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书笔记

时间:2025-09-30 17:22:15编辑:小松

《高老头》读书笔记

摘:这些被精神的或肉体的痛苦磨得色如死灰的脸相,巴黎的漂亮人物是不知道的。


伏盖公寓里的每个房客都有着不一样的苦痛故事,他们身上有着各式各样的苦衷,这里的生活深不可测,是在巴黎这片海洋下的一个魔窟。这个公寓就像一个牢笼,破旧,透着贫穷的寒酸气,公寓主人伏盖太太就是牢头,房客们就是禁卒。

摘:她爱她的父亲,每年回家去转达母亲临终时对父亲的宽恕;每年父亲总是闭门不纳。

维多莉卑微的爱着她并不承认她为女儿的父亲,连带着她的母亲的爱一起,然而这位百万富翁父亲与她的四位哥哥们并不领情,也从不给予她任何帮助,她年轻的身体上满是苍老的痕迹,是不是被这些家庭的复杂关系所影响不得而知,但是她为那样对待她的一家人毫无怨言的祈福,未免也太过卑微。将自己融入这样一个畸形的亲情关系不会变得更抑郁吗?我不理解并表示无奈。

摘:他们知道没有力量减轻旁人的痛苦,而且平时叹苦已经叹得太多了,互相劝慰的话也早已说尽。

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个人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别的心思关心别人,大家都因为彼此的境况不同而互相提防。他们生活得够苦了,但是好歹还有这样一个破败的公寓供他们生存,这已经很幸福了,再去听别人的惨痛故事已经能够面不改色,甚至觉得死亡就是悲惨局面的解决。

摘:也许人的天性就喜欢教那些为了谦卑,为了懦弱,或者为了满不在乎而忍受一切的人,忍受一切。

导致苦痛悲剧的不只是社会现实,还有来自人的天性,他们的眼光决定了他们看人的角度,在一些被苦痛折磨着的人群里相对幸福的人会遭到仇恨和轻视。幸福的人的存在就是那些不幸的人的出气筒,他们的存在就是教那些不幸的人忍受一切,无论是来自客观的现实还是主观的情绪,都得承受这些痛苦。

摘:遇到生客上门,她便宣传说高里奥先生,巴黎最有名望最有地位的商界巨头,特别选中她的公寓。

在这个魔窟里生活的人仿佛虚荣心都是与生俱来的,伏盖太太因为高里奥的钱而企图放弃自己已故丈夫的坟墓并将自己的年纪谎报年轻十岁继而希望爬向高里奥身上寻求幸福,甚至为了自己公寓的生意不惜撒谎榨取高里奥的价值,宣扬他是成功人士。事实上对他的生活和财富一无所知。

摘:一个人向感情的高峰攀登,可能中途休息;从怨恨的险坡往下走,就难得留步了。

道听途说而来的话让伏盖太太对高里奥的态度转了个大圈,甚至于这个话出自一个骗子女人的嘴里,因为在高里奥身上榨取不到什么价值而且眼见他节省了开支就开始对他产生怨恨,本来因为对幸福的人的仇视更加深了这个怨恨,从此这份怨恨要走向深渊,再不能提起来了。

摘:可怜虫的精神与身体的情形,使那些无稽之谈显得凿凿有据。

到了现在高里奥已然因为节省过多开支往楼上搬而从房客的嘴里变成了高老头,他的钱财已经被女儿们剥削榨取到从外型上显而易见的地步,但是这些房客们并不关心,他们只是邪恶的推断是这个一毛不拔的高老头因为自己享受而召唤的情妇而已。这个教他们忍受一切的高里奥不复存在,他们有了嘲讽的资本,他们的生活又有了盼头。

摘:一个姓氏的力量竟像魔术棒一样,不但周围的人为之动容,便是大学生自己也头脑清醒,早先预备好的聪明机变都恢复过来了。

在泥潭里生活久了的人禁不住想往上爬,然而拉斯蒂涅并没有通过他的学识来向上爬,他被拮据的家庭供着上了大学,但是仿佛大学只是教了他现实与上流社会的差距,让他明白混出名堂有多么困难。所以他迫不及待的想走近道,他靠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想获得上流社会夫人们的喜爱,或许得到青睐就能扶摇直上,但是这在那些人眼中是多么滑稽。靠着姓氏的力量确实有用,但显然对他并没有什么大作用,能利用的就仅仅是别人的姓氏。等利用完了仍然会被尊贵的夫人请出去,毕竟底层人能扯上关系的姓氏也不足以卖多大的面子。现实和理想仍然相隔甚远,距离太过残酷了。

摘:昨天女儿还是我们的性命,我们也还是女儿的性命;明天她便变做我们的仇敌。

这个问题社会已经见太多了,夫人们习以为常,但是对于还感受着家庭带来的温暖的拉斯蒂涅而言这令他伤心难过。但是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自私鬼,只有互相需要的时候才会互相尊重,只有一方需要而另一方显然已经成为阻碍的时候,阻碍的那一方显得多么多余,而高里奥那个可怜的老父亲,这样卑微的爱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挖空了价值给她们带去所有利益,但是没有利用价值后的他俨然成为女婿眼中不入流的下贱东西。女儿也只敢在没有人的时候装模作样的亲切的问候一声。

摘: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一个人把情感统统拿了出来,就像把钱统统花光了一样得不到人家原谅。

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属于自己的别人没有的东西,所以要守好自己的东西,不要将一切都付出,没有利益维持的关系最容易崩塌,也别让别人看到你的所有的东西,至少在知道别人的底细之前,为自己留点退路吧。亲生子女都能像挤柠檬一样挤干父亲的价值之后无情的丢进垃圾桶,更不用说其他人的感情能有多无私呢?

摘:死神夺去了他所爱的对象,他的爱就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她们开始的确满足了他所有的感情。

很少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极少有父母这样的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对自己的最大的物质上的爱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而高老头显然比这个更无私,因为爱妻死了,他就用尽毕生的财富和感情投注于两个女儿,像上帝爱着人类一样去爱自己的两个女儿,甚至比上帝爱人类更爱自己的孩子。他极度宠爱女儿们,她们要什么有什么。他的爱那么无私那么卑微,全然将自己的正常生活置之度外,这份父爱是多么令人动容。但是付出不见得有所回报,尽管这位父亲也并没有求什么回报。在看客眼中养不熟的白眼狼是极其可恶的,白费了时间金钱到头来弄了一个遭到嫌恶的下场,但是高老头仍然觉得女儿们是爱他敬他的,何其可悲。

摘:一看到自己成为路人赞美的目标,立刻忘了被他罗掘一空的姑母姊妹,也忘了良心的指摘。

拉斯蒂涅依靠着姑母姊妹的所有积蓄为自己打造了光鲜亮丽的皮囊,然后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就像高老头的女儿们一样忘掉了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家人,原本不安的良心在此刻显得无足轻重,他只要体面就好了,谁还管这些体面是怎么来的呢?就连话不投机的伏脱冷的议论都已经深深的重在他的心里,现在的他只看到那些虚荣的幻彩。

摘:你终有一天知道,为了她们的快乐而快乐,比你自己快乐更快乐。

这样伟大的爱意即使是铁石心肠也被感动了,我从来不知道一份感情竟有这么强烈,强烈到可以把自己的不快乐和快乐都压在别人身上。高老头对女儿的爱竟是这样的强烈,他一个人过着三个人的生活,一个人承担着三个人的快乐与不快乐,但是他不知道他的女儿们已经不屑提他,他却还在为了女儿而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高老头这份沉重的父爱在女儿眼中是多么不值一提,她们理所当然的花费父亲的血汗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这一切都归功于这位好父亲,他无私的奉献让女儿们习以为常了,他已经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付出了,他现在唯一能贡献的东西只有他满腔的爱意,而这些东西在虚伪又做作的女儿眼中是那么不屑于顾。

摘:人总喜欢小小的抗拒一下,对自己的良心有个交代,替以后的不正当行为找个开脱的理由。

与恶魔做交易他怎么会让你全身而退,拉斯蒂涅他开始陷入窘境,伏脱冷的杀人计划他已经无法阻止,他内心极度挣扎,一边是即将拥有自己的金库且对自己有好感的少女维多利,一边是风雅的情妇上流社会的纽沁根太太,他在善与恶之间来回挣扎,他经不住巴黎上层社会的诱惑与荒淫,但天生良善的性格与正派的家庭环境又让他天真善良。但是他只是小小的抗拒了一下,企图让自己的良心好受一些,而在挣扎中已经接受了伏脱冷的疯狂计划。

摘:说句不害臊的话,我的爱情胜过我的孝心。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整个生命都在你身上。父亲给了我一颗心,可是有了你,他才会跳。

纽沁根太太将生活所有的不如意都怪罪到父亲的头上,她已经被父亲惯坏了,习惯把父亲踩在脚底下,她与姊妹把父亲气病了,这也要怪罪于父亲。姊妹两的婚姻不幸福也怪罪父亲当初为什么不阻拦,父亲的健康在她们的财产问题跟前也显得那么无足轻重。她的生活里没有父亲,纵使父亲给了她生命,但是只有眼前的爱情才让她的心跳了起来。她大言不惭却也实话实说她的孝心没有爱情那么重要。或许在许许多多的选择跟前,父亲连个选项都没有,到头来还要怪罪父亲将自己惯坏。但是纽沁根太太却没有说错,这一切都是高老头这个卑微老父亲的功劳,他对女儿们一味的付出宠爱,从来要什么有什么,连自己都愿意出卖的这种畸形父爱已然让女儿们习以为常,所以无论出什么事情,父亲都必须要是第一个出来为她们掏心掏肺的。

摘:他家庭观念还很重,觉得一切娱乐这时都应该停止。

拉斯蒂涅在高老头大病时带着纽沁根太太来探病与跟纽沁根太太去跳舞之间来回挣扎,偏巧这两件事情撞上了,他的起始念头是家庭为主,无论如何都应该看望生病的父亲,而不是还去舞会举行娱乐活动。他本身健康正派的家庭环境使他的家庭观念很重,他希望纽沁根太太可以跟他回来探望高老头,然而见到纽沁根太太后却还是拗不过她,她知道即使现下去探望父亲也会被父亲赶回来跳舞的,又何必跑过去见他呢?更何况她的孝心远远没有她自己的快活来得重要,她对高老头的父爱是这么的了然于胸。拉斯蒂涅终于也抵不住对挤入上流社会的诱惑,他也加入这场上流的娱乐活动中,将他的初衷埋了起来。

摘: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

高老头认清了现实,在病痛中浑浑噩噩的控诉着这双女儿,他知道女儿对他做的事情,他终于说了出来。但是这些控诉都是为了能再见见女儿们,他控诉她们,希望法律,社会,警察管管吧,把他的女儿压过来见他最后一面吧。他知道女儿将他踩在脚底下,但是他还是无私的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父爱。他那么爱着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去控诉自己的孩子呢?果然,这些控诉的属实的东西他并不在乎,他只在乎他的孩子们,他想在临死前再见见她们,他无力极了,知道无论如何她们都不会过来,所以对他们控诉,希望有人可怜这位老父亲,站出来去将女儿压过来给他最后见一面,他会为她们祈祷。他的控诉是那么无力又真实,铁石心肠的人都能被感动吧。但是送出去的信女儿们都没有派人回,也不露面,她们把可怜的父亲榨干之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可不就是给了她们生命却要自己死吗?

摘:这是穷人的丧礼,既没排场,也没后代,也没朋友,也没亲属。

高老头原本是一个讲究的人,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死时会这么没有体面,我也没有想到,一开始一个讲究的体面老头,为什么竟会死得这么落魄,毕竟一个女儿嫁给了银行家,一个女儿嫁给了伯爵。他应该享受着极高的葬礼待遇,然而竟连个体面的丧衣,棺材都没有,连个守灵的也没有。他像没有后代一样孤独的只有两个大学生为他举行丧葬仪式,然而他的女儿们对此闭门不见。高老头大概是史上最伟大的自食其果的父亲,造成这一切的都是他自己呀,他没有教育好女儿,没有搞好自己的交际,所以他把自己的葬礼弄得这么的不体面。

读完了小说我一直有一个奇特的想法,如果将高老头换成维多利的父亲会怎么样?维多利的父亲在我眼里就跟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一样无情无义六亲不认,维多利那样卑微的爱着自己的父亲,就像高老头卑微的爱着自己的两个女儿一样,如果高老头和维多利是父女双方都能幸福许多的。毕竟喜剧不应该就是结局皆大欢喜善恶有报吗?但是这里的喜剧的成分竟是靠高老头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来照应的。或许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除了高老头没能享受天伦之乐外其他的人都是美满的,至少没有人不觉得高老头可怜,不受他感动。我为他的父爱动容,但是却也想对他进行劝谏,就像书里说的他不应该把什么都拿出来给女儿,得留一点余地给自己的,否则自己就真的太没用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是我想翻开字典寻找所有能代表咒骂的词语全部投注于她们身上的。孟子的性善论使我认识到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在她们的身上我看不到丝毫善良,她们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她们没有丝毫怜悯之心,那些虚假的眼泪和虚情假意的亲切都是为了利益而做个样子的。百善孝为先的观念让我不得不对她们进行控诉,她们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好在书里还有拉斯蒂涅这样一个良善的人物,让我能在悲惨的故事里找到一丝人性,无亲无故尚且能仁义尽至,所以读完这个故事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高老头》每一章的读后感

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9世纪上半期的巴黎社会中,人与人的那种金钱关系实在是太普遍了。即将上演的是金钱之间的交易和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种种悲剧。对于现在,过去的那个巴黎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其实,它那时种种的一切,仍潜伏在现在这个社会中。《高老头》这本书使我真正了解到,拥有权力获得利益只能带来片刻的欢愉,而不是永久的。我们应该学会主宰金钱而不是被金钱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问问自己的良心,因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卖了他,那么良心的谴责将让你得不到好的下场。大家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对父母的无尽的、没有结果的勒索。父母更应该反思一下,不要让溺爱成为扼杀亲情的毒药。我不知道金钱维持的关系能否久远,也不知道是什么让这伟大的爱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切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但是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好好地想一下到底我们都遗失了什么,到底又是谁弄脏了纯洁的爱。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5篇 仔细品读一部高老头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高老头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老头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精选篇1) 世界上自从发明了钱以后,钱作为财富的代表,在给人极大方便的同时,造了多少孽,害了多少人呵!人与人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钱,还是爱?以钱为基础,还是以爱为基础?这是巴尔扎克包括《高老头》在内的许多小说向我们提出的严峻课题,也是自古以来世界观的根本问题,无疑对我们中国当前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老头》在书中是以高老头和青年拉斯蒂涅这两个人物为线索,在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舞台上展开的。 巴尔扎克是高明的艺术大家,对高老头,他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设好包袱,从外人旁观的角度出发:在平民化的“伏盖公寓”中住着各类房客,其中有个古怪的老头,好多行动神秘莫测,以房东伏盖太太为主的各类人物“以小人之心”对此作着“最坏”的猜想,实际上却是高老头被女儿所逼,为女儿奉献最后剩余的财富,榨干他自己身上的最后一滴油。包袱揭开后,读者恍然大悟,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风度翩翩的青年拉斯蒂涅是外省的破落贵族子弟,他内心所感受的贫富的强烈对比,让他在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路人,在爱情战场上,他经历了从懵懂到选择再到熟悉的训练,然而,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复制自己的经验告诉拉斯蒂涅所谓虚假爱情的速成法,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夫人纽沁根太太。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 故事的最后,高老头痛苦地死在阁楼上,两个女儿及女婿拿走了他全部的丰厚财富,看都不来看他一下,他孤独而无人理会。青年拉斯蒂涅埋葬了他,他亲眼目睹了"崇高的父爱”在金钱下的惨败,从此泯灭了良心,灭绝了人性,踏入了巴黎的上层社会。 “拉斯蒂涅一个人在公墓内向高处走了几步,远眺巴黎,只见巴黎蜿蜒曲折的躺在塞纳河两岸,慢慢的亮起灯火。他的欲火炎炎的眼睛停在王杜姆广场和安伐里特宫的穹隆之间。那便是他不胜向往的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热闹的蜂房,他射了一眼,好象恨不得把其中的甘蜜吸尽。同时他气概非凡地说了句:“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 然后拉斯蒂涅为了向社会挑战,到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 这个时候,天地间最后的一点点美好和希望都消亡了,最后一点点光明都被熄灭了,我们被迫陷入了一个完全绝望的世界里。作者告诉我们:“美好的灵魂是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待久的。真是,伟大的感情怎么能跟一个猥琐,狭小,浅薄的社会沆瀣一气呢?” 这是作者愤怒而又深沉的控诉!拉斯蒂涅替作者向我们呐喊了,“这个只认金钱,不认亲情的可恶的社会,咱们来拼一拼吧!”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精选篇2) 高老头》读后感——心中有他人“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在19世纪上半期的巴黎社会中,人与人的那种金钱关系实在是太普遍了。 《高老头》这本书,以巴黎社会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百丑图。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来到巴黎上大学,住在偏僻的伏盖公寓里。 他经不起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的诱惑,通过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踏入贵族沙龙,先后结识了两位少妇。而这两位少妇,正是与他同住在伏盖公寓的高老头的女儿。高老头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爱女成癖,并为她们花光了所有家财,而自己却省吃俭用,成了个吝啬鬼,最终因为贫穷而被女儿抛弃,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凄然死去。高老头的父爱,让两个女儿踏入上流社会,却也正是由于他的溺爱,使两个女儿抛弃了他。“6点钟,高老头遗体下了墓穴,周围站着女儿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钱买来的简短祈祷词刚念完,那些关事便与神父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在高老头的葬礼上,他的女儿也没来看他一眼。可怜的高老头!还有他那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终也只能折服在金钱脚下。至于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头唯一的朋友,那个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后来也因禁不住上流社会和金钱的诱惑,蜕化成不顾一切去弄钱的野心家。“他看着坟墓,洒下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 这是神圣的感情在一个纯洁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一滴刚落地便立即飞到天上的眼泪。”这滴眼泪在那个金钱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可是在这滴真诚的眼泪过后,“他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广场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宫的穹顶之间,那里便是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喧嚣的蜂窝,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里的蜜汁一口吮尽。”即将上演的又是金钱之间的交易和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种种悲剧。对于现在,过去的那个巴黎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其实,它那时种种的一切,仍潜伏在现在这个社会中。 《高老头》这本书使我真正了解到:拥有权力获得利益只能带来片刻的欢愉,不是永久。我们应该学会主宰金钱而不是被金钱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问问自己的良心,因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卖了他,那么良心的谴责将让你得不到好下场。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精选篇3) 一个黑暗的社会,一个可怜的老头和两个纸迷金醉的女儿……看完《高老头》后,我思绪万千。 一个朴素的面粉商——高里奥,拥有着百万家产,为了能让自己的两个女儿过上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而贡献了他的一生。女儿渐渐长大之后,有了金钱名誉。但是她们一点也不关心为了她们而贡献自己一生的父亲。高老头下葬的时候,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有来看看他,给他告个别。竟然是因为他们嫌高老头太穷了,太脏了……但是高老头下葬的时候还祝愿自己的女儿。 可怜的父亲啊,他对两个女儿可以付出生命,可是两个女儿却冷眼相对,嫌弃自己的父亲,可高老头一直蒙在鼓里,到了最后,他才醒悟过来,可那又用什么用呢?高老头就这样死了。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不过,也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使高老头没有人关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老头实在太溺爱两个女儿了,导致了两个女儿在这种贫富悬殊的社会里冷眼相对为了她们而用了一生的金钱,爱去抚养她们的父亲——高里奥。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精选篇4) 拉斯蒂捏,一个热血青年,雄心勃勃想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寒窗苦读,成为一名大法官,用丰厚的收入来报答父母,但到巴黎不久,他就在金钱的引诱和社会的腐蚀下渐渐丧失了道德和良知。我好想知道啊金钱的什么魔力让淳朴的外省青年变成寡廉鲜耻的野心家!让他陷入金钱的大泥沼里无法自拔! 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自视清高对资产阶级妇女不屑一顾,她的情夫爱他的高贵,但却决然的抛弃了她,和一个资产阶级的爆发户联姻。这足以证明资产阶级的金钱才是真正统治者! 金钱到底是什么?是资产阶级的天!它真的可以买到一切吗?在法国曾经是这样,金钱才是社会的真正主宰,它可以买到亲情,可以买到地位,可以买到…金钱弄脏了高老头的爱,金钱使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丧失了良知,金钱让优秀的青年没有了温情,丧失了斗志,金钱…金钱!是你让资产阶级的人心迷失,因为有你,资产阶级的没落也是历史必然! 我们应正确认识金钱,有得必有失,有些东西一时能得到却很难一世拥有。金钱不是万能的!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精选篇5) 一个来巴黎求学的穷大学生,原本拥有着热情、才气和至高的理想,却因为社会的“熏陶”,全身扎进了利益与金钱的无底洞。如果有很多人在怜悯高老头的可悲命运,那么应该有更多的人悲泣这个善良热情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他的良心被野心所吞噬的经历。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是整个故事的线索,与其说《高老头》是在写高老头的故事,不如说《高老头》是在说拉斯蒂涅的命运。 拉斯蒂涅是广大青年的形象,在这个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年龄,在这个最容易动摇价值趋向的阶段,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帮助,人们的正确引导。可是在当时的巴黎,社会被金钱所主宰,人们被利益所左右,还有谁来引导这些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的青年们?不仅没有人来引导,反而那些被利益驱使的灵魂还来唆使他们。可怜的拉斯蒂涅!可悲的人们!当时社会最可悲的不是人们的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而是连这些正直善良的年轻人也要栽进这个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社会。 这是一曲金钱与权势的悲歌,唱尽了世间悲凉,唱尽了人情可悲。 这是一面光亮而真实的明镜,照出了人心的丑恶,照出了时代的面貌。 这是一把沾满鲜血的利刃,刺伤了丑恶的灵魂,流的是时代的泪血。

读书笔记《高老头》

读书笔记《高老头》   《高老头》这本书是巴尔扎克对拜金主义最深刻的描述及抨击,亦为《人间喜剧》系列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老头》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本文!   《高老头》读书笔记【一】   读完《高老头》,不禁让人感叹当时巴黎上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淡漠的关系。父母儿女间的亲情,本是世界上最纯洁美好的感情。然而在那个时代,连亲情都被金钱所玷污,实在是一种悲哀。   《高老头》这本书是巴尔扎克对拜金主义最深刻的描述及抨击,亦为《人间喜剧》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十九世纪初的巴黎为背景,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 裸 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主人公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对女儿的任何要求都一一满足。他给了两个女儿每人八十万做嫁妆,让她们嫁入豪门。然而他还是被女儿赶出了家门,最终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无情地批判了那个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体现。   高老头最初在两个女儿家受到尊重,“我受到好款待:好爸爸,上这儿来;好爸爸,往那儿去。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我同她们的丈夫一块儿吃饭,他们对我很恭敬。”为什么?“因为我生意的底细,我一句没提。一个给了女儿八十万的人是应该奉承的。”高老头自己这样说到。不久两个女儿便嫌这样的父亲有损她们的面子,狠心将父亲赶出了家门。   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一种溺爱,是一种病态的爱。他为女儿可以付出一切。他无比珍惜妻子的遗物,然而却因女儿需要用钱而不得不变卖掉;他花掉身上的最后一点钱,只为女儿能有一件漂亮的礼服去参加舞会;他为了女儿的体面不再做生意,但得知女儿缺钱时又想着重操旧业,甚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而两个女儿对父亲的爱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他有钱时她们假装爱他,偶尔还会去看他,说一些甜言蜜语哄他开心。但在外面她们不愿承认自己有一个丢脸的父亲,一个做父亲的竟要偷偷地去看女儿!她们去看父亲,同他说话也全都是为了钱。临死前高老头已经没有钱了,于是她们任凭父亲在病床上受苦,请也请不来。高老头死前终于醒悟过来,“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他感叹到:“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高老头在病床上说的那些话,是对那个社会最猛烈最无情的批判。   在那个时代,金钱取代一切成为人们的上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虚伪。不止是高老头的女儿,其他人都是一样。泰伊番小姐的父亲为了保全财产,将全部财产传给儿子,而将女儿赶走;特·阿瞿达侯爵为了二十万法郎的陪嫁抛弃了高贵的鲍赛昂夫人;而鲍赛昂夫人与特·朗日公爵夫人看似情同姐妹,其实一见面就互相讥讽。   鲍赛昂夫人这样对拉斯蒂涅说到:“这社会不过是傻子和骗子的集团,要以牙还牙来对付这个社会。你越没心肝就越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他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到达欲望的最高峰。”   金钱这样影响着人们,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泥潭中。高老头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本是宝贵的,也正因有了感情,人类才不同与飞禽走兽。但在金钱和物欲的刺激下,人性变得扭曲,亲情、爱情、友情都因此被玷污了。在小说的最后,拉斯蒂涅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在高老头的那个时代,是没有温情可言的,幸而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也更应该珍惜、保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高老头的钱虽然让他买到了女儿偶尔的看望,但最终没有买到女儿的爱。金钱确实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它并不是世上最珍贵的,毕竟它永远也买不到真情。   《高老头》读书笔记【二】   前些日子读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书仅有二十余万字,却出现了各色人物,他们的悲喜遭遇令人唏嘘不已。看完书后最给我震惊的不是当年立志以读书做出路的寒酸青年的转变,而是高老头对他两个女儿令人痛心的父爱。   高老头原名叫高里奥先生,曾是法国大革命时起家的面粉商人,有着一笔可观的财富。中年丧妻的他将自己全部的爱投入到了两个女儿身上,他满足女儿们的一切需求,即使在两位女儿出嫁后他狂热的爱依旧未变。   他花费巨款满足女儿们的理想,将她们嫁入有身份地位的人家,不惜为了女儿的虚荣心结束自己“不体面”的面粉生意,搬到小小的伏盖公寓。这个时候他还有着那么些钱,付得起伏盖公寓最好的一千二百法郎的膳宿费,大家都认为他是最体面的住客,叫他“高里奥先生”。   可他的在伏盖公寓中的地位随着女儿们-——雷斯托伯爵夫人和银行家纽沁根太太的出现动摇了,女儿无止尽找他要钱满足自己愈增的虚荣心,高里奥先生不得不变卖他的财物,搬到便宜些的房间去了。直到最后,他住到了四楼最差的房间,被大家开着恶意的玩笑,并被戏称为“高老头”。可他并不在意,人只要精神是满足的,现实对他身体的打击便不值一提,他还是以最大的热情爱着两个女儿,无时无刻不想着他们的事——即使伯爵夫人和银行家太太视他为累赘,以他为耻。   尽管这两位太太过着看似奢华无忧的生活,她们却经常为了金钱的问题烦恼,过得并不开心。大学生拉斯蒂涅与纽沁根太太的恋情让高老头十分欣慰,认为这会让他的女儿幸福,他把费尽心思弄到的钱为他们俩建了间房子,方便他们见面,自己却毫不在意自己邋遢的住所。   对于“高老头”的叫法我并不喜欢,这是对一位慈父的蔑视,并不是所有房客们都了解他对女儿的爱,我更愿尊敬的叫他“高里奥先生”。   可爱的人,高里奥先生对女儿不求回报的爱感人至深;可悲的人,这狂热的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的纵容只会让这两个“宝贝”贪婪地从他那里索取,满足金钱的诱惑。他已经快被女儿们榨干,可他依旧幸福的妄想着女儿能像以前那样和他一起快乐生活。   虽然高里奥先生的爱并不能纯粹到完全没有杂质——总有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可那份爱确实真真切切的,他视两位女儿为天使,甘心为她们付出一切,卖出自己的金银器皿甚至于妻子的遗物,若只有金钱与利益的关系他怎么能做至此种程度?   他痴迷于为女儿奉献,忽略了其余的一切苦乐,以至于待他幡然醒悟时痛心的告白,即使是印在纸上,也让人觉得心情压抑极受震撼。   高里奥先生为两位女儿争吵而心急患上了脑溢血,在他患病期间小女儿不曾来过一次,而大女儿来的原因更令人气愤——她来要钱支付给裁缝的1000法郎。高里奥先生被炸光了身上最后一滴油,中风症突然发作,已经无药可救了。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渴望见到女儿,千呼万唤却只有两位大学生,他终于醒悟,恨恨地说出了他早就明白却不愿相信的话:“直要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那两位令人无奈的女儿应该从心底来说还是有那么点残存的对父亲的爱吧,是什么玷污了爱?是金钱、地位,一切虚荣的诱惑。这些诱惑最开始引诱两位女儿嫁入有钱有权的人家,却也同时带走了她们的幸福快乐、剥夺了他们父亲的自由,剩下的只是更多的欲望与虚荣。   世俗的诱惑难以让人抗拒,但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纯粹的爱,使人与人之间至深的感情摆脱世俗的束缚,人们便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与仇恨,高里奥先生的悲剧也不会在现实的世界上演。   《高老头》读书笔记【三】   这篇小说写了1个名为高利尤的老人,在沃盖公寓的日常,这个公寓住着某些来历不明、身份希奇的房客,让人感到已经产生了或者还在产生的某些杯具和惨剧。   沃特汉是个狠毒的阴谋家,是威胁社会安全的危险分子,在个人日常深处小心地保守着1个秘密,而在众房客眼里,行为怪异的高老头却经常招来两个如花似玉的贵妇人探望。两个女性一进房就把门关起来,小声说话,这种神秘兮兮的做派不断在房客的心里激起好奇和猜测。   大家最后才了解,高老头把家里所有的金银细软卖掉,又向放印子钱的戈布赛克借贷,实际是要替做了银行家的太太和伯爵夫人的两个女儿还贷。   巴尔扎克经过高老头家父女关联的描述,已经把当时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状况揭露的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


读书笔记:‖《高老头》

文/风雨线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P187-232伏盖太太的伏盖公寓就像一个贵族的沙龙,只不过她这里聚集的是社会底层的“沙龙”,在这里她有绝对的权威。里面住着的常客主要有:库蒂尔太太和泰伊番小姐住二楼是全楼最好的两套房间之一;三楼住着波阿雷和伏脱冷;四层楼上住着老姑娘米旭诺小姐、面条商高里奥(高老头)、读法律的青年欧也纳;四层楼顶上晾衣服的阁楼住着男仆克利斯朵夫和胖子厨娘西尔维。

这些人在伏盖公寓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戏,高老头作为一个起初被伏盖太太勾引的对象最终沦为众矢之的的存在,为其接下来的人生做了一个铺垫。欧也纳作为一个青年大学生,一心想着爬进贵族圈,他见证了贵族沙龙和贵族女子华丽外表之下掩盖的丑陋,也见证了高老头凄惨的人生和悲痛的结局。其他的人,作为促成高老头命运悲剧的帮凶,他们时而取笑,时而嚼嚼舌根……… 总之,各色各样的人,自以为在自己的人生中充当着主角,却不知不觉中成了别人的陪衬。连高老头都是,他仅仅是他命运的陪衬。

P234-266欧也纳(拉斯蒂涅)的两处访问,拜访阿娜斯塔齐即德·雷斯托太太时,因为不懂高老头与她之间的微妙关系,错以为如流言般德·雷斯托太太是高老头的情妇,于是他便去试探,结果触怒了他的女神,从此被永远拒之门外。不甘心的“上进”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挤进上流社会,又去了德·鲍赛昂太太他的表姐那里,在那里他明白了高老头和阿娜斯塔齐以及但斐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接受了一节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在表姐和德·朗热太太的教育下,一心热忱于名利身份的欧也纳明白了贵族圈子、上流社会的生存法则。最终表姐为他量身打造了一个尽快进入上流社会混入巴黎高层圈子的美满计划,并告诫了他生存法则—— 那便是最大限度的虚情假意,利用各种女人为自己牟利。 欧也纳回到伏盖公寓开始为机会做出努力,自愿当高老头的保护人,写信回家骗母亲和姊妹的钱。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欧也妮的所见所闻侧面展现高老头的悲惨处境,他的一辈子奉献给了两个宝贝儿女儿,换来的却是女婿的嫌弃,女儿的抛弃。一个人在伏盖公寓踽踽独行,还要时不时地为女儿的花天酒地买单!

摘录:


拐弯抹角的路决无伟大的成就。……我战战兢兢,因为我是母亲;但你每走一步,我们的愿望和祝福总是陪你一步。……是啊,我们的财富都在你身上,正如你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欧也纳母亲给他的信)

一个女子为了所爱的人受苦才是乐事!……只讲起一个女子,其余便只字不提(此句来源于高乃依《西拿》第四幕一句台词“只谈水,只谈台伯河,其余的只字不提”。)

世界上没有原则,只有事故;没有法律,只有时势;高明的人同事故跟时势打成一片,任意支配。

青年人陷于不义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

感情在无论什么东西上面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P267-318

拉斯蒂涅收到了母亲和姊妹的来信并获得了她们的帮助,心中虽有对亲人的愧疚,可为了他的“理想”,他立马开始置办行头,装点自己。伏脱冷跟拉斯蒂涅讲了一通巴黎社会赤裸裸的现实,并给他提供了一种捷径,最终拉斯蒂涅拒绝了。他按照之前的计划,成功的攀上了但斐纳,他和但斐纳在歌剧院相识,他为但斐纳去赌钱,他对但斐纳说尽了甜言蜜语……每次,他见完但斐纳,都要去向高老头讲述他的女儿,从拉斯蒂涅的讲述中高老头获得了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一个卑微的父亲,爱女儿到了极点,可女儿的一切信息都倚仗旁人来告知,他只能从这些信息中获得一点安慰,获得零星的快乐,这又是多么的可悲。只是这一切又都是高老头自己造成的,他无限制的极度的溺爱助长了他的女儿们。如今,他已到了如此困顿的境地,一心想着的还是他的女儿。

P319-379 Trahit  sua  quemque  voluptas!!!嗜好所在,锲而不舍!!!

伏脱冷继续用诱人的好处诱惑拉斯蒂涅,拉斯蒂涅因在但斐纳那边受挫,于是半推半就接受了伏脱冷的建议。他很快和泰伊番小姐打得火热,然而,高老头又帮但斐纳传情达意,拉斯蒂涅陷入了两难境地。此时,伏脱冷遭到邻居波阿雷和米旭诺的出卖,最终得出了伏脱冷真正的身份——鬼上当,一个苦刑犯,最终被警局带走。伏盖太太的公寓少了一位贵客,波阿雷和米旭诺的行为也糟到众人排挤,泰伊番小姐等三人也回归了家庭,于是伏盖公寓冷清下来了。就在伏脱冷被带走后,拉斯蒂涅和高老头去了但斐纳布置的单身汉房间,二人言归于好,高老头为女儿付出了他活命的积蓄。



伏脱冷一个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苦刑犯,他熟背《法典》,有一群甘心为他牺牲的同伙,在警察眼中,他罪不可恕。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看透了巴黎的丑 陋和肮脏,他熟识各种潜规则和游戏,他善于利用人心欲望达成目的,他善于利用他自己为自己谋利。 总是他又是拉斯蒂涅深入认识巴黎的窗口和导师,是我们进一步看透巴黎错综复杂伪善中的罪恶。

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高老头的悲惨命运便理所当然了。为了讨女儿欢欣,为了听但斐纳的那声爸爸,他付出了他未来存活的倚仗去讨好女儿的情人。 这或许便是,只要你爱,只要我有,我便倾尽所有!父亲的高贵在此,父亲的可怜和卑微也在此!

P380-414高老头面对两个女儿总是充满怜爱的,女儿的一丁点儿委屈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彻底的痛彻心扉的折磨。于是,一贫如洗的他为了两个女儿,依旧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帮助。平时没人想到他的存在,遇到问题,尤其是和钱有关的事儿,女儿们便登门诉苦,高老头便尽他所能,倾其所有。病重的他卧倒在床,思考的还是女儿,想象着女儿拿着挥霍他的钱时的兴奋和快乐,从中获取零星的喜悦。而女儿,为了某场舞会,为了某个情人,在温柔乡里富贵圈中流连忘返。或许正如欧也纳所说: “她预支了她父亲的性命。” 这样的父亲,活得多么悲哀,多么卑贱呀!

父亲的死

P415-439最终高老头死了,情理之中的悲剧。临死之际,只有欧也纳是因为感情因素在为他奔走,他被疼痛折磨着,久久不愿意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在等着女儿,可最终谁都没有来。或许他临时之际呐喊出的不甘和悔恨是真实的吧,只不过他的不甘和悔恨建立在自己没有留一笔钱基础上,他看清楚了钱可以买来一切,包括女儿,可他没有想过如何更好地去培养和教育女儿。 突然想起形容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 高老头——一个名副其实的悲剧人物,悲惨的命运,之前看时,总觉得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和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造成了他的悲剧。如今再想想,除了这些以外,或许他的悲剧更在于他自身认识的缺陷,没有意识到造成女儿如此无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爱,可以深爱,但不能溺爱;育,应当育心育德,育品行;教,应当教他们自力更生,自主创造,特立独行!


上一篇:请病假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