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我国已经将 合同法 废止,现行是用 民法典 替代。 合同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总称。 签订合同需在合同法的约束下,为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订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议。提出 要约 的一方称要约人。在要约里,要约人除表示欲签订合同的愿望外,还必须明确提出足以决定合同内容的基本条款。要约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 要约人可以规定要约承诺期限,即要约的有效期限。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要约人受其要约的约束,即有与接受要约者订立合同的义务;出卖特定物的要约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样的要约或订立同样的合同。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时间确定。对于超过承诺期限或已被撤销的要约,要约人则不受其拘束。法律客观:《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现在合同法叫什么
法律分析:合同法现在统一改成民法典了,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合同法属于民法范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合同法的原则有:1、平等、自愿原则;2、公平、诚实信用原则;3、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4、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5、鼓励交易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的主旨和根本准则,也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指导思想,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主要有以下基本原则:第一、自愿原则。《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在缔结合同、选择交易伙伴、决定合同内容以及在变更和解除合同、选择合同补救方式等方面的自由,是合同法的最基本的原则。第二、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和合同规定的义务。第三、合法原则。《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