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效应」是指什么?
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在物理学实验中,为了能够让我们看到“电子”,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光子”与其相互作用,而这个动作必然使电子的活动路径产生变化。在课堂上,学生(观察者) 的反应会直接影响教师(被观察者)的情绪和行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痛苦地发现孩子最终和他们看到的并不一样——因为孩子在处于父母监督下的时候往往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扩展资料:观察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很多实验经常是受观察者期望效应影响而出现奇怪结果,尤其在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观察者期望效应最常出现于超自然现象研究。Clever Hans是著名的例子。Clever Hans是一匹懂得算术和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而事实上Clever Hans不是真的懂得算术,而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得出正确答案。在另一实验,实验人员事先告诉一群小孩他们培养了两个实验老鼠品种:一种聪明,一种呆笨,然后安排小孩观察老鼠逃离迷宫。小孩报告聪明品种老鼠比呆笨品种老鼠更快逃离迷宫,而事实上所有实验老鼠只是随机挑选出来而已。
观察者效应
【一】
侄子侄女过生日,给他们买了套桌游
《山河之旅》
既可以玩“大富翁”,又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各个城市的印象
但是我失策了
原因在于——他俩还不识字
所以根本找不到每个卡牌上对应的位置
但在大人的带领下还可以玩
图个热闹
【二】
心理学术语学习 “观察者效应”
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排除观察者效应,因为被试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有观察者观察,就有可能是被试的干扰因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而在生活中,就像在别人的审视中做事情,可能会干扰到我们的做事进程
凡是有别人存在的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对我们的行为处事产生影响
而在李松蔚的关系课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会影响到另一个人的行为
比如 你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看起来很狡猾”
于是带着这种看法和他交际
哪怕他做一两件事情很坦荡
有一件事因为你的负面印象,让他不得不动用“心机”
所以你就认定他就是之前你认为的“狡猾”的人
观察者效应 好的一面是 基于你熟悉的过往很快的定位目标,然后适应环境
但它有时候是一种反向负面的“现实扭曲力”
于是
我们不知不觉的构建了负面的环境
改变的契机就是,看到事物正面的一面
尽量减少“观察者效应”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三】
吃烧烤
买新鲜的羊肉,闻起来有淡淡的甜香味
不腌制
不用过度清理
之后烤出来的羊肉没有膻味
撒上佐料
肥而不腻
配上啤酒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