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如何写好影评
编导艺考如何写好影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逼真生动的直观性和接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欣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如何写好影评? 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求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关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 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等。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我们还应该注意: 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 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人物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
编导艺考生生必看的经典电影
电影发展逾百年,以下是各国名作,选择这些电影原因有
1. 涵盖了影史名作和各种典型风格的作品,全面的观影有助于同学们对影史进行梳理和选择,对青睐的导演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备选为自己的核心导演。
2. 面对较为枯燥的作品耐着性子做些积累,以后的某一个时刻,也许你会发现其价值与内涵。
3. 大多数作品已经有过详细的研究,可比对论文对其经典片段有超越普通观众的了解。
1、国产电影
张艺谋:《活着》《红高粱》《金陵十三钗》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
陈凯歌:《霸王别姬》
顾长卫:《孔雀》《立春》
陆川:《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黄建新:《黑炮事件》
娄烨:《苏州河》《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吴贻弓:《城南旧事》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大腕》《甲方乙方》
宁浩:《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贾樟柯:《小武》、《三峡好人》《天注定》《山河故人》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地久天长》
张元:《看上去很美》
薛晓路:《海洋天堂》
滕华涛:《失恋33天》(小妞电影 选看)
管虎:《杀生》、《斗牛》
张扬:《飞跃老人院》《落叶归根》
万玛才旦:《塔洛》
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白日焰火》
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路边野餐》
2、港台香港电影
吴宇森:《喋血双雄》、《变脸》
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东邪西毒》、
徐克:《新龙门客栈》
陈可辛:《甜蜜蜜》、《十月围城》、《如果爱》
李安:《卧虎藏龙》
杨德昌:《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桃姐》
魏德圣:《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
3、美国电影
卓别林:《淘金记》《摩登时代》
罗伯特·怀斯:《音乐之声》
希区柯克:《蝴蝶梦》《后窗》
威廉·惠勒:《宾虚》
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
罗伯特·本顿:《克莱默夫妇》
米洛斯·福尔曼:《飞越疯人院》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真实谎言》、《阿凡达》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ET》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巴顿将军》《现代启示录》
弗兰克·达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赎》
罗伯特·泽米吉斯:《阿甘正传》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廊桥遗梦》、《百万美元宝贝》
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
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
加布里尔·穆奇诺:《当幸福来敲门》
4、英国电影:
丹尼·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
理查德·阿顿伯罗:《甘地传》(英国/印度)
盖·瑞奇:《两杆大烟枪》
卡莱尔·赖兹:《法国中尉的女人》
5、日本电影
黑泽明:《罗生门》、《七武士》
岩井俊二:《情书》
小津安二郎:《晚春》
新藤兼人:《裸岛》
宫崎骏:《千与千寻》
6、法国电影
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地下铁》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法日合拍)
阿巴斯:《樱桃的滋味》
7、意大利电影
罗伯托·贝尼尼:《美丽人生》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 纪录片《中国》
朱塞佩·托纳托雷:《海上钢琴师》
8、俄罗斯(前苏联)电影
谢尔盖·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米哈尔科夫:《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9、巴西电影 沃尔特·塞勒斯:《中央车站》
10、德国电影 汤姆·提克威:《罗拉快跑》
11、西班牙电影 卡罗斯·绍拉:《卡门》 阿尔莫多瓦:《对她说》
12、伊朗电影: 马吉德·马吉迪:《小鞋子》
13、加拿大电影 詹尼弗·北齐沃尔:《人造风景》
14、丹麦电影: 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
15、瑞典电影 伯格曼:《野草莓》
16、南斯拉夫电影: 米尔科·曼切夫斯基:《暴雨将至》
17、波兰电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戒》
18、墨西哥电影: 阿尔方索.阿拉:《巧克力情人》
19、匈牙利电影: 洛·科尔陶:《靡菲斯特》
20、澳大利亚电影: 简·坎皮恩:《钢琴课》
21、印度电影:拉库马•希拉尼:《三傻大闹宝莱坞》
五部战争电影推荐
推荐五部战争电影分别是:《1917》、《灰猎犬号》、《血战摩苏尔》、《卡拉什尼科夫》、《勒热夫战役》。1、《1917》。《1917》抛弃了剪辑,用一个长镜头完成了整个电影的叙事,如果你说长镜头无意义,那么整部电影对你来说都是无意义的。门德斯导演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显然不是为了炫技。2、《灰猎犬号》。片子的目标似乎很明确,就是还原当时海战护航舰队和U型潜艇作战的真实场景,最多也就是从船长这个微观视角展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许多的场景应该说是浓缩了大西洋护航海战的真实片段,比较有意思的是多次出现友军火力误伤的桥段,有一次是子弹在海面上反弹起来,集中舰桥。3、《血战摩苏尔》。一开始以为是讴歌美国军队在摩苏尔的战斗和牺牲,没想到剧中人物全程阿拉伯语,实际上讲述了一群在摩苏尔战斗着的伊拉克“尼尼微”特警的故事。在满是残垣断壁的摩苏尔,伊斯兰国即将溃败,这群特警在这个档口在执行一次极为特殊的任务。4、《卡拉什尼科夫》。本片是讲述著名的“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早年经历的传记片。这种英雄传记片大都走的是这种编剧套路:立志少年有梦想→热血青年战沙场→战友受伤促转折→国家理想遇伯乐→世纪战枪诞生记→服役军队受阻挠→收获爱情甜蜜蜜→轻狂不羁被打击→不断改进获赞誉→终成一代神枪王!5、《勒热夫战役》。本片谈不上什么大场面,但真实感极佳,比起残酷的战争。影片里对信仰的激烈谈论更让人印象深刻,放弃了曾经自己热衷的主义,讽刺曾经极端思想下产生的恶劣行为,这是一个民族在审视自己,这点由衷的可以钦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