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知味

时间:2025-09-29 09:17:09编辑:小松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是什么意思?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的意思是:读书而不懂书中阐述的事理,还不如把书收起来放入高阁。出处: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10原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译文:读书而不懂其中的道理,还不如把书束之高阁。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你们怎么样?你们不过是整天在吞食那些无用的糟粕罢了。注释:味:指滋味,代指书中阐述的事理。蠹鱼:又称衣鱼,学名叫蟫,一种寄生在书中或衣服里的蛀虫,古人常用来称呼那些死啃书本的书呆子。“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扩展资料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大家平时最喜欢读哪些书籍呢?

第一本,北京的人力车夫,这本书的副标题啊,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讲的呢,是100多年前的老北京,以人力车夫为切口,聚焦民国城市的群像,城市平民、警察、商人、政客、电车公司士兵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通过人力、车夫串联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1920年代北京社会的全景图。你能从这本书里看到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的市民生活与中国近代的政治变迁。第二本,中国的人文信仰。中华文明最根本的精神特质是什么?中国人有自己的信仰吗?对于这些时代性的问题,这本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是一本阐释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人文通史读物,作者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这本书集结了楼教授多年学术成果,力求为当今社会的信仰问题寻找出路。第三本,斐波纳气的兔子。这本书的某半评分呢,高达09:00,但并不难读。书中从科学史的角度,精选了数学史上50个变革性的突破,这些发现呢,不仅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飞跃,也影响着人类生活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像一分钟为什么有60秒、计算机和程序员的真正鼻祖分别是谁?猴子多了就能写出莎士比亚吗?这一类趣味的问题探讨,书中有很多很有趣的科普读物。第四本,爱情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文学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诺贝尔文学奖的诅咒,就是说作家得了奖以后呢,就很难再写出更好的作品了。后来时期的爱情呢,就是马尔克斯在获得诺奖后写的,他依然维持了高水准,甚至还实现了超。超越最后一本推荐妥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呢,应该是这里面最难啃的一本了,但妥斯妥耶斯基呢,叙事技艺高超,书里充满了各种关于哲学、宗教等宏大话题的对话,还是非常值得啃下的。

上一篇:电话订火车票怎么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