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
其一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其二是说插柳避邪;其三是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的。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清明除了插柳还有戴柳的习俗,除了辟邪禳灾、祈福迎祥之用外,还有纪年华之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这是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意,特别是妇女戴柳,有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清明节插柳条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清明节这个节日中很多人都会有插柳的习俗,甚至在出行的时候会折上几支带回家里,但有一些比较年轻的伙伴并不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下面我就带大家来看一看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清明节插柳条是什么意思?
在清明节的时候插柳一般都有三个含义:
清明节插柳的第一个含义意防止鬼的打扰和迫害,插柳是能起到一定的辟邪作用,所以插柳这种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第二个含义是避免疾疫,在一些民间传说和史籍典章的叙述和记载中描述了在春天的时候气温开始升高,所以各种病菌开始生长,清明节插柳是能够避免一些疾疫的。
第三个含义就是可以祛病解毒,因为在古时候柳枝、柳叶、柳絮等都是可以放入药材中用来治疗疾病的,只不过这些的药效都不太一样,而柳枝和柳叶在中医中都是具有清热解毒和消炎的功效,春天很多的病毒也开始滋生,所以折下柳枝带回家里去也是为了防止疾病的感染。
柳枝是比较顽强的植物,插到哪里有水分都是能够存活的,清明节插柳也是代表着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
插柳戴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倡导种植柳树。清明之时,柳枝刚刚发芽,正是生命力最强的时候。只要插在泥土之中,成活的概率极大,所以有"无心插柳柳成荫"、"年年插柳、处处成荫"的说法。柳树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树种,可以说是全身都有用,树叶可以用来为牛羊马匹,树枝可以编织箩筐,树干可以用作建筑及各类器具,还可以烧作木炭。此外,柳树根系发达,栽植在河流旁边还有利于保持水土。正因为柳树的诸多作用,很多朝代都提倡栽植柳树,插柳戴柳也是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推广方法。第二是预报天气。柳枝对于空气中的水汽反应很敏感,空气中水汽大时柳枝便会嫩绿湿润,水汽小时便干枯发蔫,因此自古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人们在门上插上柳枝,便可根据柳枝的颜色判断会不会下雨,方便人们生产劳作。第三是祛病解毒。在中医看来,柳枝、柳叶、柳须、柳絮、柳花都可入药,并且药效各不相同,其中柳枝柳叶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春暖花开,各类病毒也开始滋生,戴上柳枝对人们防止疾病感染有一定的作用。文化内涵: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