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人的观后感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知道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达到普通化学能量的2000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会一直“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质集团,它们有更大的组织,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大约20多个星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就是说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旅行一趟都要3000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穷的星系,目前观测到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130多亿光年。
人类看到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类惊异地发现,即便不看到整个宇宙,也能判断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干什么。而在这个如此大的空间里,人类及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色,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的群体,在银河的彼岸,是否还有另一种“人类”呢?
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千千万万个尘埃,千千万万个星系,遥遥之外,也有千千万万种生物在它们的“地球”上生存。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物形态,也许它并没有四肢、五官,而是以别的形态呈现出来。但是,也许在它们之中,有比我们生存年代更久远的,有比我们具有更高的文明的,也有可能和传言中的一样,能够驾驶着高速宇宙飞船,自由来往于宇宙各个星球之间的,甚至有能够在它们的星球之间用某种感应电波来自由交流的,等等。我们并不是宇宙中的唯一存在者,但却好像被冷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闭关发展,在浩浩宇宙空间中寻找一些填补自己的失落感的安慰。
人类的失落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加重的`。在21世纪的文明里,人类已经能够摆脱这种失落感的尝试了,比如无人宇宙飞船远航太空探访,人类登上航天飞机到太空与地球周边的“邻居”打交道,等等。在地球上,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已陆续成功地把人类送上了外太空,作科学研究,并能成功返回家园。最近中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把两名宇宙员送上了外太空,宇宙又多了两位地球的访客。随着物理科学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眼光也在宇宙中越看越远,越看越广。这些对于人类来说,意义是非凡的,宇宙就是这以一步一步地,坦露在各种生物眼中,完成宇宙群体沟通这一最终大任。
正如影片最后慷慨的:“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宇宙,一个伟大物质演化的史诗,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生物。
《人类与宇宙》观后感
昨天看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院研究院院长(头衔有点长,反正牛逼就对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院士在《未来论坛》所作的关于生命科学的演讲,有些激动、兴奋,更有一些迷茫。
视频中的内容多,数据多,总之令人脑洞大开!
首先施一公教授说到这个演讲的初衷是通过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让大家了解人类将要面临什么,从而启发思维,找到更多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钥匙!
一、宇宙与我们的存在
宇宙的年龄是138亿年,而宇宙的半径却有465亿光年,宇宙半径扩散大于宇宙年龄的2倍以上,相当于是光速度的2倍以上。这个只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解释。
而太阳系只存在了46亿年,是宇宙存在时间的三分之一。地球上的生命存在了35亿年,而恐龙却称霸了地球整整2亿年,人类从直立行走的猿到现在总共4~5十万年,人类文明却只有短暂的5000多年。如果把宇宙存在的时间是看作一个月,太阳系占了十天,恐龙有8个小时,人类有1分钟,而人类文明却只有1秒钟。
1977年美国发射的Voyager1和2两颗宇宙探测飞船,用了整整36年才到太阳系边缘,探测器以光速发回的电磁信号至少也需要18.5小时到达地球。当信号到达之时,飞船又向深空旅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它带着人类的文明以各种形式记载的资料,大约在2万年之后会到达远外星系的第一颗行星。这是真正的星级穿越。
2010年欧洲公布的宇宙全景图,中间有个白点,就是所谓的银河系。宇宙有多浩渺?宇宙有大约2千多亿个银河星系,银河系有大约2千多亿个太阳星系,而地球微不足道,只有太阳系的不到0.05%的质量。在这个星球上我们试图理解这个宇宙的秘密。
太阳的表面的光热达到了100万摄氏度,内部却有-273.15度的绝对零度,如何解释,目前无法解释?这都需要未来去解决的。
去年人类研制的卫星探测器第一次登上彗星,很了不起!
阿波罗8号从月球表面拍到地球的升起,叫地出(EARTH RISE)。
二、细胞和蛋白质的微观也很美!
大家看到美丽的夏威夷海滩图,居然是由各种颜色的荧光蛋白传染了大肠杆菌后用细菌画出的美景。
果蝇身上的绿色荧光蛋白构成的空间三位结构。构成了第一个非外源性有机发光基团,我们可以预测一下,我觉得地球上应该有不少于100万种这样的有机发光基团,我们只知道其中的不到10种。我们人类的创意能力,很难发掘出来。
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已知世界用已知的手段去探索未知,我们所谓的未知都是已知世界里所没有看到的东西,在我们的已知世界之外有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
三、原子、电子之外是什么?时间的尺度是什么?
我们了解的世界是客观的吗?我们能够了解已知手段探究范围之外的世界吗?
不能,为什么?
第一:大家用眼睛看和身体感知的信息和能量存在形式,只不过是我们宇宙中存在的形式的4%而已,而剩余的96%中有23%,是叫暗物质。当我在这儿演讲,大量成吨的暗物质从你的身上穿过。暗物质和我们人体没有强相互作用,只有弱相互作用而且是预测的,它没有电磁力,它只有万有引力。当我们失去了电磁力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所有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你没听错,包括你看见我的时候,这也是电磁力的作用。我们的所谓五种感官,包括视、听、嗅、味、触觉,从生物角度嗅觉只能感知差不多400多种蛋白,触觉100多种蛋白,味觉几十种离子通道和蛋白,这三种差不多600多种蛋白就照顾不过来了。听觉需要空气传动声波,宇宙的平均质量没四立方米一个氢原子,宇宙中的存在形式,人类听不到。我们只能感受地球上的声波。我们感知世界主要靠视觉,视觉很简单是视网膜细胞对电磁波的感受,而且很窄的波段,390~700纳米,窄的不能再窄。你意识到了吗,X射线也是电磁波,只不过波段太短人类看不到。
比如说蜜蜂,蜜蜂很了不起,它可以看到近紫外,远紫外,它看不到鲜花它只能看到鲜花的紫外。别小看金鱼,金鱼可以看到近紫外,远红外。其实这些生物与我们人类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能肯定的说,两个人对同一个红色的感知是一样的吗?不能。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主观世界,没有所谓的客观世界。我们用这个只能感知不到1000种蛋白的生命体,去理解这个世界,哪来的客观世界!
用已知世界之内的手段去探索已知世界之外的未知世界,应该怎么去做,这个是我们需要讨论的。
你觉得我现在演讲所发生的这些事情,这些信息已经消失了吗?
如果你以超光速的速度追踪,你甚至能追踪到我10年之前的影像。一定能追踪到这些信息,但是是以哪种形式存在,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探讨,这是未来!
我们有时间吗?对不起,时间是没有的。时间从来都不存在,时间就是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就是一年,它是运动。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地球上本来没有时间,时间就是空间。我觉得爱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研究的很精深了,我还在试图理解他的思维和思想。
以上是施一公院士的主要内容(不包括英文部分),看完之后只想说,人类太渺小,认知有限,在过去的这5000多年人类虽然已经带给地球世界巨大的变化,但留给人类需要探索的领域还无穷无尽!
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星球具有高智慧的生命体?
人类的感知蛋白的种类能否从不到1000种左右进一步提高?
人类的先祖如何做到具有那么强大的智慧,是否具有今人所不具备的感知的能力?
想到最近在研究的易经,易经的智慧无法想象!圣人伏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五行八卦阴阳理论的,难道他们感知世界万物能量的形式与我们今人是完全不同的吗?
仰观星象,俯察地理,就能通古今、测未来,那是多么强大的一种感知能力啊!
今天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越发的多样,知识储备也越来越广,但大多数人可以说是多识少智。虽然天天滔滔不绝,说的都是别人的传递的知识,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对于宇宙和世界的思考还很浅薄。
当然人类是高级智慧的物种,当我们遇见一些超出尝试的事情,意识到某些超自然的事情,比如某位得道高僧只要某人站在他的面前,就能感知到对方的前世今生。又比如说一个老道从你家门前过,告诉你家,你们家人今年有可能发生什么大的灾祸,家里人会得什么病,如果后面真的应验了,也不要觉得有什么稀奇!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我们常人所无法理解和感知的事物。
那是否对于物质和能量的感知,可以通过某种修炼方式获取?也许有!我们中华文明5000多年,奇人异士举不胜举,如果有机缘可以遇到,并参悟得到,那将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宇宙与人》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宇宙与人》观后感1 浓黄色山峦淡出画面,随着雄壮的音乐响起,山峦几经形体变化,最终如一锤定音一样在画面上定格:现出“宇宙与人”四个大字。科教片《宇宙与人》如同一幅风光油画逐次映入眼帘,充满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使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着宇宙及人类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宇宙与人》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宇宙史诗,同时也是一首感人心魄的人类赞歌。影片通过电脑特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宇宙和人类:我们的宇宙是——个绝顶聪明的物质“大作坊”,它的最值得骄傲的产品是人类;太阳是能源的亿万富翁,它给生命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月亮使地球旋转速度减慢,由每天12小时变成了24小时,给地球以稳定,给我们以睡眠;氧气是最活跃的气体,可以与物质进行氧化过程,它是活性气体,使人产生能量……这一切,都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类是宇宙全部物质运动的最大受益者,人类是宇宙的精灵。宇宙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这是到目前为止在其他星球所没有发现的。因此,人类是幸运的,人类的生命是美丽的。既然宇宙为人类赐予这么难得的生存条件,人类就没有理由不珍爱我们美丽‘的生命,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以回报宇宙的博大和慈爱。 《宇宙与人》在启迪我们的心智的同时,也濡染、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啊,宇宙给人类创造了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如引力、太阳能、核聚变等等,人类只有用宇宙赐予的这些宝藏来改造宇宙和自然,才能创造如计‘算机、通讯卫星、宇宙飞船这样辉煌的文明史诗,也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否则,人类如果用宇宙赐予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制造核武器、贫铀弹等,人类最终只能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宇宙的悲哀。 珍爱生命,珍爱自然,这是《宇宙与人》给我最大的感受。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多多生产出一些这样既具有完美艺术形式,又能启迪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的好片、大片。 《宇宙与人》观后感2 上个星期五,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的科普教育片,这部电影讲述了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客观辩证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学成果的.错误利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宇宙给与了我们人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人类所要呼吸的空气到要运用的自然资源燃料。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二氧化碳。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亿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人类的出现,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关键。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宇宙都一一奉献给了我们人类,作为人类,却为了一代人的利益,不顾可持续发展,直接把这些资源消耗殆尽。这个科教片告诉了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么人类自身很快也会处于毁灭。可以说的是,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时间,我们无从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非常伟大。它不仅包含了众多的星系,星云等等……而且它的存在也是非常悠久的。作为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地球,它也展示了自己的不平凡,酝酿了智能生物人类。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要善待宇宙中的所有物体,而不应该破坏。 人类相对与无穷大的宇宙来说是那么的渺小。相对与宇宙的历史来说,人的一生又显得那么短暂,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不会辜负宇宙对我们的培养。 《宇宙与人》观后感3 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有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那么宇宙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概括其是无限的。而这种无限性又是其本质和现象、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众所周知,宇宙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于是无限的物质以运动作为自已存在的根本方式,没有运动就无从显示物质的客观存在。 而作为统一物的宇宙,一方面在任何时刻都将有自己的无数特定的具体形态,而每一种具体形态却都受特定时空等条件的具体限制,因而呈现出宇宙的相对静止性和有限性;另一方面,宇宙的任何具体形态都因其内在矛盾决定而将不断地被否定,从而显示了宇宙的绝对变动性和无限性。于是,宇宙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中,达到了这样的局面:“无限时间内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宇宙同时并存的逻辑补充。” 我们知道在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曾统治世界,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物种最终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也许这也说明了必将有更高级的生命来统治世界。之后人类便出现了,接着人类学会了运用自然规律,学会了耕种,学会了把自然的改造为适合人类的,人类的智慧就这样不断地被开发。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类的意志被改造的越来越生机勃勃。人类已然学会了趋利避害,也许恐龙灭亡的悲剧绝不会在人类身上上演。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就像影片中说的“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不过,人类作为历史上产生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宇宙自然的产物,也必然服从宇宙自然的法则。不管它有多大的智慧和创造能力,也不能违背辩证哲学的法则。不管它世世代代延续得多么久远,不管它将来适应性多强和如何发展,更不管它在所居星球毁灭后迁移到了哪些星球,其灭亡总是必然的,这点不应讳忌。从长期来看,人类发展就是一个从逻辑原点走向相对无限发展、直到消亡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