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任何一部好的电影,如果只看过一遍都别妄加评论,因为你可能错过很多细节和主旨,还好《三傻》我看过两遍,所以我多少有些发言权。
喜欢和讨厌总归会有理由,只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我对这部电影的了解或是喜欢源于网上的一段视频,这段视频很短,但足以表现男主角兰彻的幽默和机智。视频中三个考生因为某种原因考试迟到了半小时,考试结束后,别的考生交卷,他们因为没做完便延迟几分钟交卷,但是交卷时教授拒绝收他们的考卷。这时候兰彻一脸严肃,略带威胁地说:“你知道我们是谁吗?”教授:“不知道,就算你们是首相的儿子我也不收!”兰彻:“你知道我们的考号和学号吗?”教授:“不知道”于是兰彻将自己和两个朋友的考卷放入考卷,瞬间将所有考卷打乱,然后飞奔而去。每次看到这里都被兰彻的机智所折服。当然这仅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
每一部电影都至少有或者至少应当有一个主题,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对印度社会唯金钱论,唯成功论的抨击,主张为兴趣而学,为爱好而生,学习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活着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电影中的人物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派别,顽固派和革新派,电影的主旨通过两个派别的冲突和斗争得以体现。顽固派,代表了当时印度社会的主流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医生才是成功,工程师才是成功,银行家才是成功,别的一切职业,摄影师、作家、足球运动员都是失败,这一派别的典型代表是维鲁(Viru)和查尔图。革新派主张为了兴趣而学,为了运用而学,为了人生理想而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证书,不是为了工作,完全抛兴趣爱好和理想而进行功利性的学习也许会成就你一时,但却会毁了你的一生,学习本生就是目的,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这一派别的典型代表只有兰彻一个,发罕,拉加,皮娅顶多算支持者。
维鲁,院长,人称病毒(virus),竞争论者,成功论者,开学第一天就带了一个鸟巢,巢中一鸟一蛋(正常人应该都两个),给大家上演了鸠占鹊巢扔鹊蛋的故事。告诉大家: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干架的过程,你不干掉别人别人就会干掉你,你刚出生时就已经干掉了其他数亿的精子,你们今天站在这里也是干掉了其他的四万申请者,人生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间接导致了自己学生和儿子的死亡。在知道儿子死亡的真相和外甥的出生才改变了这一观念。
查尔图,势利,勤奋,巴结学长,巴结院长,每天背书学习18小时,认为提升成绩有两种方法:提升自己的,降低对手的,于是自己勤奋的同时偷偷给同学免费散发色情杂志。他的存在与主角兰彻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两的对比对主题的凸显至关重要。不过他也并不是完全的失败和悲剧,人各有志,并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是成为发明家,摄影师,如果他的目标是赚钱,他无疑是成功的, 毕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兰彻,主角,机智幽默有才华,风一般的男子。很喜欢电影中关于他的几个小片段:运用导电原理电学长小鸡鸡,运用简单明了加实例的方式定义机械原理,用汽车电瓶自制发电机并用吸尘器制作吸盘给婴儿接生。他对学习的态度和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以致用,为用而学,理解和运用远比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更为有趣和有意义。他的语录也有很多较为经典,当然,不是那句自欺欺人带点儿阿Q精神的All is well,虽然这也表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喜欢的还是那句“追求卓越,成功必会随之而来”,不要为了追求成功而努力,而要为了使自己变得卓越而奋斗,当自己变得卓越优秀,成功往往就只是附属品。
发罕,对摄影狂热,却迫于社会的舆论和老爸的淫威向现实妥协,选择了修机械工程。不过他是幸福的,至少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想要什么,我们当中的更多人是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或者仅仅是一个很模糊很抽象的事物。
拉加,有神论者,瘫痪的老爸,下岗的老妈,未婚待嫁没嫁妆的姐姐,振兴家族的使命无疑落在了他的身上。本想做一名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早日完成家族使命的好骚年,但因生活压力太大,杂念太多,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进而只能把更多的希望放在求神拜佛上(看他求神的场景,我想到了印度另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偶滴神啊》,推荐),最后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因而有所顿悟,获得新生。
整部电影采用了插叙和歌舞剧的表现手法。插叙简单地将就是在目前生活中的情境中插入过往的片段,也就是从现在因某个切入点跳回到过去。插叙的好处就是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减小半途弃剧的概率,先给你展现一幅比较夸张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回忆过去来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电影一开始,一个人就接到一个电话,然后装病迫使刚起飞的飞机紧急降落,紧接着打的去接另一个朋友赶往某个地方,这个朋友接到电话也变得非常焦急,甚至连裤子都没来得及穿就破门而出。谁给他们的电话?有什么事这么紧急以至于让他们做出迫降飞机,来不及穿裤子就出门这样荒诞的事情?插叙的方法是不是很吊人胃口!?
歌舞剧的形式电影很早以前都有接触过,是美国一部叫做《歌舞青春》的电影,虽然对那部电影的内容已经完全没了印象,但是歌舞剧的展现形式却记忆犹新。歌舞剧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作用:一是改变电影的风格,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幽默的氛围。其实这部电影的整体风格是有些低沉的,一个功利的社会,大家都追逐成功,学生有太多的压力,自杀率居高不下,教育体质存在问题,这些话题没一个是轻松的,但是正是由于歌舞剧的存在,大家看的时候才不会觉得那么压抑,这也与整部电影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主题的理念相符;另一个方面的作用是使得男主女主的爱情不会显得那么唐突,现在看电影甚至是电视剧总觉得和现实比起来剧情进站太快,男主女主才认识几天就确立男女朋友关系甚至结婚生子,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一部电影也就几十分钟,而人生则几十上百年。但是这部剧在男女主爱情部分穿插了大量歌舞剧,给人一种他们相识很久,谈了很久恋爱的错觉。其实实际上,男主在向女主表白之前他们只见过三次,累积时间不超过半天,对他们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深的情感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呢?是不是觉得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表白成功,见三次面足以,前提是那个女孩也正好喜欢你。
千万不要看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说起《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想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吧,甚至很多人都不止看过一两遍。那么,究竟为什么这部电影竟然让我们可以不厌其烦的看那么多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部电影以倒叙以及插叙的拍摄手术讲述了一个动物摄影师法汗和好朋友拉朱,从和兰彻有十年之约的同学查图尔那里得到失踪多年的好朋友兰彻的消息,以及在寻找他的途中回忆大学生活的故事。
电影一开头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师法汗得到好朋友兰彻的消息,在刚起飞的飞机上装病,导致飞机不得不返航。而拉朱情急之下忘记了穿裤子。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不仅感叹,这是多么得要的朋友啊?
是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不仅是同学,更是好朋友,是贵人,是改变了他们一生的人。
影片中说,“从出生我们就输,生活是场赛跑,全速前进,否则你就会被践踏。甚至包括出生,你也得和另个外3亿精子赛跑……”我们从出生就开始竞争,不仅在和别人竞争,也在和自己竞争。
法汗从出生就被父母宣布我儿子将来是一个工程师,是一个技术工程师。在父母看来,考进去印度最好的皇家理工学院才是儿子最终的出路和前途,被全家人寄予厚望。长大后的他喜欢野生动物摄影,最喜欢的摄影师是安德烈·伊斯特凡,想去匈牙利和他学习摄影。可是他的想法无人问冿并不被父母支持。父亲的独断专行,让他根本没有办法提出自己的的意见,最终以刚好及格的成绩考进了印度理工大学。
当好朋友兰彻发现法汗喜欢摄影并在他父亲面前说“为什么要让做他做工程师,而不让他做野生动物摄影师呢”。他父要亲立马反驳说:“够了,请你不的毁了我儿子的将来。”最终饭都没让吃上一顿就被赶出了家门。
他的好朋友拉朱,拉朱的父亲生病瘫痪在床,治病的花销用尽了母亲的退休工资,家里还有一个因为拿不出嫁妆而嫁不出去姐姐,以及整天唠叨生活不易的的母亲。拉朱不仅背负着学校压力,还背负着生活的压力以及家里人对他考了理工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生活的期望的压力。
法汗、拉朱以及兰彻是印度皇家理工学院的同学。第一次相遇,法汗就被兰彻的特立独行给吸引到了,在入学典礼上他敢于向校长提出不一样的想法。会对因为没钱上学的小伙子厘米说:“上学不必交学费,只要一件校服并且拿出钱给厘米,让他找个学校,买身校服,溜进教室,里面小鬼众多,没人会注意你的。”厘米问他:“被抓到了怎么办?”“那就换身新的校服再挑所学校。”他说。
第一堂课就因为和老师的理念不同,把书上讲的用概念自己理解的想法简述出来而被老师赶出课堂。被赶出去那他就去别的教室听课,他说:“都是知识,都可以学。”
他见到机器就会拆,当然,有些他可以装好,有些却不可以。
洗澡时,发现停水会用消防栓的水。
会在拉朱父亲急需入院治疗而救护车又不能及时直到时用电动摩托载着去医院。
会在考试时因为延迟几分钟交卷导致老师不再收他们的考卷,在问清楚都是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考号时把自己的考卷和都是刚整理好的考卷打乱。
法汗很崇拜他,他说,他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思想,他敢有突破常规。
和他一样的还有乔伊·洛勃,热衷于研究机械。校长认为他研究的直升机是荒谬的,也没有按时交作业,所以无法毕业。因为无法承受太大的压力,最后他自杀了。
他在歌词中唱道:“我一生都为别人而活,给我些阳光给我些雨露,再给我个机会,我要在次成长。”
他是村里第一个工程师,乡亲们都想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父母和乡亲们对他寄予厚望,可是,有时候这种被太多人寄予的厚望反而无形中给了我们太多心里压力。此时的他,多么需要一句认可,一句鼓励啊。可是却被校长那句突如其来的“不能毕业”给压垮了。
还有查图尔,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模范生”的代表,拿高分,乖学生,勤奋,听话。每天学习18个小时,死记硬背,可是,有时候它并不能理解他背的是什么?这也导致后来兰彻和法汗为了拉朱设计他而出了大糗,成了全笑的笑柄。他心在不甘,便在学校的墙上约定十年后再见面,看谁过得更好。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不免感叹填鸭式教育的死板, 这也是全世界大部分人所受到的教育方式。
在马上毕业时,因为关于应聘工作的问题,校长把法汗和拉朱叫道礼堂的讲台上把他们叫上去羞辱一通。晚上喝醉时,,兰彻便劝说法汗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的激情是摄影,去做摄影吧,别干工程了。傻瓜一个,深受着摄影,却要娶机器。”
而此时的拉朱却说:“那我深爱着工程,可我还是考不好啊?”
“因为你懦弱,害怕将来,你背负的东西太多,这么怕明天,今天怎么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太多精力放到太多事情上面,反而一件事也做不好。
再后来,法汗因为喝酒在校长门前撒尿要被佼长退学跳楼了,再看到法汗跳楼时,兰彻他们心急火燎送去送医院,并且在拉朱晕迷时照料他的家人,常常去医院看望他,陪伴他,最终唤醒了晕迷的拉朱。
在那次喝酒后彻兰私自寄出了法汗写给安德烈·伊斯特凡的信,并在得到回复后劝说法汗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法汗抛开恐惧,向父亲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很快,就到了校园招聘会的时间,拉朱诚实的向招聘的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的事情,并以自己不会为了工作去妥协做应声虫的态度得到了工作。这一段很让人思考,有多少人为了得到工作妥协,失去了原本就很优秀的自己。一句:“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用平淡的语气,讲述让人着震撼的故事,从肢体到灵魂,都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而校长的女儿皮娅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让她从迷茫恋情中走出来的男人,让她懂得了爱情不是标签,不是可以拿来衡量的。真正的爱情是听风幻化雨,润雨滋芳扉。看到什么都会想到你。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当时并没有在一起。
影片中的最后一断才是整部剧的高潮,兰彻和法汗因为担心拉朱因为成绩不好又要去跳楼,便去偷试卷最后被校长发现,要被赶出学校。
深夜,正下大雨,皮娅的姐姐要生了,救护车却因为道路被淹而没办法及时赶到。在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兰彻沉着冷静,在皮娅的远程指挥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和所有人一起帮助皮娅的姐姐顺利生产。就在大家高兴欢呼时,他一个人默默背着行礼要离开,而最后,曾经最不喜欢他的校长却追出来,拿出珍爱多年他的老师送给他的钢笔说:“在开学第一天你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太空中不用铅笔,如果铅笔断了,就会在零重力下漂浮,然后就跑会跑到人的眼睛里,鼻子里,仪器里。你错了,你不可能每次对,懂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明,我的主任对我说,如果你碰上一个杰出的学生,就送给他。”
他可以在不能正常上课的情况下,还可以每次都考第一;在皮娅的姐姐生产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明的机器重新接上电;可以把吸尘器改造成可以帮助生产的真空吸盘。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工程的热爱,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的不死记硬背,他的灵活运用。正应了一句话:学以致用
在寻找兰彻的途中却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兰彻家里并不是富翁,确切的说兰彻并不是他的本名。原来本名叫做法撒克·旺度,是富翁家的园丁的儿子,父母死后便和主人一起生活做零工。他很有学习的热情,穿着兰彻的学校去学习,帮他做功课,写作业,考试。后来,当有一天老师看到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做十年级的数学题,事情被发现并告诉了有权势的父亲。父亲便让他继续用兰彻的名义去学习,并说:“人们都假装尊敬我,可在我背后,嘲弄我是文盲,我不想我儿子也和我一样,这孩子想要学习,而我要的只是一个学校,那就让这个游戏继续下去吧。把这孩子培养工程师,而我就可以有张写着我儿子名字的学位证挂在那面墙上。”说着指一指身后的那面墙。一个想要学习,一个想要学位,一拍即合,法撒克·旺度便继续用兰彻的名字完成学业。
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完美的。他们在找到兰彻的同时,也带来了他的爱情,皮娅 。而此时的兰彻,却成了我们万万没想到的人。一位大科学家,有400项专利,全世界都抢着要他。
这部电影在友情、爱情、教育、态度上面都让我们思考。好的友谊受用终身。好的爱情,无关金钱,地位,名利,只因你是我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好的教育,也不是填鸭式,而是兴趣所在,心之所向。
我们很多人上大学就是为了个学位,没有文凭就意味着没有好的工作,没有漂亮的老婆,没有信用卡,没有社会地位。兰彻说:“我们会全心全意去学习,但不是为了成绩,引用一位智者的话,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那么成功就会不经意间追上你。而这,正是他做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