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电视剧那个更接近生活
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平台,是摄像机和摄影机的镜头,镜头又分不同的景别。全景,演员可以参照话剧的表演尺寸,进行肢体和语言的适度放大;中景,演员就要回归到生活化的表演尺寸;近景和特写,则需要演员在生活化的基础上,适度的缩减尺寸。举个例子:话剧中的吃惊,也许猛地站起身是合适的,在镜头里,如果是近景,你猛地站起身,就“出画”了。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影视剧演员,是为镜头表演的,尺寸必须在镜头的方寸之间,让观众看着舒服。
影视剧演员的观众从时空上而言,是间接看到他们的表演的。观看的介质是电视机、电脑、移动客户端和电影院。电视机、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的屏幕尺寸很小,所以略有瑕疵或者夸张,观众不会太计较。不是观众不想计较,实在是我们的肉眼没有那么强大的纠错能力。但是电影,是为电影银幕服务的,演员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的放大,再加上观影的环境是封闭的、黑暗的,观众的投入度更强,于是,电影里的表演就要格外的谨慎,严格按照观众可以接受的尺寸执行。观众可以接受的尺寸又是什么呢?生活的尺寸,或者符合生活尺寸的,艺术化的尺寸。
影视剧全是近乎实景的拍摄,追求的是真实,通过真实,引导观众进入一场梦境般的观赏体验,以尽可能真实的情绪感染观众,力求与观众同喜同悲。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都可以达到这种催眠的效果。因此电视剧的表演尺寸很小,尽量靠近生活,而电影,我们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在上述全部的现实主义表演行当之中,电影表演的尺寸是最小的。在电影里表现吃惊,也许,只需要眨一下眼睛。
推荐几部关于民工生活的电影或电视剧
民工是电视剧来的
片名:泥鳅也是鱼
英文名:Loach is Fish too
导演:杨亚洲
编剧:李唯
主演:倪萍 饰 女泥鳅 倪大红 饰 男泥鳅
潘虹 饰 谢林林 李唐 饰 谢父
彭媛媛 饰 大嫚 彭艳艳 饰 小嫚
王丽娜 饰 杨大花
出品人:南广成
制片人:艾庆华、倪玮、刘敏
类型:剧情
剧情简介
2005年,据官方统计,迄今已有超过一亿一千四百万农民背井离乡进城打工,这还不包括数千万随同他们进城的家属。他们带着梦想,来到大城市。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今天,他们积极地生活,辛苦地劳动,本片讲述的是在这个流动群体里发生的一个爱情故事。
泥鳅,一个刚刚离婚的农村女人,带着她的双胞胎女儿来到北京。在火车上,她遇到了一个也叫泥鳅的包工头。他一直试图说服她与他"晚上一起睡觉做个伴",还经常说要给她"买个大宅子",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但是女泥鳅始终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性,就像她坚信没有住着一家人的房子不能叫做家一样。
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人,然而他们一起挣扎着学会了很多东西:怎样生存,怎样爱,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磨难,伤痛,恐惧,威胁,接踵而至,然而两颗心开始一点点地靠近。他们相依为命,在困苦中寻找欢乐,期望明天。
但是这一切最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得粉碎。有幸活下来的人,靠着心中爱情的暖意在风雪中走向明天……
民工回家》
主演:巫刚 冯恩鹤 郑卫莉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了一个在外打工的民工与一个新上任的市委书在一次偶然的电梯事故中相遇、相识、患难与共的故事。
一个因政府拖欠工程款而使他们不能回家过年的民工,一个因女儿生病而心急如焚的市委书记,几小时的相逢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市委书记把女儿的手术费送给民工们作为工资,重病无望的民工最后决定死后将自己的角膜捐献给书记的女儿。民工们终于欢天喜地地回家过年了……
片 名:求求你表扬我
导 演:黄建新
领衔主演:王志文 范 伟
陈 好 苗 圃
类 型:喜剧
制作年份:2004年
摄制单位: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
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剧情简介
《求求你表扬我》是黄建新导演筹备了三年的新片,影片再次延续他一贯的关注小人物、小事件的风格。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家住农村的打工仔(范伟饰),因为父亲当了一辈子劳模,心里特别期待自己能受一次表扬,于是他想来想去到报社讲述自己如何解救一名险被强奸的女大学生(陈好饰)的事迹,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他便不断地四处讲述,终于引起了报社领导的重视,派记者(王志文饰)对事情的真实度进行调查。但正当事情要水落石出时,女大学生站出来要阻止这件事,面对女孩儿一生的声誉和一个农民儿子一辈子的心愿,记者也不知如何取舍。
中国最早的电视剧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一口菜饼子》是胡旭、梅村执导的电视剧,该剧根据《新观察》杂志上刊登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塑造了一个忆苦思甜承受了生活重压,为救女儿而省下仅有的一口莱饼子,最后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苦难生活,在那样一个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年代里,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开山之作也是为了配合党中央关于“忆苦思甜”,“节约粮食”的宣传精神。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其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一口菜饼子》也成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上,电视剧的起步是不晚的。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广播。6月15日,它就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莱饼子》。这部黑白电视剧全长只有20多分钟,但播出后观众的反映却很热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创作这部电视剧的物质条件是非常简陋的:北京电视台非但没有录像设备,就连过得去的演播室也没有,加上所有的编、导、演、职员都是第一次搞电视剧,还谈不上有一点保证成功的实践经验。但他们还是大胆地进行了我国电视剧史上的第一次现场演播。在用两间普通办公室稍加改装建成的临时演播室里,只有一个破窝棚和几件简单的日用品作布景和道具,灯光、音响设备都是因陋就简架设的。开演的信号一发出,所有在场的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工作。三台台式摄像机不仅笨重,而且没有变焦镜头,根据剧情需要和事先设计好的镜头顺序,摄像员分别批拉着机器在狭小有限的场地里不停地移动位置,既要赶时间,又不能互相妨碍,还要根据镜别不时更换镜头。尤其在拍摄演员表情或道具的近景、特写时,那种老式摄像机必须推得离被摄对象很近,这就无形中为拍摄增添了不少麻烦和难度。再说,因为那是现场直接播出,演播中的任何一点差错、场内的任何一点细小杂音,都会影响全剧的观看效果,造成不可补救的遗憾,所以全体工作人员个个屏声敛气,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操作着,直至结束。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刚就是这样在当时简陋困难的条件下,达到了艺术表演一次完成、现场运用多机拍摄、音画同期同步播出的良好效果。但也因为受直播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它的剧情结构形态基本上还是一出舞台剧,拍摄镜头和角度的变化也不够丰富和自如,而且最终还不能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中国最早的电视剧是哪部??
中国最早的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一口菜饼子》是胡旭、梅村执导的电视剧,该剧根据《新观察》杂志上刊登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塑造了一个忆苦思甜承受了生活重压,为救女儿而省下仅有的一口莱饼子,最后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苦难生活,在那样一个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年代里,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开山之作也是为了配合党中央关于“忆苦思甜”,“节约粮食”的宣传精神。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其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一口菜饼子》也成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上,电视剧的起步是不晚的。1958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广播。6月15日,它就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莱饼子》。这部黑白电视剧全长只有20多分钟,但播出后观众的反映却很热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创作这部电视剧的物质条件是非常简陋的:北京电视台非但没有录像设备,就连过得去的演播室也没有,加上所有的编、导、演、职员都是第一次搞电视剧,还谈不上有一点保证成功的实践经验。但他们还是大胆地进行了我国电视剧史上的第一次现场演播。在用两间普通办公室稍加改装建成的临时演播室里,只有一个破窝棚和几件简单的日用品作布景和道具,灯光、音响设备都是因陋就简架设的。开演的信号一发出,所有在场的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工作。三台台式摄像机不仅笨重,而且没有变焦镜头,根据剧情需要和事先设计好的镜头顺序,摄像员分别批拉着机器在狭小有限的场地里不停地移动位置,既要赶时间,又不能互相妨碍,还要根据镜别不时更换镜头。尤其在拍摄演员表情或道具的近景、特写时,那种老式摄像机必须推得离被摄对象很近,这就无形中为拍摄增添了不少麻烦和难度。再说,因为那是现场直接播出,演播中的任何一点差错、场内的任何一点细小杂音,都会影响全剧的观看效果,造成不可补救的遗憾,所以全体工作人员个个屏声敛气,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操作着,直至结束。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刚就是这样在当时简陋困难的条件下,达到了艺术表演一次完成、现场运用多机拍摄、音画同期同步播出的良好效果。但也因为受直播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它的剧情结构形态基本上还是一出舞台剧,拍摄镜头和角度的变化也不够丰富和自如,而且最终还不能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电视剧的国内发展历史
1、60、70年代,破冰与蹒跚学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开始了。一个多月后的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家庭伦理剧《一口菜饼子》,该剧成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电视剧全长只有二十分钟,这也成为了我国电视剧发展初步探索阶段的重要精神支柱。2、80年代,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典年代被无数人缅怀的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看电视成为人们颇为时尚的精神消费。这段时期,1981年,王扶林导演完成了第一部内地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初剪版本为10集,后剪成9集在春节播出,掀起极大反响,它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扩展资料:说起80年代末期,经典是一个推着一个出来的,而且这段时期的经典作品伴随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比如,1986年,中国第一部采用特技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这版《西游记》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 1986年,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应运而生,每晚家家窗户里传出的都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还有,1987年春节,36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枉凝眉》在剧中唱得千回百转之际,最高收视率创下了空前纪录,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史“难以逾越的经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