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内容有哪些呢?
春联内容有如下:1、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2、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3、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4、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5、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6、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春联的来历
春联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它内容以祝福喜庆,深受大众喜爱和欢迎。从历史和发展上来看,春联经历了这几个阶段。一,在古时候,生产力十分落后,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也十分有限。对自然的认识也微乎其微。人们认为有些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生老病死都是上天的惩罚或是妖魔在作怪, 祸害人间。迷信上天,神仙来降妖除魔驱鬼。以求心理上精神上的安慰和平衡。上古时候就相传神荼,郁垒两兄弟专门捉妖喂虎的故事。人们每到春节,做二个桃人,左神荼、右郁垒放在门前,祈求平安,消灾灭祸。后来改成桃符挂在门上,用以避邪驱鬼。到了唐朝,龙王要加害唐太宗李世民,秦叔宝、尉迟恭守在门前,赶走了龙王,后将他们二人做成桃符作为门神挂在门上。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写的第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真正意义上春联,到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到了明朝,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推广、倡导下,并规走每家每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春族,谁家不贴要受处罚,使春联在中国普及繁荣。春联是从桃符门神派生出来的,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春节贴在门上。不同是门神是驱邪除鬼,祈求平安的;春联是吉祥喜庆,祝福愿望。春联是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化瑰宝,是汉语言的璀璨明珠,在文化领域光芒万丈。
春联的内容
有关春联的内容 有关春联的内容。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在春联上寄托自己对新年的相关期望。下面一起来看看有关春联的内容吧。 有关春联的内容1 春联一般包括上联跟下联,还有横批再加两个福字 对联的内容一般是匀称对韵的,对联分为好几种。 1、通用联跟专用联: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有: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2、按字数分类: 短联(十字以内);中联(百字以内);长联(百字以上)等。 3、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有关春联的内容2 春联的内容以庆祝、贺喜、表达吉利愿望为主要内容。 春贴也作春联、福贴,粤语称挥春(也作晖春),闽南语称春仔,是一种在春节时使用的传统装饰物,把贺年的吉利字词用漂亮的书法,写在纸上而成,一般是贴在墙、门之上,在华人社会、朝鲜半岛和越南,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对联的又叫春联,但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 ,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 示例: 1、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2、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3、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4、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5、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6、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7、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8、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9、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喜迎新春 10、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1、剪刀裁出春夏秋冬四季文章,笑脸迎来五湖四海九洲宾朋 横批:生意兴隆 有关春联的内容3 春联的资料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 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yun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中国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yun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与杂联(包括谐趣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