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和阮的区别
月琴和阮的区别如下:1、起源朝代不同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2、外形结构不同阮形似今之月琴,相传为晋阮咸所制,故称阮咸。有大阮、中阮、小阮之别。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月琴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3、特点不同月琴声音尖锐音域高,常作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阮声音低沉,琴身长,常用作独奏、重奏、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阮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彝族月琴的材料
由于彝族月琴在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月琴的制作特别注重选料和装饰。月琴先用上好楠木制成,它的顶端雕有含珠龙头,龙头向上高高矗起,龙嘴上挂有龙须并饰以五彩绒球,整个龙头显得特别庄重、峥嵘,龙头下左右各布有两只木刻的调弦在琴腰上,可以调节琴弦的松紧。根据不同音调的需要,琴弦分为多段,在不同段上可分别弹出由底到高的各种音调,音乐有清脆明亮,有的低沉委婉。月琴琴箱一般呈圆形,也有的呈六角形和梨形,琴箱面板装饰较为华丽,有的雕龙,也有刻凤,还有的是镂空的民族图案,面板中央饰以一面较大的圆镜,面板周围也嵌饰着一些或圆或方的小镜闪闪发光,这与彝族对太阳的崇拜有关。月琴琴腰上设有四弦。整个月琴看上去细咬大肚,做工精美,花样之多,音色之美妙,可称得上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月琴和阮的区别图片
月琴和阮的区别图片如下:1、阮,拨弦乐器,形似今之月琴,相传为晋阮咸所制,故称阮咸。有大阮、中阮、小阮之别。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2、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月琴和阮的特点:1、月琴起源于阮,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2、月琴的体型比较小,弹奏的声音更加明亮一些。月琴声音尖锐音域高,常作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阮声音低沉,琴身长,常用作独奏、重奏、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