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1】 兰焕香,女,13岁,壮族,系桥巩镇毛塘村委白山村人,就读于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六班。养母残疾多病,养父早年因病去世。 2004年刚出生3天的兰焕香被遗弃,被患有贫血且天生残疾的养母抱回了家。养父母家是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无儿无女,对于抱养的兰焕香,养父母视如亲生。虽然家境贫寒,但在养父母的呵护下兰焕香健康快乐的成长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该有一个快乐童年的她,命运再次跟她开了一次玩笑。2013年,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养父被查出肝缩水晚期,医院告知做治疗已是徒劳。两个月后的一天就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那时兰焕香只有九岁,从此她们母女便相依为命。 养父的突然离世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养母成了兰焕香的唯一依靠,由于养母是残疾人,平时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农活,如何撑起这个家?农村孩子早当家,懂事的兰焕香没有被困难压倒,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学会了煮饭、煮菜、种菜、淋菜等。每天放学回到家,别的同学都在家里看电视或者三五成群在村里玩耍,而兰焕香却忙着煮饭、摘菜、淋菜、洗菜、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养母减轻劳动负担,看着自己种下的菜一天天长大,兰焕香脸上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2015年9月份,兰焕香从村里的教学点来到镇中心小学就读五年级,寄宿制。第一次离家上学,而且晚上住校,一个星期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在学校的日子里,她把对家的思念转化到学习上,时常提醒自己:唯有发奋学习才能回报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此她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她生活节俭,从不攀比,别人每年过节都有新衣服穿,她常年就是那几件,但是她从不埋怨;她助人为乐,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跑去帮忙,看到同学们提热水回宿舍无力时主动的帮忙搭一把手;她拾金不昧,虽然生活清贫,却能在捡到别人丢失的钱物后主动交给老师;她与人为善,谦和有礼,与每一位同学友好相处,是同学们心中的最佳伙伴。 在学校她是个勤奋努力的好学生,回到家里她又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常看见养母偷偷地流泪,心里很伤心,就想尽办法让养母开心起来,她听老师说,一个人心情好了就能减轻病痛,就给养母讲学校里的新鲜事儿,想尽办法让养母开心,为了不让养母太累,周末回到家先都是抢着做家务活。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她还只是个13岁的孩子,有时也会羡慕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去外面玩耍,可是兰焕香知道她与别人不同,她虽是领养的孩子,但是在她心中养母就是她最亲的人,对她而言只有家人健康才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个不幸的孩子比同龄人承受的太多太多,却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做完作业忙完家务后就抽空和村里的小朋友玩玩游戏,在学校下课时无忧无虑地玩耍,天真无邪的'笑容,那时的她才像个真正的孩子! 她虽然没有像她的名字所寄予的那样事事如意,却有着一颗如如意般温婉纯粹,没有任何杂质的心灵。她的事迹也许并不能惊天动地,却让我们处处感动,她用一颗善良的心和那双稚嫩的小手向我们诠释了当代少年最美的精神风貌! 【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2】 张微是铁岭经济开发区第四小学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现年12岁,家住开发区茨榆台分场。因为奶奶生病,家里债台高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还债。本该在怀里撒娇的她过早地成为一名留守儿童,比同龄人的个子稍矮一点,身上穿的衣服整洁,梳着一个马尾,显得活泼干练。如今她和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虽然她是一位留守儿童,但丝毫不影响她成长、求知、和积极进取,这反而成了她向上的动力。因为平时就懂事,所以在学了《弟子规》后,她真正落实自己的行动,成了我校人人学习的楷模。 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她的爷爷在家种了二三亩田和一片小菜园,平时农活特别忙,张微经常放学回家到菜园帮爷爷除草、浇水,家务活她可是包揽了,经常浆洗爷爷、奶奶和自己的衣服。冬天小手冻得通红,邻居的婶婶、阿姨都心疼地帮她洗衣,可是她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真能把衣服洗干净呢!她家在村里的最南端,几间简陋的房子里面光线有点暗,斑斑驳驳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屋内整理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她经常展露厨艺,给爷爷奶奶变着花样做。她做的麦面煎饼,黄黄的、脆脆的,外壳里面还有软软的韭菜馅,爷爷经常夸赞她是一个手脚麻利、会做饭的孩子。因为有了她在,家里处处显露着乡村人家的淳朴、幸福、和谐。 “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这是小张微最令奶奶感动的一句话。星期天,当同龄的孩子拿着新买的玩具跟小伙伴玩的时候,她一早便挎上小篮子到山里采药去了,黑药、柴胡、党参、血参、天麻、桔梗,这些中草药在张微眼里都是宝贝。 在张微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记事表,上面写着张微的名字,名字后面对应方格上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微说平时她只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上面画颗星,每月一总结,看能得到多少颗星星。“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是张微写在作文中的一句话。而对爷爷的教诲,她同样回报给深深的感激。这份爱与感激,都珍藏在这位12岁女孩的日记里:“亲爱的爷爷:是您教会了我面对挫折不要后退,是您告诉我做人以诚信为本,做人应该有颗真诚的心。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困难,我并没有屈服,因为有您的陪伴,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在学校里,她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学习上, 求知欲强,课堂上, 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她的学习非常用功,会挤时间学习,家里的凳子经常是她的写字桌;板车头是她看书的好地方,学校图书室是她的乐园。她阅读了许多书籍,写下了约十八万字的读书笔记,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学生中名列前茅。特别她在班级开展的“贫困儿童互助”活动中,经常拿出自己积攒的钱给困难的同学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搞好学习、生活。课外, 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 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 她是同学眼中的好榜样,教师眼中的好学生,邻居嘴里的好孩子……她过早地“成熟”了,懂事了。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张微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家人,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愿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今, 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又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她会把它发扬光大,从她做起,从现在做起。
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1】 李淑萍,女,2001年7月出生,延安市黄龙县白马滩镇初级中学学生(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就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就只有妈妈、她和弟弟生活在一起,她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记得奶奶有一次把手受伤了,连端茶倒水都很困难,是她把饭菜端到她面前,吃完后,还帮着收拾。 上小学时,她每天放学回家就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提水,做饭等。上了初中后,她只能在节假日帮家人分担家务。通常到家时,妈妈还在地里干活,或在给别人家帮工。她就先做作业,然后做饭。在家期间,她帮父母劈柴,做饭,照看弟弟,忙个不停,尽力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班上有几个同学成绩比较差,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当她发现后,就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帮助他们,并耐心、认真的给他们讲解,与他们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同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在她的带动下这些同学的学习有了进步,同时也对学习有了新的兴趣,与此同时她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家里,她有一份孝心,听话、懂事,关注亲人的冷暖。对待邻里,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在学校,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因此同学有了困难总喜欢找她帮忙,她总是乐呵呵地,有求必应。 【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2】 谢雨楠,女,2000年2月出生,汉中市城固县老庄镇谢何小学学生(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2011年8月31日16时30分,不幸的事情降临在这个小女孩身上:其父谢小坤不幸从3米高的楼上滚下,当即出现胸部以下感觉障碍,双下肢活动丧失,从此便一直卧床不起至今。妈妈和爸爸也离婚了,照顾爸爸的责任就落到了奶奶和雨楠身上。雨楠每天晚上每隔2小时都要帮爸爸翻一次身,防止爸爸后背出现褥疮。每天早上5点便起床给家人做早饭,然后才去上学。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帮爸爸翻身,好让奶奶休息一下,然后去给爸爸端饭、喂饭,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饭。 平日里,还要帮助奶奶干农活。帮着奶奶拉车到田里去运麦子;插秧时帮奶奶到秧田里拔秧,到大田里插秧;地里的杏子成熟后,每天下午放学去帮奶奶摘杏子、运杏子;劳动完回家后,若天气要有变化,提醒奶奶用大棚塑料布将晒在院子里的麦子、油菜遮盖好。像洗碗、洗锅、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事更是习以为常。 今年文川镇一年一度的二月二古会开始了,周末,谢雨楠和同班同学相邀到文川街去赶会。爸爸给了她一点钱让她吃好,但是她一点也没有乱花,回来时给奶奶买了一顶草帽防晒,给爸爸买了几斤苹果和梨,而自己什么都没买。谢雨楠小小年纪,在攀比成风的学生中,首先想到的是亲人,其孝心可叹、可佩。 去年,汉中义工协会城固分会会长在得知小雨楠的情况后,专门组织人员到小雨楠家里进行了探访和慰问,给小雨楠带来了许多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鼓励小雨楠好好学习,不能因为爸爸得病而影响自己,反而自己要更自立、自强。 【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3】 马佩瑶,女,1999年出生,商洛市山阳县十里镇中学学生(商洛市文明办推荐) 马佩瑶4岁时,母亲因为事故瘫痪在床,父亲外出打工,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了4岁的小姑娘身上。她从4岁就开始自己洗衣服、买粮食,给母亲揉背,擦褥疮。别人家小孩都在父母的怀抱撒娇,而马佩瑶十岁开始就想尽一切办法让母亲的身体尽量恢复的好一些,她便用稚嫩的身体背着母亲到院子晒太阳,十岁的孩子,身体都还没长结实,颤抖的身体让母亲泪如雨下,后来又自制活动门槛,方便母亲在自己上学不在家时坐轮椅出去晒太阳。 2009年,马佩瑶的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母女二人的日常花费都成问题,这让马佩瑶母女雪上加霜。好在村上为她们办理了低保。十里镇也组织商会经常救助她们,才让母女俩勉强度日。 为了方便照顾母亲,马佩瑶选择在自己家门口的学校上学,一放学就往家里跑,给母亲做饭、翻身,她说第一时间看到母亲心里才踏实。马佩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成绩始终遥遥领先。她的作业本从来都是正面用了反面再用,学习一直都在年级前20名。上学之余,马佩瑶还在自家门前种上各种蔬菜来节省开支,身上的零花钱也从来不乱用一分钱。就这样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一晃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如今,随着中考成绩的揭晓,马佩瑶也梦想着即将到来的开学季,但是面对县高中离家路途遥远等一连串的问题让她很为难。她说电视上不是有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故事嘛,她也想背着母亲到城里上高中,母亲在哪儿,哪儿才是她的家。 2014年9月16日,马佩瑶获评全国特别关注“最美孝心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