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故事20字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扩展资料诚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 chéng xìn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诚实守信的故事20字?
曾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去街上买东西,独生儿子哭闹着一定要去。可曾子妻子嫌麻烦,就随便哄他一句说:“你在家玩吧!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乖!”儿子果然不哭闹了,等着吃猪肉。
妻子回来后,曾子拿起刀就去杀猪。妻子感到很奇怪,就问丈夫:“咦,今天又不是过年过节的,你杀什么猪呀?”
曾子回答说:“不是你自己说回来后要给儿子杀猪吗?”
“哎,我是哄孩子玩呢,你怎么当真了,应付一下就算啦。”
曾子严肃地说:“孩子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他小,不懂事,凡事都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认为人是可以欺骗的,转而去欺骗别人。如此一来,孩子骗人就成为父母教的了。而且,你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再相信你了,你说的话他还听吗?”曾子的妻子恍然大悟。
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1、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异,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施行。2、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3、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习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古代诚信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有如下:1、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异,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施行。2、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3、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习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关于诚信的故事
一诺千金的故事 一诺千金的故事1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人叫季布。他正直、侠义、乐于助人。无论有多困难,他都能做到他承诺的一切,并受到大家的赞扬。 季布曾是项羽的部门。他善于战斗,多次击败刘邦,这让刘邦非常尴尬。在向被包围并自杀后,刘邦夺取了世界并成为皇帝。刘邦一想到输给季布就非常生气。刘邦一怒之下,下令逮捕季布。并命令任何胆敢藏匿吉布的人摧毁这三个民族。吉布躲在濮阳一个姓周的家里。周氏家族说:“这是一场灾难;汉朝急需悬赏逮捕你。追踪和搜索会到我家。将军,如果你能服从我,我敢给你一个计划。如果不是,我宁愿先自杀吉布答应过他。周家剃掉季布的头发,在他的脖子上绑一个铁箍,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进车里,把他和周家的几十个仆人卖给了路地的朱家。 朱家在关东是个恶霸。它被称为“夏人”。朱家知道是季布,就买下了它,放在田里耕种,并警告儿子:“所有在田里耕种的人都必须服从仆人的命令,必须和他吃同一顿饭”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爵夏后英,并对他说:当部下是他自己的主人派来的,季布是项羽派来的。这完全是他的职责。项羽的部下都能被杀吗?目前,皇帝刚刚赢得了世界。他只追求有个人怨恨的人。他为什么要向全世界的人展示他狭隘的自尊呢!此外,凭借季布的才华,汉朝的追求非常紧迫,他要么向北逃到匈奴,要么向南逃到越南。这种仇视勇士、扶植敌人的行为,正是吴子胥想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 夏侯英从小就和刘邦很亲近。后来,他和刘邦一起建军并迁往各地,为刘邦建立汉朝做出了汉和马的贡献。他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求情,最后让刘邦原谅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名人都称赞季布能化刚为柔,这使朱家在当时声名鹊起。后来,吉布被皇帝传唤认罪。皇帝任命他为医生。 当时,有一个叫曹秋生的季布人,他喜欢和权贵交朋友,炫耀自己,提高自己。季布总是看不起他。据说吉布又成了高官,一心想讨好他。为此,曹秋生特意请皇室亲戚窦长军写信给季布作自我介绍。窦长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见季布以免惹事生非,但曹秋生坚持要窦长军介绍。窦长军无奈地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去积布。 季布听说曹秋生要来,就装出一张老虎脸,准备说几句话让他难堪。谁知道,曹秋生一进殿,不管纪布脸色多么阴沉,言辞多么难听,他立刻向纪布鞠躬鞠躬,想追上纪布拉的.家人,并吹嘘道:“我不知道。”;我们在楚国有句谚语,得到一个承诺比得到一百两金子要好。你是如何获得如此高的声誉的?你和我是楚国人。现在我到处宣传你的好名声。那不是很好吗?你为什么不想见我? 季布听了曹秋生的话很高兴,离开他作为贵宾呆了几个月。临走前,他送给他一份慷慨的礼物。曹秋生果然做到了。每当他去的时候,他都会鼓吹吉布如何对待这位善良的下士,如何用正义和金钱帮助他人。就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后人用“黄金承诺”来形容一个非常值得信赖并遵守诺言的人。季布是楚国人,善于炫耀自己的意志,喜欢与不公正作斗争。他在楚国很有名。项羽派他带兵,这让汉朝国王刘邦一再感到尴尬。项羽死后,韩高祖悬赏捉拿姬布。后来,在如茵侯夏后英的劝说下,刘邦赦免了季布,并被任命为医生。在汉代回帝统治期间,吉布担任中郎将军。在汉文帝统治期间,吉布成为河东的知府。 小故事大真相:许下的诺言价值千金。这是一个关于遵守诺言和拥有良好信誉的隐喻。 一诺千金的故事2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人叫季布。他正直正直,善于与不公正作斗争。无论有多困难,他都会尽力去做他承诺的事情,所以他在楚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楚汉之争中,季布是项羽的部下。他多次率领楚军打败刘邦的军队,使刘邦进退两难。刘邦攻占世界后,一想到输给季布,就生气,于是下令通缉季布。 季布逃到山东一个姓朱的家庭做仆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但出于对他的钦佩,他们还是收留了他。之后,朱家前往洛阳,要求刘邦的心腹夏侯英为季布进行调解。在夏后英的劝说下,刘邦撤回了季布的通缉令,并任命季布为医生。从那时起,吉布被提升到河东地区。 季布有一个叫曹秋生的家伙,他喜欢和权贵交朋友。当他得知季布是一名高官时,他通过窦长军的推荐去拜访季布。季布一直看不起曹秋生。他听说曹秋生要来,就要把他打倒。谁知道,曹秋生一进殿,不管纪布脸色多么阴沉,言语多么难听,他就向纪布鞠躬鞠躬。他想赶上吉不拉的家人,并夸口说:“我不知道。”;我听说得到一千两金子总比得到一个季布的承诺要好;在楚国,你怎么能在梁和楚有这么好的名声?作为一个同胞,我到处宣传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听了曹秋生的恭维,季布立刻高兴起来。他把曹秋生当作最尊贵的客人,并把他留了很长时间。临走前,他送给他一份慷慨的礼物。 正如曹秋生所说,每次去,他都会宣扬季布如何对待善良的下士,如何省钱。所以季布的名气越来越大。此后,人们用“黄金承诺”来形容一个非常值得信赖并遵守诺言的人。
关于诚信的故事
1、诸葛亮以信治军魏明帝曹截(204~239)亲自率领军队征讨蜀国,驾车来到长安,便任命司马懿担任魏军主将,督领张郃的雍州、凉州劲旅二十多万,秘密行军,直奔剑阁。当时,诸葛亮屯兵祁山, 手下所带兵马仅仅十余万,其中有四万人因服役期满,需要退役还乡。在这一关键时刻,一旦 这四万人退役,将会使原本就处T劣势的蜀军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之中。到底该怎么办呢?蜀魏两军力量悬殊极大,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蜀军这边,参佐以下的将领都认为敌人兵力强盛,我军力量匮乏,假如没有一定的兵力增 援的话,肯定难以制胜。因此,有的将领便向诸葛亮建议:延期服役一个月,等到战事结束后 再让老兵们退役还乡。听了他的话,诸葛亮果断地拒绝了,说:“我率兵作战,向来以信用为根本。获得土地而失去信用,这乃是古人常犯的错误。那些很早就离乡背井、在外征战多年的人,早就归心似箭,期待着和家人的重逢;他们的亲人也早已在家计算归期,盼望着能够早曰相见。如今,就算是大敌当前,战事严峻,我们也没有理由耽误服役人员的行程,道义岂可偏废! ”于是,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还乡,早日和家人团聚。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老兵们不但没有走,反而被诸葛亮的诚心打动,愈 加坚定地留了下来,并感慨道:“丞相的大恩大德,我们铭记于心,虽死也不忘啊! ”那些本不 该走的年轻士兵也被诸葛亮的信义打动,顿时都愿意以死相报,战斗到底!临战当天,士兵们士气高昂。在战场上拔刀杀敌,以一当十,先是杀掉了魏将张郃,后来 击退了司马懿,打得魏军落花流水,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2、细柳阅兵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3、岳飞岳家军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4、孙武练兵孙武把这180名美女分成两队,将吴王的两个宠姬分别任命为两队队长,命她们全都持戟站立。然后向两队美女士兵问话道:“你们都知道你们的前心、左右手与后背吗?”众人答:“都知道。”于是孙武传令道:“我喊前,则向前心看齐;左,则向左手看齐;右,则向右手看齐;后,则向后背看齐。听明白了吗?”众人皆应之,表示已经明白。约束既已布置完毕,孙武即令人摆好鈇钺(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表示如有违令者将军法从事,随即又三令五申地重复要求。训练正式开始,起先击鼓向右。众人本该是向右手边看齐,不料这些平时娇惯的美女们没有一个正经的,都在那里笑得是花枝招展,俩宠姬队长甚至都笑得快坐到地上了。孙武没有责怪她们。只是说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这是为将者的过错。”于是又三令五申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要求,这一次击鼓向左,岂料这次众人笑得更厉害了,俨然没把刚才的训话放在心上。这一次孙武不干了,他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这是为将者的过错;约束既已申明却不依令行事的,这就是士兵的罪过了。”于是决定将两个队长斩首。吴王正在台上观看,此时看见孙武要将自己的宠姬斩首,“大骇”,急忙派使臣传令道:“寡人已经知道将军擅于用兵了。寡人如果没有这两个宠姬,则食不甘味也,望你饶恕她们吧。”此时孙子心想,我要不给你来点真格的你还真以为我是病猫呢,如若不斩,那我以后还怎么混?威严何在?此时不斩,更待何时!反正就一条,此二人必须得斩。孙武有他的理由:“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将两名宠姬队长斩首示众,同时又命令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孙武此举确实收到了震慑群芳的效果。大家看到此人连吴王最宠爱的妃子都敢杀,无不心下骇然,训练时全神贯注,生怕有所疏漏而被斩首。这一次再击鼓,众人前后左右相当整齐,跪下站起也丝毫不乱。规矩得可以用绳墨来测量,而且没有一个敢出声的。此时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士兵已经训练整齐,大王可以到下面检阅。只要是大王所欲用的人,即使让她赴汤蹈火,也不成问题。”而此时的吴王正由于宠姬的被杀而懊恼,哪还有心情去检阅这支“军队”?吴王只是答道:“孙将军辛苦了,就让他回去休息吧,寡人不想下去检阅了。”孙武听后连连摇头:“大王只是爱好兵法的词句,而并不能实际使用它。”5、田穰苴执法田穰苴向齐景公禀告说:“为臣本来低贱,大王从平民中把我选拔出来,放在大夫之上,士兵们不能向我靠拢,百姓们不能对我信任,人卑微,权力也就会受到轻视。希望能有大王所宠信的大臣、国家所尊重的人物,担任监军的职务,这样才行。”齐景公答应了田穰苴的要求,决定派宠臣庄贾担此重任。田穰苴向齐景公告辞之后,便到庄府拜会了庄贾。并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营门集合出发。第二天,田穰苴提前来到军营,布置好观测时间的标杆和滴漏,等候庄贾。与此同时,庄府里热闹非凡。庄贾的朋友听说他要出征,纷纷上门为他送行。这个祝庄贾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那个说大王选您当监军,齐军一定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说得庄贾飘飘然,很是得意。庄贾向来骄横,这次,他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又是监军,根本就没有把田穰苴与他约定的时间当回事。于是,就留下前来为他送行的朋友喝起酒来。手下人提醒他,他仍不以为然。到了正午,太阳格外耀眼。军营的广场上军旗飘扬,几个方阵的士兵排列整齐,整装待发。田穰苴推倒了标杆,放了滴漏里的水,站在高台上向大营外眺望,仍不见庄贾的人影,就叫副将派人去请监军大人,自己独自到军营内指挥操练,检阅军队,宣布军规军纪。庄府里,众人酒喝得正酣。庄贾满脸通红地招呼着他的那些朋友,门丁来报,说正午已过,门口有士兵来请大人去军营监军。庄贾听了,不屑一顾。并嘲讽说:“小平头当将军,总把鸡毛当令箭,时间就那么重要吗?时间到了又怎么样?”下午,齐军大营广场上,操练完毕的将士们,依然排列着整齐的方队,在等候出发的命令。田穰苴看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说:“两个时辰过去了,有劳副将亲自到庄府去一趟,务必当面告诉监军大人,出征将士已经恭候他多时了。”副将来到庄府,只见里面一帮人已经喝得七倒八歪,乱作一团。庄贾见副将进来,摇晃着身子指责道:“大胆!你为何擅自闯进?”副将禀报庄贾,说是奉田穰苴之命前来请大人去军营监军。庄贾不耐烦地说:“你先回去告诉他,就说我马上就到。”忽有快马来报,又有一城失守。田穰苴听后,眉头紧锁,准备亲自到庄府去请庄贾。正在这时,庄贾从马车上下来,晃晃悠悠进了军营大门。田穰苴疾步上前,指责庄贾为何不按约定的时间来军营。庄贾却像没有什么事似的。笑嘻嘻地说:“几个朋友送行,陪他们喝了点酒,因而来迟。”田穰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严肃地说道:“监军大人,你可知道,将领在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该忘掉自己的家庭。到了军队宣布纪律的时候,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父母;拿起鼓槌击鼓作战的时刻,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生命。现在敌军已深入我齐国境内,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灵涂炭,大王也寝食难安。就这几个时辰,我们又丢了一座城池。在这种时候,你作为监军,还说什么送行。”说到这里,田穰苴叫来军法官问道:“按照军法,将领不按指定时间到军营的,该如何处置?”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忙派人骑快马去报告齐景公,向齐景公求助。但是,还没等派去的人回来,田穰苴已下令把庄贾斩了,并告示三军。三军的将士都吓得发抖。又过了好一会儿,齐景公派的使者拿着符节前来赦免庄贾,鞭马急跑来到军营。田穰苴说:“将帅在军队里,对于君王的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接着又问军法官:“有人在军营中鞭马急跑,该如何处置?”军法官回答:“按律应当斩首。”使者吓坏了。田穰苴说道:“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处死的。”于是就斩了使者的随从,砍断了车厢左边的一根木头,并告示三军。然后让使者回去汇报,军队开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