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大战解析

时间:2025-10-03 12:18:26编辑:小松

电影世界大战详细剧情!最后点没看懂

杰伊是一个码头工人。他曾经因为体能超强而在中学校园里作威作福,然而现在的他只能做一个低阶蓝领。杰伊刚刚离婚,带着一个17岁的儿子和一个10岁的女儿生活。他和两个孩子日渐疏远,但他选择了逃避责任、不闻不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某一个星期一,奇怪的电磁风暴摧毁了地球上的能源系统,女儿感到不安,杰伊安慰她说并无大事。但随后竟然从地下钻出了无数巨大的三脚战车,异形从天而降,乘坐战车大开杀戒。一时间天翻地覆,人们只能惨叫奔逃。   杰伊开始时惊慌失措,随即优秀运动员的本能发挥了作用,他领着儿女一路狂奔,只想在大灾难中幸存。

后来,
外星人呢,本来都要把人类KO了,
因为地球的细菌,外星人病毒感染,
就熄火了,

嘿嘿,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都不错啦,我比较喜欢他,还有汤姆克鲁斯也好帅!

暑假 变形金刚2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终结者4 都不错啦,
可以和朋友去看看,

嘿嘿


哪些电影是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有,《白丝带》,《非洲女王号》,《西线无战事》,《大战争》,《死囚越狱》。 1,《白丝带》 《白丝带》是由X-Filme Creative Pool公司制作的一部战争剧情影片。 该片由迈克尔·汉尼克执导, 克里斯蒂安·弗里德尔、伯格哈特·克莱斯纳、乌尔里奇·图克尔等主演,于2009年9月17日在德国上映。 该片以一位乡村教师的回忆为主线,讲述了一战前夕德国北部某村庄里发生的一系列离奇故事。 2,《非洲女王号》 《非洲女王号》是由约翰·休斯顿执导,亨弗莱·鲍嘉、凯瑟琳·赫本、罗伯特·莫利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51年12月23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机械师奥尔特耐和传教士罗斯为了躲避灾难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击退敌方军舰的故事。 3,《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是1930年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的反战题材剧情片,由刘·艾尔斯、路易斯·沃海姆主演,1930年4月21日在美国上映。 《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4,《大战争》 《大战争》是1959年上映的意大利喜剧电影,由马里奥·莫尼切利执导,Vittorio Gas *** an、Silvana Mangano等主演。 《大战争》讲述了两个意大利士兵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很想逃脱战争的阴霾,想了很多办法,但是现实无情,总是把他们推到荒唐而危险的境况中。 5,《死囚越狱》 《死囚越狱》故事取材于一件真人真事,讲述在纳粹占领期间,一个法国的中尉如何成功逃离纳粹监狱的故事。 在千方百计越狱的过程中,他必须与时间(被判死刑,即将实行)和忠诚(是否信任同囚室的少年)作一次次的抉择和斗争,向往自由的信念支撑下,最终成功越狱。


《世界大战》值不值得看?

尽管原著《世界之战》是一部杰作,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描写外星人入侵的科幻小说,但是现在看,这个题材毕竟还是过于陈旧了。斯皮尔伯格执意要拍这部电影,基本上不是出于商业的考虑,而是为了完成少年时代的梦想。很显然,少年时代的记忆会严重左右甚至误导一个人的判断。  我记得我童年的时候,在沭河西边的一个卖小人书的舅舅家里见过一个女孩。那时候,我大概才刚刚缝上开裆裤,对女人还没有什么概念,那个小女孩也是和我差不多的年纪。但是我万分清楚地记得,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那种感觉,惊心动魄四个字根本不足以形容,连惊为天人四个字都觉得不够味。我只敢看了她几眼,就垂下了脑袋。后来还记得,她和几个小朋友去门口的胡同里玩游戏,我一个鼻涕糊满了腮帮子的小屁孩,居然鬼使神差地跟着去了,躲在角落偷看她。  然后,二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去过沭河西边。但是那个女孩的倩影,至今仍然在我的脑袋里闪烁着,我甚至觉得,现在我在女人方面的审美,很大程度上是以她为蓝本的。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忽然变得很有钱,然后人模狗样地去沭河西边找她,可能会发现一切都是幻觉,她甚至还不如我小学时代的班花漂亮,而且经过岁月的洗礼,她的腰已经变成了水桶,第三个女儿已经会上街打酱油了。  所以,我觉得斯皮尔伯格拍《世界之战》很不明智。童年的东西,应该让它在角落里自己悄悄地放光。千万不要去碰它,一碰就碎了。

这关于世界大战吗?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上一篇:我爱你连续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