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的解法

时间:2025-09-27 23:27:03编辑:小松

鸡兔同笼方程怎么解

鸡兔同笼方程的解法如下: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那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组:x+y=35 ① 2x+4y=94 ② 把第一个式子左右都乘以2,得到2x+2y=70 ③再用②-③,得到2y=24,进而求得y=12,即兔子有12只,鸡有35-12=23只。这种方法确实是简单粗暴,但问题是很多学生掌握不了,确实有他的局限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讲这种方法。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用一二年级时学到的变量代换的方法求解鸡兔同笼问题。用红圆圈代表鸡,用蓝圆圈代表兔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算式:这种方法也是我非常推荐的,因为这种方法虽然只是用到了一二年级的知识,但实质上却是方程思想的初步应用,是设未知数求解问题的雏形,在这道题中,我们分别用红圈和蓝圈代表鸡和兔子,本质上就是一种数学抽象,对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有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假设法:所有兔子都站起来,藏起2只脚。这样的话,每只鸡和每只兔子的脚数就相等了,都是2只,在这种情况下,一共有35个头,也就是说一共有35只动物,每个动物有2只脚,那么总的脚数=35×2=70只,这比题目给出的94只脚少了24只,想一想为什么少了?因为每只兔子都站了起来,收起了2只脚,一只兔子少2只脚,一共少了24只脚,所以一共有24÷2=12只兔子,再用35-12=23就是鸡的数量。

鸡兔同笼解方程方法

鸡兔同笼解方程方法如下:设有鸡x只,则兔有(总数-x)只,因为每只兔有4只脚,每只鸡有2只脚。因此有鸡脚2x只,兔脚4(总数-x)只。所以可以得到方程:2x+4(总数-x)=总足数。比如: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4x+2(35-x)=94 4x+70-2x=94 2x=24 x=12 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鸡兔同笼问题的规律: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 。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2、(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此题目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有:鸡头数+兔头数=总头数;鸡脚数+兔脚数=总脚数。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鸡兔同笼的5种解法

鸡兔同笼的5种解法有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脚法,砍足法。第一种:这一种方法是根据一共有八个头,然后列出九种不同的情况分别算出每种情况对应多少条腿,然后找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说能够通过列表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但是缺点就是如果数量比较大的话就不适合再用列表法了。第二种:这种方法就是假设,全是鸡或者假设全是兔。因为一只鸡有两条腿,一只兔有四条腿,所以假设全是鸡,那么总腿数就会比实际的要少,少出来的那一部分正好是兔子的腿,因为一只兔子少了两条腿,所以就可以求出兔子的质数,然后再求出鸡的只数。假设,全是兔,也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求出兔子和鸡的只数。第三种:方程法。可以先假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就是35-x只,然后再根据它们的腿数列出方程求出x。同样道理也可以先假设兔子有x只。第四种:抬腿法。第一次一只动物抬一只脚,这样就抬35只脚,还剩59只脚,第二次继续再抬一只脚,这样还剩24只脚,这样剩下的就是兔子的脚,然后求出兔子的只数,最后再求鸡的只数。五种:砍足法。把每一栋我都开两只脚,这样的话,94只脚就能够砍47只,然后比35多出来12只,也就兔子的只数。

鸡兔同笼的十种解法

鸡兔同笼的十种解法如下 :解法一:列表法(1)逐一列表法:就是把鸡和兔从1到35分别枚举,然后计算脚的数量,等于94只时就能找到答案,但数据量大时会比较繁琐。(2)跳跃列表法:枚举的时候,根据脚数的值,跳跃枚举,简化枚举的数量。(3)取中列表法:先尝试鸡和兔的数量相等或者接近,再根据脚数进行调整。以上这三种列表方法,虽然可以求出结果,但是都过于繁琐,解题时我们一般都不会使用。解法二:假设法(1)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总脚数:35×2=70(只)总 差:94-70=24(只)单位差:4-2=2(只)兔子:24÷2=12(只)鸡:35-12=23(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2)假设全是兔总脚数:35×4=140(只)总 差:140-94=46(只)单位差:4-2=2(只)鸡:46÷2=23(只)兔子: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以上两种假设方法,是我们在低年级求解鸡兔同笼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解法三:金鸡独立法(1)假设让鸡抬起一条腿,兔子抬起两条腿地上总脚数:94÷2=47(只)每多一只兔子脚数就比头数多1兔子:47-35=12(只)鸡:35-12=23(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2)假设鸡和兔都抬起两条腿地上总脚数:94-2×35=24(只)地上的脚都是兔子的兔子:24÷2=12(只)鸡:35-12=23(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3)假设只让兔子抬起两只脚此时地上每只鸡和兔子地上都有2只脚地上总脚数:2×35=70(只)兔子抬起脚总数:94-70=24(只)兔子:24÷2=12(只)鸡:35-12=23(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解法四:方程法(1)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依题意: 2x+4×(35-x)=94x=23 35-x=35-23=12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2)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依题意: 4x+2×(35-x)=94x=12 35-x=35-12=23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可以使用抬脚法解题。抬脚法解题就是让要让笼子里面的鸡兔都抬起两只脚。鸡没有脚碰到地面,兔子也少了2条腿碰到地面,那也就是说,笼子里的所有个体都少了2条脚,那现在脚碰到地面的也只有兔子了。也就是说,剩下的24只脚中,都是只有2只脚接触地面的兔子,可以进行反推。把兔子的数量已经算出来,那鸡的数量也自然可以算出来。《孙子算经》用算术方法来解:脚数的1/2减头数,即94/2-35=12为兔数;头数减兔数即35-12=23为鸡数。这种解法虽然直接而自然,也很合乎逻辑,但是却不容易理解。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1/2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用列方程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x+y=35,2x+4y=94,解这个方程组得x=23,y=12。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算得上是里试遗留问题了,是我们国家古代非常有趣著名的数学题之一,深受学子的喜爱,并且延续至今,那么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是怎么样的呢?以下分享给大家。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1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    1、人见人爱的方法“列表法”   列举法就是将各种情况一一地罗列出来,再针对要求,筛选符合题意的答案。   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鸡为9只,兔子为5只。我们在列表的时候不要按顺序列,否则做题的速度会很慢,比如说列完鸡为0只,兔子为14只,发现腿的数量56条,和实际38条相差较大,那么下一个你可以跳过鸡的数量为2只这种情况,直接列鸡的数量为3只,这样做速度会快一些!    2、最常用的方法“假设法”   假设法:把两个不同数量假设成相同数量,再找出与假设量之间的差距解决。   其数量关系:(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 - 兔数 = 鸡数。   在本题中,假设全部是鸡,则有14×2=28条腿,比实际少38-28=10只,一只鸡变成一只兔子腿增加2条,10÷2=5只,所以需要5只鸡变成兔子,即兔子为5只,鸡为14-5=9只。   或者假设全部是兔子,则有14×4=56条腿,比实际多56-38=18只,一只兔子变成一只鸡腿减少2条,18÷2=9只,所以需要9只鸡9兔子变成鸡,即鸡为9只,兔子为14-9=5只。    3、最酷的'方法“金鸡独立法”   老师我用哨子一吹,并喊了一声口令!全体肃立!让每只鸡都一只脚站立着,每只兔都用两只后脚站立着,那么地上的总脚数只是原来的一半,即19只脚。鸡的脚数与头数相同,而兔的脚数是兔的头数的2倍,因此从19里减去头数14,剩下来的就是兔的头数19-14=5只,鸡有14-5=9只。   这招金鸡独立法实际上用了公式:脚数和÷2- 头数和= 兔子数。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2    1、最逗的方法“吹哨法”   分析:假设及和兔接受过特种部队训练,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还有38-14=24只腿在站着,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这时还有24-14=10只腿在站着,而这10只腿全部是兔子的,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4-5=9只。    2、抬腿法   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2只脚,还有94÷2=47(只)脚。笼子里的兔就比鸡的脚数多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还剩下94-35×2=24只脚 , 这时鸡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脚,而且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24÷2=12只兔子,就有35-12=23只鸡。   我们可以先让兔子都抬起2只脚,那么就有35×2=70只脚,脚数和原来差94-70=24只脚,这些都是每只兔子抬起2只脚,一共抬起24只脚,用24÷2得到兔子有12只,用35-12得到鸡有23只。

上一篇:年底总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