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卫生习惯
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二、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三、预习的习惯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四、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五、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六、多思、善问的习惯
“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先把问题想好声音要洪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
八、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九、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十、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如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按时起床,吃好早餐,按时上学的习惯。起床的时间直接影响到吃饭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直接影响到上学的时间。况且早晨吃好早餐,孩子上午才能有充足的学习的精力,学习的效率也高。身体也越来越健康。第二,自己装书包和归拢学习用品的习惯。让孩子按照课表,自己装书、练习册、笔记和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是很重要的。第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听课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环节。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方法:1.父母以身作则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比如说吃饭之前大人没有洗手的习惯,那么孩子也不会养成这个好习惯,父母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2.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能力再差的幼儿,只要我们发挥他的长处,并提供一些取得成功的机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让他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特别是发现幼儿犯了错,不能用打骂或一些较难听的言语来刺激他们,而应抓住他们某些特长或进步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会自己充满信心。3.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父母在家里,可以和孩子做游戏,或者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和他人合作,学会用文明的语言和人交流。4.对孩子行为习惯提出明确要求家长必须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如,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不能嘲笑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等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1.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每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说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再难改了。2.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每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说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再难改了。3.做错事情要道歉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可听之任之,要让孩子明白,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受欢迎的。很多学龄前儿童不会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得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家长应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需要如何做才正确。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的,道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