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的简介,资料。
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人物评价改革开放之初,杨善洲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缺粮的保山成为了“滇西粮仓”,被称为“粮书记”。率先探索和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建成一大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企业和特色鲜明、经济活跃的小集镇。退休后,他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是什么?
杨善洲精神及事迹简写如下所示。一、杨善洲精神。1、实事求是,求实务实的精神。2、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精神。3、尊重群众,重诺守信的精神。4、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精神。5、坚持原则,慎用权力的精神。6、胸怀全局,勤奋敬业的精神。二、杨善洲事迹。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默默种树人的事迹200
1. 默默种树人的事迹
默默种树人的事迹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杨善洲,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植树造林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据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感念柿树的功劳,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次打胜仗后,他都要下令将士们在获胜的战场上广种杨树,以示胜利。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要他们种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他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受其影响,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延续下来。古人植树的故事柳宗元是一位亲自种树、并对种树很有经验的官吏。他任柳州刺史时,在自嘲诗中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州城西北隅种柏树》中,对种树的抽还史具体:“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手种”,说明是作者亲自种,后一句则描述了春天柑树枝繁叶茂、一派碧绿的景象。这并非是诗人的之不亏张,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对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种植树木花草的事迹均有记载。柳刺史不但亲手种树,对种树还很有经验。“能顺个L大,以以只出江社生2自仅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些话,是他对种树能够成活并生长良好的深切体会。
植树造林的人物事迹
植树造林的人物事迹有:马永顺老人坚持义务植树40年。杨善洲义务植树造林22年。李淑彬1982年开始常年以植树为业。宋培智将植树造林治理风沙作为终生事业。郑永和退休后组织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植树造林的人物事迹 马永顺老人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还与环境作斗争。 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务植树造林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 李淑彬1982年开始上坡开荒造林,和老伴吃住在山上,常年以植树为业,全村也纷纷参加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