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名字是指人或者产品、物体的名称,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还有小名、别名、绰号、乳名等。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为名和字的合称。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基本含义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汉族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中国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中国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其次,在《诗经》中,也有较早的记载。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但《诗经》里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在中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叫中国一词是因为中国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现代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首都北京,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意是指国都、京师,后指华夏族、汉族活动及其文化所及的地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立国号曰“夏”,自此中国历朝都立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作为其简称,国名远播世界各地,成为世人所向往的东方文明国度。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又称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颜色为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有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环拱于大五角星,且都有一个角尖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行政区划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划分的。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省、自治区下分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县、自治县下分镇、乡、民族乡;乡、镇以下设村。
中国目前有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3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859个县级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的地方。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