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我的父辈

时间:2025-10-05 15:20:18编辑:小松

我和我的父辈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继《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之后,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再次于国庆档上映。影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篇章构成,分别对应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与人工智能的未来,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执导并主演一个单元。影片将漫长的历史轨迹故事化,将宏大的爱国理念具体化,以普通人的角度切入,表现了革命、建设、开放与创新等主题。

“我和父亲”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一条线索,祖国和父亲共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乘风》中,日军围剿根据地,父亲作为冀中骑兵团的团长,和战友们一起掩护群众撤离,眼看着一村的老弱病小面临死亡威胁,他命令战友打响信号弹,将日军引到了另一条路上。这是一个痛苦而短暂的抉择,因为前一刻,儿子马乘风和战友刚朝着这个方向去了。马乘风在枪林弹雨中坚毅前行,奔向死亡;孕妇在救援的小舟上分娩,创造新生……影片通过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表现出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两者彼此渲染、互为因果,使得生命力量得以彰显。

《诗》更多地以女性视角与家庭场景支撑叙事,赋予这段故事较大的情感力度。父亲告诉儿子,“爸爸在天上写诗。”这位航天科研人员隐姓埋名、潜心钻研,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父亲在火箭试验中骤然离世,作为火药雕刻师的母亲坚强前行,一边在工作中推进技术,将切削火药的精确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一边独自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母亲告诉孩子:“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自由,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在辽远的星空下点亮孔明灯,流泪满面的孩子似乎长大了,飘摇的灯火是对父亲的祭奠,又是对母亲的祈愿。艰苦朴素的日常、广袤荒原的实景,让人回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回想起研制火箭和发射卫星的艰辛历程。当千钧重担最后落到了一个女人身上,那一低头的悲戚、一抬头的落寞,似乎已经扛起了历史的万千艰难。

上海弄堂是许多小说和电影偏爱的文化符号,弄堂里透着市井风貌、藏着风云际会,人们在此看尽世代风华与百年尘埃。《鸭先知》一转之前或豪情或悲情的基调,进入到鲜活的市井生活,以喜剧化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孤立无援的中年困境以及勇于革新的创业精神。父亲是弄堂里出了名的人物,透着小人物的世俗与精明,却感受着大时代的玄机与变迁。他是国营厂销售科科长,滞销的参桂养荣酒堆满了那拥挤不堪的小家,也时常引得妻子暴怒、邻居嘲讽、领导批评,但父亲似乎并不气馁,千方百计地销售药酒,卖酒的过程极具戏剧效果。几经周折,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由父亲策划主导的药酒广告播出了,滞销的药酒被抢购一空。《鸭先知》是整部电影中将“我和父亲”的关系表现得最温暖而长久的,也是整部电影的情绪转折,它将悲壮、悲伤转向了欢快。

《少年行》中的父亲并不在场,沈腾扮演的机器人代替了真正的父亲,弥补了孩子对父爱的需求。当沈腾的“喜剧脸”变成了人工智能的“机器脸”,笑的功能被取缔的同时,它似乎也失去了某种神韵,未能完成一个成功的未来叙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在宏大历史中聚焦“我和父亲”,将高蹈抽象的理念化作具体可感的人物、故事,让我们看到父辈用鲜血、汗水建设祖国,用从容、智慧面对生活,从而唤起了共同的家国记忆与历史情绪。如果第四篇章在故事讲述、艺术构思、影像塑造和语言表达上能够更加完善,相信会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


施天诺施儒宏原型是谁

史天诺史如虹的原型是史天诺和史如虹都没有明确的原型。史天诺和史如虹都是章子怡执导的电影《我和父亲》中的人物。继2019年《我的人民,我的祖国》和2020年《我的人民,我的祖国》之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我和我的父亲》,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我和父亲》中克里斯蒂娜饰演的史天诺,讲述了1969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前夕,一个普通航天家庭牺牲的感人故事。施如虹和余开英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是战友,女儿叫石天诺。父亲意外去世后,30年后母亲去世,石天诺成为一名宇航员,实现了父母的夙愿。他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史天诺。在此之前,石天诺就是那个打雷的时候连哭都不会哭的小女孩。长大后,她登上了太空。最后,史天诺奉命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个短篇故事很平静但也有非常强烈的悲伤气氛,也是一个保护国家和革新未来的爱国主题。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真正幸福。这个短篇故事中的父亲们,也能让人感受到他们默默的付出和后代的幸福,这是他们一生的追求。

我和我的父辈几个故事

我和我的父辈4个故事。《我和我的父辈》是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是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该片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票房记录该片于2021年10月1日获得了1.8亿元的票房;截至10月2日18时14分,该片上映第三天,总票房突破4亿;截至10月3日13时14分,该片总票房破5亿。截至10月6日13时23分,该片上映第七天,总票房突破9亿;截至10月7日11时42分,该片总票房突破10亿;截至10月7日17时,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国庆档票房达42.46亿元。其中《我和我的父辈》以9.4亿元票房排名次席;10月9日14:53:48,该片总票房破11亿;截至10月11日20点39分,该片票房突破12亿。

当我长大后就成了你,《我和我的父辈》中的哪个瞬间戳中了你的泪点?

《我和我的父辈》是继《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之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这部作品的故事是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同时也穿插了自己家乡发生的事情。 但是这些事都和父辈有关,并且是分段讲故事。其中我最受震撼的还是第一个篇章《乘风》,这个篇章瞬间戳中了我的泪点。走进芦苇荡里掩面痛哭其实如果大家看过这部作品的话,就会知道这部电影是由几个短片共同组成的,每一个短片都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是我觉得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其实对于一些细节也是非常关注的。在第一个短片中,吴京所饰演的这个角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但是他并没有当着所有人的面表现出自己的痛苦。其实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就是因为他才让自己的儿子失去了生命。但是其实这是一种大爱,如果没有他的儿子可能这些村民都没有办法活下来,其实在他的心中还是非常内疚和痛苦的,所以他只能够走进芦苇荡里一个人掩面痛哭。《诗》是拍得最好的一个片段,虽然主题仍然是爱国奉献,却能将其自然融入到一个母亲的日常中,特别是“两个父亲”的那一段,有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而且以“诗”做题,巧妙的内容设计完美点题,也给了当年默默奉献的英雄们抹上了悲壮的浪漫主义。最后的那首诗,也因此不会让人觉得煽情和强行拔高。能打3星,主要是因为这个片段。我在想,如果将《诗》篇章单独拎出来,也许能打到8分,但剩余部分可能6分都保不住。最大的问题也正在于此。作为一个组合,其实这四个篇章每个单独拎出来,都可以独立成片,表达不同的主题,而且在故事完整性、情节设计和细节呈现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一部电影,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着自己的主要人物。从悲到喜,从哭到笑。从抗战时期到现在的2021年,从落后到现在的各个领域的富强。从曾经的不可能到现在的可能及一定。中国是不一样的中国,我们一直都在见证着我们的国家在一步步的强大,不会再任谁来轻易地欺负我们,也不会再任谁来侵占我们这神圣的领土,我爱你我的祖国。

上一篇:电影首映礼的流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