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卡通电影

时间:2025-10-01 11:27:57编辑:小松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

1、2006年由环球数码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以及中国国画风格的《桃花源记》动画短片国际获奖不断。

2、2011年,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VASOON Animation)原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的一部玄幻热血系列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制作完成。

首部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前期筹备历时4年,绘制3年,制作精良,投资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该片已于2011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2012年5月中国又推出了首部灾难动画电影《今天明天》,借助中国特色熊猫为代表讲述防震救灾知识,从而让孩子们普及防震知识。



4、2012年6月环球数码又推出了《潜艇总动员2》,采用全3D国产技术,发行当月就取得1700万票房,可见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非常之巨大。

5、2013年,中国第一部手指滑板题材动画片《翼空之巅》推出,该片的制作由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广州千骐动漫有限公司创作,星力量动漫游戏学院师生参与制作的国家A级动画片。

该剧制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星力量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渐成熟。

6、2013年,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原创,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的一部玄幻热血系列动画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制作完成。

《魁拔之大战元泱界》耗时两年,已于2013年5月31日以2/3D格式在全国上映。

7、2013年,中国第一部由高等院校(吉林动画学院)自主制作和出品的3D院线动画电影《青蛙王国》横空出世,在审批阶段曾获国家广电总局“建国以来最优秀3D动画电影”的高度赞扬,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8、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七天破三亿,截止2015年7月19日12时,《大圣归来》累计票房4亿4千340万,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单日最高票房6465万,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影片在国内知名电影网站豆瓣网评分高达8.7。

9、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哪吒之魔童降世,截止2019年8月31日15时,根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达46.55亿,超过《流浪地球》的46.54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


动画片的发展史是什么?

动画发展历程:

动画产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其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行业形成阶段、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成熟几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

虽然中国早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类动画艺术——皮影戏和走马灯,即动画艺术的雏形,但是动画片的真正形成,是在欧美经过艰辛探索逐渐发展起来的。

16世纪,西方首次出现了一种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手翻书(F1ip Book),这种书的每一页都画着有些细微动作差异的图画,用拇指快速翻动书页时,画幅中的图画就活动了起来。



当时这种能使图画“活动”的书,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物理学家的注意。

是什么原因使快速翻动的书本,像变魔法似的出现有生命“活动”的奇迹呢?此后,许多人对运动、时间、距离等画面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研究。

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有意识研究“动画’’效果的萌芽时期。

当时的人们还不曾想到,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在为未来一项伟大的艺术发明揭开层层面纱。

从以下为研究动画而发明的装置的演变,反映了人们早期探索动画的过程:

1.光影动画的出现

17世纪,一位名叫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的法国传教士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魔术幻灯”(Magic Lantern)的装置,其原理是使画面图样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墙上。

这一产生光影图像的发明,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随后魔术幻灯得到多次改良。

17世纪末,一位名叫约翰尼斯.赞(Johannes Zahn)的人,在“魔术幻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造,将许多玻璃画片放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在光照下转动的玻璃图样依次投射在墙上,墙上的图样就“活”了起来。

这是人造影像首次以转动原理成为光影活动画面的记录,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光影动画。

到了18世纪末,“魔术幻灯”风行欧洲,在许多音乐厅、杂耍戏院演出,以说故事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这一时期,中国的影灯技术——皮影戏也被引入并盛行于欧洲,以它的精致和风趣性,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2.视觉暂留现象的破解与运用

随着连续分解动作画面,在快速闪现时产生类似生命“活动”现象的疑问,被英国科学家们破解。

1824年彼得.罗热(Pete RogQt)出版了一本关于眼球构造与物体运动关系的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他的观点引起了以后近50年对视觉与画面的实验热潮,动画赖以生存的视觉暂留从此被发现。

1825年,约瑟夫.普拉托根据彼得•罗热的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发表了一篇《论光线在视感上产生印象的几个特征》的论文,进一步阐明亮度与时间对快速闪动画面的影响依据。

当时,许多人开始热衷于发明幻盘、视觉玩具盘、幻透镜(诡盘)以及西洋镜、光学影戏机等利用视觉暂留观看动作的器物和玩具。

种种发明都是利用画面在旋转时,产生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达到欣赏动作图像的目的。

这个时期的动画研究,仍停留在通过外力,使若干单幅静态的图片或照片,产生连续动作现象的,而对真实动作的动态捕捉,还未有先例。

3.连续动作的拍摄

1873年,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用若干台照相机,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套马在奔跑的连续动作过程(图3-22).随后他不断从事动作捕捉的研究。

1877年,他将马跑的连续照片制成长条置于回转式画筒,并把它放到“幻透镜”上放映,使这套动作捕捉的连续照片在幕布上“活”了起来。

后来他又尝试改良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图3-23)的“实用镜”,发明了“变焦实用镜”(Zoomprax-inoscope)。

他还将他所做的研究,集成《运动中的动物》和《运动中的人物》两套摄影集。

他和他的助手们当时创造的捕捉与分解方法,为生物学与人体学研究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学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依据并一直沿用到今天,也为动画乃至电影艺术的产生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使银幕艺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动画的诞生

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更新,更多的艺术家投入到动作捕捉与分解的研究中,致力探索动作运动的规律特性。

1888年,爱迪生的连续画片记录器发明成功,它虽然比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早出现了很多年,但并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将图像先在卡片上处理好,然后显在“妙透镜”(Mutoscope)上,它其实可以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

真正动画片诞生的时间,比1895年电影发明时间晚了近十年左右。

因此,在电影史的记录中,动画片常被排在真人电影之后。

完整版本的在这里:


上一篇:电影霹雳火国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