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坪战役是南下后一次最严重的失利,是什么导致的?
青树坪战役发生于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的湖南,这是解放军南下后最严重的一次失利,损失了大量的人员,主要是北方军队南下水土不服,加上没有勘察周围地形,被敌人趁机偷袭导致的。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战斗的时间上来看,南下的解放军与国民党僵持在湖北,当时正处于南方梅雨季节,气候十分潮湿。而解放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湿热的天气,很多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大量官兵都处于疲惫状态,疏于对周围情况的观察,没有及时发现敌情,让敌人率先占据了高地,错失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其次从战斗形式的判断上看。当时率领解放军的军官认为双方会开展激战,于是时时咬住敌人不放,对敌人穷追猛打,在面对敌军炮火的攻击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战方案出现了错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优势中,觉得一定要坚持到援军到来,将敌人一网打尽。更为可怕的是,146师在作战时竟然由于通讯设备的损坏,失去了与大部队的联系,断绝与上级的联系后146师彻底陷入孤军奋战,又无法看清大的局势,自然惨败。所幸后来146师终于和上级取得联系,但这时候146师的任务极其艰巨,必须守住对此次战役起决定作用的塔台,于是146师坚持连续作战,最后在大部队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根据战后统计146师扛住了桂军三个师,两天两夜的攻击,共计阵亡877人,负伤2000多人。
青树坪之战
青树坪历来湘中要地,从湘桂军大战直军到湘西会战的历史上,都曾提到此地。 1949年8月的战斗,更使青树坪扬名青史。 这一仗常常做为四野的一个败仗、大败仗流传于网络之间,诚然,如同 *** 方面的总结和检讨,这一仗“估计不足……麻痹轻敌”,“仓皇应战而吃亏”,但是双方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则是众说纷纭,李宗仁说:“共军五万余人遂在我叛将指点之下,入侵湖南……入侵共军竟堕入白氏预设的包围圈中,被国军包围于宝庆以被的青树坪。 血战两日,共军终被击败……自此共军为整理部队,消化既得战果,对白部不敢轻犯,白崇禧因得在衡阳一带与共军相持达三月之久”,徐启明说:“八月中旬,健生用第三兵团主力大败林匪的一个军及一个师于青树坪,匪被击后退几十余里,迟滞匪之攻势月余”,国民 *** 军事报告的“特殊忠勇事迹”一栏第三项也提到了对有功战士授予勋奖一条,但只是授权白长官自行定夺,而非前两项的授予 *** 勋章、慰劳一万元和升职之类。 *** 方面,第四野战军战史指出,青树坪一战第146师损失800多人,145师伤亡470余人。 全国解放战争史第5卷更明确指出146师伤亡数字为877。 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数字,指责造假的有之,说877仅是阵亡数字的有之。 但换个角度考虑,四大野战军红皮战史中,四野这一本素以铁嘴刚牙著称,大小战役伤亡数字奇少,而在青树坪这样一个小战斗中却提出了具体数字,或许编者正是认为这个数字并不希奇,是可以拿出来的。 如果真如之前一些战役一般损失惨重,甚至如某些人所说要欲盖弥彰,那么伤亡数字不说便是,反正前文一贯如此行书,也不会引起什么问题。 而且在之后的衡宝战役中,146师仍然可以担负独立任务,也是一个侧面说明。 对于桂军的损失,由于几级指挥官中,白崇禧回忆录(访谈记录)未及抗战后的战役,第三兵团司令张淦早死狱中,第7军军长李本一被俘后不久即被镇压,副军长凌云上也无回忆,唯有参加过衡阳军事会议的第10兵团徐启明讲到“但我第7军损失亦惨重”。 之后的衡宝战役当中第7军一直处于待机位置,或许还可解释为好钢用在刀刃上,但之后7军与 *** 135师的缠斗中,发生了分割了 *** 一个团却啃不动和172师被一个团堵住了去路、最终覆没等事件,可以看出徐启明所说不虚。 青树坪一战桂系位于进攻态势,损失必然集中于可用于攻坚的第一线骨干,如果损失与 *** 相当,甚至少于 *** ,很难想象其攻坚能力在短时间内下降如此之大,酿成后来衡宝战役中的惨状。
青树坪战役历史真相拜托各位大神
青树坪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野战军对国民革命军追击发起的一次战役,但遭到国军白崇禧部反击被迫撤出,四野损失8000余人,青树坪战役以解放放军失败结束。 1949年8月4日,随 *** 长沙绥署主任程潜和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起义的3个军7万余人,在拉拢策反下整师整团地叛变,4万多人南逃衡阳、宝庆、芷江。 8月7日深夜,程潜急电,请求四野主力部队火速追击在逃叛军。 林彪盘算叛军奔衡宝而去,白崇禧必会派兵前往接应;四野借追击叛军之机粘住其主力,就能逼敌在湘南地区与我决战。 他当即部署钟伟第四十九军向宁乡、湘乡、宝庆方向;詹才芳第四十六军向衡阳方向;罗舜初第四十军向攸县方向;张国华第十八军之先遣师向茶陵方向,“加速南插断敌退路”。 然而,不但叛军没能被截住,第四十九军第一四六师反而因轻敌冒进,中了白崇禧圈套,在青树坪一带遭桂系第七军伏击,损失800余人。 扩展资料 青树坪战役简评 一种版本严重夸大了 *** 的损失。 *** 战史记载的49军146师损失才800多人,而且是死伤加起来才800多,是损失不大的一场战役,只不过 *** 在南下途中第一次败退,算是四野的一次耻辱。 从合围49军的国军兵力看,不过是三兵团2个军,而国军的一个军的兵力火力都要弱过四野的一个军,所以白崇禧的三兵团对钟伟的49军并不占多大优势,只是取得突然袭击和埋伏的优势而已,并不足以对49军构成致命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浅尝青树坪胜利的国军三兵团很快就在衡宝战役中被四野系数歼灭,可谓赚了芝麻,赔了西瓜。 桂系核心起家部队第7军1949年10月在衡宝战役中遭受重创。 师长张瑞生、刘月鉴被俘。 年底在广西被全歼。 军长李本一被俘。 第7军至此结束命运。 *** 的步兵装备要比桂军好,桂军虽然有4架飞机和20余门大口径火炮助阵,在远距离火力上桂军占优,但是桂军士兵的步兵武器很多还是类似汉阳造等等那种单发步枪,这是 *** 军派系斗争的结果; 在 *** 军中,桂军的战斗力算是比较强的了,但是绝大部分桂军部队都没有装备美式武器,就连7、48军这样的劲旅,还一直到李宗仁当上代总统后才装备了部分美式重武器。 在这次战斗中,3个师3万多人的桂军所拥有的轻重机枪和冲锋枪和 *** 146师一个师差不多,在近距离火力方面 *** 占优势。 在50年代末原49军军长钟伟将军也曾经说到了这点。 根本上,桂军在人数上就不占太大优势,差不多是3万桂军对2万 *** (加上接应146师的145师),这个包围圈本身就不太牢固,很容易就被 *** 冲破了。 如果钟伟的电台早点和146师联系上,被反噬的很可能是桂军那两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