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锋的电影
1、《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反映了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余年里,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2、《雷锋》是一部由董兆琪执导的电影,讲述主人公雷锋从一个无知的青年变成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的成长历程。弘扬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
3、《雷锋在1959》由辽宁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于2013年3月2日在北京首映。影片讲述了雷锋由农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长历程,重温这位半个世纪的精神偶像那段鲜为人知的青葱岁月。影片由国家一级编剧黑纪文担任编剧,著名导演宁海强担任导演,主演则都是青春靓丽的青年演员。
4、《雷锋的微笑》该片从毛主席回忆雷锋生前一张张可敬可爱的微笑照片开始,全新讲述雷锋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全军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的榜样历程。
影片《雷锋》观后感
导语:雷锋虽然牺牲了,但是他却永远的活在人民的心中。用心承诺、用爱负责,活着的人们都有义务要让雷锋那种助人为乐、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影片《雷锋》观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影片《雷锋》观后感1 从懂事起,我就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学雷锋、做雷锋,而且处处都是活雷锋。上学后,在学校的组织下我第一次观看了《雷锋》这部电影,影片中雷锋所做的好人好事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够遇到的。那时候,在我那颗幼小的心灵里落下了一粒“向雷锋叔叔学习”的种子,因为“雷锋叔叔”最能代表做好人好事的人们,所以学生们都以学雷锋做好事为荣。做车时主动让座,排队时不插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不留名就成了那个时代学生时期的一种时尚。大家都争着做,抢着做好事,特别是在放学后常常去帮助那些孤寡老人担水打柴,生怕同学抢了先。今天在党委组织下再次观看了《雷锋》,才发现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早已变成了回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感人的话语,雷锋,他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反观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一种有偿服务,服务的好坏直接跟其价格成了正比,而做好事却成了被坑蒙拐骗的代名词,造成人人怕做好事,人人怕被服务。而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裕的人们却忘记了,特别是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在他的一生之中只知道索取,却从不知道付出;只知道要求别人帮助,却从来都不愿意去帮助别人;只知道用拥有的特权谋一已私利,却从不愿意用它去多做一些为人民服务的事。曾多少年“向雷锋同志学习”让人们谈起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曾多少年我们又把“雷锋精神”雪藏。我们身为共产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时刻向雷锋同志学习,用自己的一生来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够真正的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实现中国梦。 作为党员,我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管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在我身边的亲人、同事也是一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传承着雷锋精神。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跟雷锋同志相比之下,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把“向雷锋同志学习”作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我们要用雷锋精神来时刻激励着自己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要在乎别人的嘲笑,不要在乎别人说傻,要用行动去证明。 为人民服务,不在乎你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不在乎你是身居高位,还是一介平民百姓,只要你心里装着为人民服务,想着为人民服务,就有机会为人民服务;只要你理解了“雷锋精神”就能够自觉地去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地做好各项工作,坚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和本职工作做起,在任何时候都要发扬雷锋那种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雷锋同志说的那样:“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同时,要转变思想,开拓进取,要抛弃旧有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为谁服务,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企业、国家利益作对比,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的发展,为党的事业,为国家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做出最大的奉献。同时,要加强理论和时事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先进事迹为标准,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通过学习,从而紧跟时代的节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要树立起爱岗敬业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要开拓创新,更要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岗位上,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依据自己的承诺,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早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梦,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影片《雷锋》观后感2 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有明朗、干净的笑挂在脸上;有这样一个人,自己傻到忘记吃饭、忘记休息,忘记自己。他只是为人民一心一意地付出;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日记中写到人的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个人的名字叫雷锋。 电影里的一幕幕,至今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勤奋好学、舍己为人,人们也因此叫他傻狍子。 他是一个执着、有毅力的'傻狍子,在抗洪救灾时,挖掘泥土的铲子断了,他就用手去挖,即使手指磨破了皮,流了血也不肯停下来,直到因高烧昏倒在堤坝上,醒来后他仍坚持在抗洪前线,继续尽一点微薄之力。 他是一个谦虚的傻狍子,在面对荣誉时,他没有骄傲,反而更勤勤恳恳的工作。 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却英年早逝了。看着他的身影,我不禁羞愧。 身为一名中学生的我是否节约了每一粒粮食,身为一名中学生的我是否竭尽所能帮助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也许是的,也许不是。 雷锋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也有许多像雷锋一样无私奉献的人。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等等,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身上闪烁着雷锋的影子。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畔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雷锋,你是天堂中闪耀群星最亮的一颗,你是那么的平凡,是沙漠里的一粒沙;你又是那么伟大,站在高山大河之巅。 影片《雷锋》观后感3 班会课上,学校播放了电影《雷锋》,我再一次被雷锋叔叔热情地帮助人民群众,不留姓名的精神所感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的两个情节:一次放假时,雷锋到建筑工地上义务帮工,他向看车的老大爷借了辆车,便忙碌地干了起来。如果用他的话说,这叫为社会发展添一份力。他还和一位义务工人比赛,装材料后,一声令下,两人飞奔向卸货点,最后,雷锋超过了他,第一个卸了货。一位老师还在广播里宣传,使全工地上的人都干劲十足。不到一天,工人们就完成了全部任务。在雷锋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女去女儿家。雷锋问她们去哪儿,她们说去左家庄。虽然那离得很远,可雷锋还是说:“我也去左家庄,我们顺路。”他帮老奶奶背着孙女,冒着大雨很快到了那里。雷锋擦完汗,连口水也没有喝,就悄悄地回到了部队。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白胡子”雷锋》,文章写的是小作者赵云帆家楼下的刘爷爷,每天都坚持打扫楼梯的故事。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小雷锋:我们班的邹威同学,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会到纪成家帮助他补习功课,天天如此。因此,纪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班上的陈强的右手骨折,金玉同学主动为他整理学习用品,李海亮同学天天为他到食堂打饭。学校的志愿者为学校及社区打扫卫生,义务宣传…… 看完《雷锋》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叔叔做到了,他真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雷锋电影的主要内容好的加分
主要内容:在我国五六十年代还处于贫困的时候,雷锋从一个无知的青年变成了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把一切出发点都围绕在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上。去劳动现场做义务劳动、风雨中护送老大娘回家、为灾区捐款(而自己破旧的袜子补了又补)、替战友为家里寄钱。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雷锋不幸殉职牺牲,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扩展资料:电影中重要讲述1:艰苦朴素的雷锋。雷锋平时十分艰苦,连花一毛五分钱买汽水他都不肯。烈日炎炎下,雷锋和战友酷热难挡,战友提议买汽水喝,可他却说:“不必了,白开水一样可以解渴。”因为在他看来,白开水同样可以解渴,没必要浪费多余的钱。电影中重要讲述2:雷锋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在工地上义务劳动,他带病劳动的精神更是带动了其他工人的情绪。他们在工地上你争我赶,一阵阵高潮跃起的呐喊声更是震耳欲聋。然而劳累了一天的雷锋并未休息,他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工地。再返回部队的途中,他又遇到了一个冒着倾盆大雨要到几十里外去看望女儿的老大娘而且老大娘还带着一个小孙子。雷锋知道后,随即决定承担起了护送老大娘的任务。一路上,大雨滂沱,雷锋背着小男孩,趟过了小河,深一脚浅一脚地爬过泥浆山坡。当老大娘被送到目的地时,他更是连门槛都没进,连碗水都没喝,又独自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回到部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雷锋
《雷锋的故事》内容简介?
《雷锋的故事》内容简介:本书以故事的形式描写了雷锋的真实形象,苦命的孤儿,优秀的少先队员,勤勉的公务员,追求上进的拖拉机手,勤奋的推土机手,爱钻研的汽车兵。通过本书,我们了解了雷锋追求、爱情、生活、善良品质。雷锋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他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为祖国着想。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的温暖,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雷锋的故事之一: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的故事》内容简介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贫穷家庭,小小年纪父母相继去世,不得不寄人篱下。但他没有悲观,没有失望,而是不断进取,并且以满腔热忱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他不怕苦不怕累,冒着严寒治理沩水河;他积极肯干,以大无畏的精神拦截汹涌而来的洪水;他不贪图安逸,执意来到条件艰苦的鞍山钢铁厂……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成为道德的楷模。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雷锋。本书将带你真切认识那个充满干劲,满心装着他人的雷锋,让许多忘却的感动再现在你的面前。扩展资料学雷锋日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曾为雷锋题词及发表号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官方指定的“学雷锋日”,政府引领全中国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雷锋的名字响遍全国,并在60至80年代间被塑造成为中国大陆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即共产主义人生观或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政治上紧跟共产党,工作中努力,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勤俭节约。1990年代后,官方引导人们学雷锋的论调不再是“忠于革命忠于党”,而变成了“学雷锋,做好事”。有评论认为由于逐渐深入的社会反思浪潮,全中国“学习雷锋精神”热潮不再,以致当今一代小学生对雷锋的认知已经大不如前,印象模糊。2008年起,中共一改过去每年3月5日由官方媒体号召学雷锋的惯例,没有在官方报刊上宣传学习雷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锋
雷锋在1959的剧情介绍
1959年8月20日,雷锋响应号召,离开鞍山,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焦化厂的建设。雷锋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在弓长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最富情感,最为辉煌的142天。1963年初,罗瑞卿、赖传珠来到中南海,把雷锋同志生前的照片递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手上。这些照片全部由部队宣传干事张季所拍摄。1960年初,张季为正在练习刺杀的雷锋拍下了参军后的第一张照片。随后,雷锋因抗洪抢险而立功,同时不断的助人为乐让他成为部队的模范战士,因此团里决定举办一个“雷锋先进事迹展览”,并派张季到运输连为雷锋拍摄照片。张季在连队采访中发现雷锋做了大量好事,并且在日记中写下了许多具有人生启迪意义的话语。为了用图片展览的形式宣传雷锋,张季为雷锋补拍了数十张以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为主题的照片。雷锋壮烈牺牲后,《中国青年》杂志社准备做一期宣传雷锋的专刊,并萌生了让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的想法。通过这些照片以及雷锋日记,毛主席感受到了这个普通士兵的伟大,挥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精神”遍洒祖国大地,雷锋的微笑温暖中国半个世纪。
雷锋在1959的精彩片段
雷锋在1959观后感400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是一首从我们出生就听见的,传诵至今的歌曲。这是对雷锋所做的事情的赞颂。。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雷锋在1959》。这无疑是对雷锋的又一次传唱。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使我受益匪浅。雷锋,一个刻在我们心里的名字,但是,他十九岁时,只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推土机手,才刚从焦化厂来到了弓长岭。“就他,不行!”对于雷锋他的师傅——徐宝财的这样一句话,如果是平常人,可能赌赌气走了,也可能十分生气,但是,雷锋的反应却惊人。那天晚上,雷锋正想睡下去,却又想起那句话,于是,他走出房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帮他师傅铲了一片地。天亮了,徐师傅走向推土机,发现雷锋已经睡着了,给他披了衣服,送了早饭。雷锋醒来,十分感动,他知道,其实,徐师傅不是坏人。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雷锋更不是坏人。
一天,雷锋在路上见到余政委,虽然他不知道那是谁,但是他看见余政委的车子不能走了,也上前帮忙。要什么雷锋就直说,也把余政委惊了惊,也没人使唤过他,不过,如梦初醒吧,他知道,雷锋这孩子,淳朴善良。
一天中午,所有人都在吃午饭。徐师傅拿了他一个月的细粮,他是要去干什么?徐师傅用他那两腿不太好使的腿,哦,忘了,徐师傅的一条腿已经牺牲在抗美援朝了。虽然这样,他依然去用脚踩冰冷的水泥,雷锋心里一震。雷锋跟着徐师傅,翻过了两个山头,看见徐师傅把细粮全给了妻子和孩子们。后来啊,雷锋也省吃俭用,给徐师傅他们家人送去了细粮,从此,他们情如父子。
看的人都知道了,雷锋和徐师傅都不是坏人,都是为国家为大局着想的人。
“轰隆隆隆”,大暴雨!房子上的水泥可怎么办?所有人都赶过去,只要能盖的,都盖了上去。唯一不同的是,只有雷锋,拿了他的被子。看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被子可比水泥珍贵。”雷锋说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可不是,第二天,雷锋生病了,他却笑言不语。
苗满库,他是雷锋的老乡,和他一起去弓长岭。可是,他受不了像上甘岭一样的生活,气得走了。雷锋的精神感染了他——“你不是毛主席家乡的人!”。对,雷锋就是这样,善良,能吃苦。
偶然吧,雷锋得知徐师傅是去送苹果中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称他为英雄,因为,他是带着全国人民的情谊。徐师傅热泪盈眶,不仅仅因为是想起往事,更是因为雷锋。
1960.1.8,雷锋当军了,还是把自己欠的钱还了。在当兵的142个日日夜夜,雷锋迟迟没能忘记徐师傅,没能忘记他茶壶上那一个弹孔,更没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但是,他仍然闭上了双眼。
好一个善良爱国,助人为乐的雷锋!好一个为祖国千疮百孔的徐宝财!
面对雷锋的雕像:“我们会老的,你却总是那么年轻。”没错,他的人更是他的精神——雷锋在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