是南北航线上的避风港,往来船舶较多,当时青岛村一胡姓乡绅捐施土地建成天后殿、龙王殿、财神殿各三间,供奉妈祖、财神、龙王等神祗”。明成化三年(1467年),天后宫落成,而青岛开埠于19世纪末(清朝末年),所以有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之说。   天后宫建成之时同时建有戏楼。但是二百年后戏楼倒塌,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戏楼。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募建戏楼碑记》中写道:“窃闻青岛开埠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宫旧有戏楼,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   作为岛城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戏楼,在建成之初,就是青岛口的演艺中心。特别是正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齐聚天后宫,听大戏赶庙会,积久成俗。据胡存约 《海云堂随记》记载:“每届新正,群集天后庙,焚香祝祷,年复一年,代代如此……自元旦至元宵,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兆姑、梆柳、秧歌、江湖 把式无所不有。”财神庙作为天后宫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少不了人们的祭财神活动。   1936年,时在青岛的老舍在一篇小品文中就曾写下:“我等着听除夕彻夜的鞭炮,我等着看元旦娘娘庙进香,我等着看大年初二祭祀财神,我等着看……”文章中的娘娘庙就是天后宫,可见天后宫祭拜财神的活动一直延续不断。   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与胶州财神庙不同的是,修复后的天后宫财神庙里供奉的是两位财神,文财神和武财神。   毫无疑问,武财神是关羽,但是文财神却有争议。有人说是比干,也有人说是增福财神李诡祖。   大多数人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青岛地区有供奉增福财神的传统,胶州财神庙供奉的就是增福财神李诡祖。根据清代胶州文人法伟堂的说法,青岛、即墨等地的财神文化来自胶州的增福财神崇拜。更重要的是,青 岛人过的财神节(农历七月二十二)祭祀的是增福财神李诡祖。而比干的圣诞是农历四月初四,祭日是十月二十六。因此财神节祭祀的肯定不是比干。自2002年 开始,青岛市民俗学会和青岛天后宫管委会就在财神节这天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2006年11月该项目被推荐申报第一批山 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从天后宫的落成时间来看,财神庙在初建时很有可能只有文财神而没有武财神。因为关羽具有财神神格的时间比较晚。   据 史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豕庙林”三祭合一的洛阳关羽庙会规模宏大,庙会时焚香祭祀,唱戏娱乐、饮食、商品极为热闹,逐渐成为当地的商品 贸易集市,关羽便成为经商者的保护神,忠关羽变成商关羽。经商者的店铺及家里便供奉起了“关羽神”、“关财神”。作为“财神”关羽的“义不负心”又形成了 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道德,并因此成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伴随晋商的足迹,关帝庙也出现在全国各地。也就是说,关羽在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演变为财神,而天后宫在明成化三年(1467年)就已经落成,因此最初天后宫财神庙供奉的只有文财神而没有武财神。   即墨也是增福财神崇拜的传承地。即墨市的孙玉坤老人在《即墨崂山神话民间传说》一书中写道: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 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 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 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 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   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要说故事的源头似乎发生在古代的周村。因为周村也有一个类似的传说:隋 文帝年间,周村有一个李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财帛永兴”丝绸店。这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夜里,他一连做了三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来了个老人,一 进门就说:“明天是我升仙的日子。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 那天来看热闹的人很多,看完后都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后来,每到七月二十二这天,济南、淄川、潍县、即墨等地的商铺纷纷效仿李掌柜 的做法,于是形成了在这一天祭祀财神爷的习俗。后来这一习俗传遍全国各地,于是人们把这一天定为财神节。   此外,青岛附近的潍坊也是增福财神的传播地之一,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中有许多增福财神的画像。而与胶州为邻的高密则以扑灰年画而著名。扑灰年画中也有增福财神的画像。这一切都说明增福财神的影响在山东半岛非常普遍。   改 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久旱而枯干的生产力就象淋了一场春雨,迅速的发展起来。久违了的财神爷又回到了老百姓家里,一些私营公司老板还 将财神请到正堂里坐镇。今天,供奉财神的人是否也知道财神的财运因何而得?如果知道,经营时能合法合理,赚了钱,不忘回报社会。这样做,敬的就是真神,就 一定灵验,财神也一定会保佑你财运恒通。反之,如果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坑蒙拐骗、图财害命,那么等待他的不是财神爷,而是鬼判和阎王了。 ;


青岛财神节是中午过还是晚上过

青岛财神节一般都是晚上过的。通常是到下午四时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内;下午五时许各单位容、商铺开始燃放鞭炮。晚上各家庆祝财神的到来。根据青岛市现行规定,市内财神节期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郊区县市可以。农历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了,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炒股的、买外汇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2002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各大商会都会参加。扩展资料:民俗文化:潍坊、淄博、济南等地: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潍坊的家家产户就忙着购买香纸,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信仰财神之风胜于内地。各地都有大量财神庙,其中以供奉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赵公明为主,间有其他形形色色的财神。但是七月二十二财神节,主要祭祀的是财帛星君李诡祖和天财星君柴荣。

7月22财神节祝福语

1、财神节日迎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带着一个聚宝盆,里面满是金和银,短信一早来提醒,莫忘红包赠友人。祝富贵平安、吉祥如快乐健康。2、财神日到,祝你财大喜气粗,财迷新年敲响钟,财源亨通快乐无极限,财气冲天光芒四射,财运当头祝福短信来到,祝你新年快乐,财源广进!3、财神日,全国各地来庆贺:广元祝你“财源广进”,宝鸡给你“珠光宝气”,贵州愿你“富贵跟随”,西藏给你“金藏银藏”,祝福你财神日各路财运畅通无阻!4、财神财神已来到,人人把你当个宝,你抢我夺真热闹,不要烦不要恼,人人给个金元宝,金元宝要拿好,小心砸到后脑勺。祝朋友们财神日快乐无比!5、财神节到,乌纱帽住你头上掉,老婆看你笑,美眉要你抱,钞票朝你飘,乐得你直叫:要、要、要。6、大财、小财、意外财,正月初五最有财;招财、进财、发大财,今天你是土老财;养财、蓄财、再添财,财神送你万贯财。正月初五迎财神,恭喜鸡年大发财!7、财神日,大家赶快起来做早操了:一二一,向钱看,向厚赚;齐步跑,奔钱途,钱途亮;齐步走,抱金砖,金堆满;财神日,祝你身体健康,财源滚滚。8、正月初五将有“异象”出现:财星高照你屋顶,财务公司是你开,财务指标全达到,财产保全你得意,此番景象将延续一生,祝你财神日快乐开心!

财神节是哪天

财神节是农历七月廿二日。财神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农历七月廿二日这一天是财帛星君的成道日,因此我国很多地方的人都会在这一天以放鞭炮、烧香等形式来祭祀财神,以祈求来年财源广进。财神在南宋时期最为兴盛,之后经过不断的衍化,慢慢了形成了一个财神体系。按照文武职位可分为君财神、文财神和武财神。按照辖区可分为东、西、南、北、中、西南、东北、东南、西北九路财神。而按照地方习俗可分为小财神和地方财神。财神节吃的食物1、水饺据民俗专家介绍,财神节素有吃水饺的习俗,因为水饺的样子与“元宝”类似,吃水饺就是吃元宝,意为招财进宝。2、大闸蟹农历七月二十二的财神节做为青岛地区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正是大闸蟹上市之时,脂厚膏肥,蟹礼当道,财运横行,备受广大市民和商人喜爱,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财运如蟹将军,横冠九州,于是蟹中翘楚大闸蟹便成为“必杀菜”。

财神节哪个地方过

财神节哪个地方过   财神节哪个地方过,财神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二十二,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那么财神节哪个地方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神节哪个地方过1   财神节,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二十二,是财帛星君李诡祖和天财星君柴荣的祭祀纪念日。中国的民间习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财神生日,又叫财神节。该习俗遍及整个中国大陆,港澳台,南亚国家及华人聚居之地。财神节这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所有美好的语言一起开放。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春节时,一般人家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我国北方地区有在正月初一拜财神,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是日家家户户摆供品为财神祝寿,祈求财神赐福,保佑来年财源广进,五谷丰登,幸福美满。蒲松龄在他的《穷汉词》里面描写了这种习俗:“大年初一,烧炷名香,三盏清茶,磕了一万个响头,就把财神爷爷来祝赞祝赞。忙祝赞,忙磕头,财神在上听缘由;听我从头说一遍,诉诉穷人肚里愁。”    民俗文化    日照、青岛、威海等地   农历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了,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炒股的、买外汇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2002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市财神民俗旅游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各大商会都会参加。    潍坊、淄博、济南等地   自清康熙年间始,每到这天,便进入节日的气氛,从早上起,潍坊的家家产户就忙着购买香纸,置办供品佳肴,气氛不亚于中秋节和春节。通常是到下午四时城区乡村的人们就提前下班收工,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互相祝福着。    港澳台地区   港澳台地区信仰财神之风胜于内地。各地都有大量财神庙,其中以供奉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赵公明为主,间有其他形形色色的财神。但是七月二十二财神节,主要祭祀的是财帛星君李诡祖和天财星君柴荣。   根据福建华侨大学郑向敏,范向丽和陈晖莉《澳门民间财神信仰旅游资源研究》一文:“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相传财帛星君是天上的太白星,属于金神,其天职为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因此成为民间众多求财信众供奉的神灵。通常财帛星君的绘像还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及喜神列在一起合称五福(福、禄、寿、财、喜),通常有五福临门一说。   澳门庙宇供奉的财帛星君通常为一长者形象,外形富态,面白,长髭,锦衣玉带,左手捧金元宝,右手托招财进宝的卷轴。调查表明,财帛星君在澳门地区民间所信仰诸财神中的地位最高、信众最广。据统计,供奉财帛星君的有莲溪庙、包公庙、望厦观音古庙、凼仔北帝庙、路环天后古庙等5家,财帛星君在莲溪庙位于二中殿的中心位置,在包公庙位于正殿右配殿的财帛宫,在凼仔北帝庙和路环天后古庙中也分别有专门的殿堂来祭拜,可见财帛星君在澳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财神节这天,各地财神庙宇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   财神节哪个地方过2    财神节怎么过   置办供品佳肴、放鞭炮、煮水饺等等。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    1、置办供品佳肴   从早上起,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香纸鞭炮,置办供品佳肴,气氛甚至超过中秋节和春节。财神节一大早鞭炮就开始响起,祭祀财神是这一天活动的中心。    2、放鞭炮   红烛高烧,燃香,烧纸,放鞭炮,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等。    3、煮水饺   财神节传统的饮食是吃水饺,水饺出锅后,首先要供财神,水饺谓之元宝,意味着招财进宝。    4、做菜   供品除了酒水、点心、时令水果之外,以荤素菜肴为主,大都是八色供或十二色供。    注意事项:   1、人民对于财神节的庆祝也是比较隆重,做生意的市民大都会选个吉时放几挂爆竹,礼花,预示着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   2、随着烟花爆竹“禁燃令”的发布与严格执行,财神节青岛市区燃放鞭炮明显减少,许多人都通过网络送财神的方式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上一篇:初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