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故事

时间:2025-09-28 12:23:16编辑:小松

海瑞的故事 关于海瑞的故事

1、海瑞,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海南琼山人,号刚峰,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被人们誉为“海青天”。他四岁时,父亲病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在母亲的督导下,他自幼诵读《大学》、《中庸》等…….渐有了报国之心。后来,以举人身份进入仕途,初任福建某县的儒学教授,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任期间严惩当地官员滥用职权来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明朝隆庆三年,海瑞升任南京、苏州一带的“应天巡抚”,他召集饥民,通过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来治理涝灾,并上书要求将本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部分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与此同时,他还惩办了当地的恶霸,把他们强夺农民的土地归还农民,即使是于自己有恩的徐阶,他也毫不放过,最后迫使徐阶退还了足足有二分之一的田地,而且将徐阶的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此外,海瑞还组织人员简化赋税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因此,他受到了当地地主阶层的忌恨,他们联合起来诬告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2、海瑞一生爱民抚民,为民除害,但他的生活异常清苦,他从未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时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海瑞去世前几天,曾退还兵部多送的七钱银子,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因海瑞的妻子、儿子早逝,其丧事还是由外人来代办的呢,在人们把海瑞的灵柩运回故乡那一天,当地的百姓都自发地穿白戴孝哭送他,为他送行的队伍就长达百里。

3、如今,海瑞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了正义与清廉的象征。


海瑞的简介?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作为明朝有名的清官,为什么没有受到重用?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是海瑞在《治安疏》中所写,说的是嘉靖帝。就算是普通人这样被人指着鼻子骂说你的家里就和你的姓名叫的一样,家里穷的一清二白,你看你脸上挂不挂得住。更何况他骂的还是一个皇帝。虽然说的是事实,可是对于一人独尊的皇帝,哪个皇帝被他这样说谁都得炸毛,至少嘉靖在冷静后,起码还听劝,留住了海大人的命。海大人只是举人出身,说实话能到二品已经很厉害了,正常来讲也已经算是得到重用了。张居正曾在书上批道:“海瑞的品质无可怀疑,然而办事不能通达”意思是这样的人只能享受名誉上的尊重,不能任为实职。后来海瑞因为骂嘉靖皇帝下狱,隆庆皇帝时又被重用,外放应天巡抚,到了地方他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推行“一条鞭法”,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做事,他做事对百姓负责,对皇帝负责,却不对官僚集团负责,终遭排挤,最终不得重用。另一个原因是:海瑞不适合当时的朝廷,他只会让整个局势更加混乱,他过于刚直,一味的得罪人是取死之道,天天在皇帝耳边念叨那些正义、邪恶,在皇帝眼里,只有有用的臣子和没用的臣子,贪官污吏也有用处。当时的大明,是坏官多于好官,贸然地采取行动,无疑于自掘坟墓。张居正曾说过“宁为循史,不做清流”,啥意思呢?就是他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拘形式不拘小节,最重要的是把事做成,而清流之辈太过爱惜羽毛,不肯变通,做不成什么事。而海瑞则完全不同于张居正,海瑞一生未妥协,就像纯白的玉石扔进灰色的染缸,至死依旧如雪。海瑞,终究是刚极而折,道德只有他一人能坚守。当然从一个古代官员的升迁角度来说,不管海瑞是否有意,还是真诚的信仰他的道路,他所走的路线,其实是相当成功的,毕竟得到了高位和千古之名,说明人们对于这种清官的幻想和需求,是如何的巨大。

上一篇:梦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