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电影《苏州河》?
童话永远会有人相信——《苏州河》
2001年1月23日11:8:0 网易报道 泡泡沫
“一切不会永远,只要我回到阳台上去,这个爱情故事就会继续下去,可是我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爱情。”
这又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
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
影片在 “我”娓娓的叙述中开始,晃动的镜头是我的眼睛。我是一个摄影师,我的眼睛是我的摄象机镜头。我用我的眼睛拍摄这个城市,这条河流,这条河流上发生的故事。 “我的摄影机不会撒谎。”可是 “我”告诉你, “别信我,我在撒谎。” 这就是电影,如果你能从电影中感悟到什么真谛什么值得讴歌的东西,告诉你,别信,这是电影。
这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和苏州河上的空气的颜色是一样的。但是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河水会被照得很清澈。 “我”叙述着, 关于 “我”的生活, 关于开心酒吧, 关于美美,关于美美在水中游动的样子是如何让我着迷,关于美美在喝醉以后问我是不是也会象马达一样去找她,关于马达。这样耐心的叙述, 是叙述,不带任何感情任何修饰的叙述,就象和朋友坐在一起,点燃香烟,然后回忆很久很久以前,一件久的几乎淡忘了所有细节的事情。于是这样的叙述也很淡,淡到所给的图象也是那么朦朦胧胧的一片, 而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更多,更多情绪的扩张。
“两个不相识的人坐在了一起,然后呢,然后,当然是爱情。”
爱情发生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简单就可以发生的感情就是爱情。
牡丹和马达的爱情, 目前为止我更愿意说成是牡丹的爱情, 牡丹的爱情是我们熟悉的那种感觉。纯纯的脸上溢出猫咪一样暖暖的笑容, 弥漫在眼里的是夜里的霓红还有苏州河里跳动的流光。
象一个童话,我们在年少的时候也都曾读过这种童话一样的心情。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阳光灿烂柳絮纷飞的午后,那空气里的味道就是那样的。
牡丹的爱情就象一件精致的瓷器。瓷器容易打碎,打碎的瓷器可以划伤手指。
在影片的开头觉得有点荒诞,为什么可以能够把苏州河跟美人鱼联系到一起,而且竟然后来还会说苏州河上的每一个船工都说自己看到过苏州河里的那条美人鱼。想起来,美人鱼就是因为自己心爱的王子爱上了别人而变成了大海里的泡沫。牡丹的爱情是一个童话,难道这就是这部电影要对我们说的么。
不知道,有这可能。
当牡丹从桥上跳下去的那一刻,那种茫然和无辜的表情,让我突然想起了《笑傲江湖》的结尾,东方不败掉下悬崖时对令狐冲说的那句话,我要让你内疚一辈子。不知道牡丹当时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
马达从监狱里出来,四处漂泊了一段, 最后还是回到了苏州河的岸边,难道真的就是因为仍旧摆脱不掉这个心结么。
美美和马达
……………
“牡丹左腿上有一朵牡丹花”
“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的,很多女孩子都有。”
“你有么”
“我没有,我又不是你的牡丹,我怎么会有……。(沉默)…… “如果我告诉你我也有呢……。要看看么” (解开裙子的纽扣,露出洁白的大腿,上面霍然一朵血红色的牡丹)……
“我是你要找的牡丹么”
……………。
之后,美美和马达睡在了一起, 夜里,美美问睡着的马达, “我是你要找的牡丹么”,然后睁大了眼睛等着答案。美美和马达接触的片段,是《苏》里最艳丽的一段,也许是因为美美那闪光的眼影,长长的睫毛, 浓艳的口红,风情万种的眼睛……窗外的雨声,以及那间化装室里的灯光,还有弥散着的似是而非淡淡哀愁的空气。( 演马达的那家伙的朗诵水平差到一定境界,有点破坏气氛)。听人说,偷窥更衣室的那段继承了好莱坞的摄影风格。
美美觉得牡丹是不存在的。而马达所说故事是为了她而编造的,而她就是马达要找的牡丹。美美的神情告诉我们她很享受这个故事。于是美美离开了“我”, 走的时候还挺绝情的。“我”那句话其实不过分啦, “是现在分手,还是等做完爱再分手”。在那个状况下做爱跟吻别其实是一个性质的。
可是后来我们见到美美往自己的大腿上贴着牡丹花, 用唾液沾湿手指,一下一下, 那动作很野性,抬起头时眼里含着泪水。她一直以为大腿上的那多牡丹花就是牡丹的象征。
也许要一个男人开始一段感情或是坚持一段感情, 是需要一个理由的, 我相信这个理由对一个男人会很重要。 而马达继续寻找牡丹的理由就是他希望她活着, 他相信她就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而美美不是牡丹。也许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执着会被以为是爱情吧, 当然也很有可能是。
“我”
喜欢电影在美美离开“我”之后所表现的东西。日子一天天过, 没有什么特别的忧伤,仍旧继续着工作,仍旧喧闹的人们, 仍旧有女人。一切就和《解脱》那首歌一样, “你有自由走,我有自由好好过。”
而值得一提的是歌曲的时空感处理,在开始的时候也有出现,那是周旋的 “大上海,夜上海,上海是个不夜城……”比起以往在电影中出现的音乐衔接感觉更接近直接出自头脑的声音。
马达和牡丹
马达找到了牡丹,但我更希望美美就是牡丹,也许是因为美美更象那个当年跳进苏州河里的女孩, 而真正的牡丹显得太过柔弱了。但电影中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和你所想象的结局总不会一样,比生活更难驾御,不然就是编剧的失败。然后马达和牡丹就死了, 因为喝醉了, 一个原本应该是大团员结局的电影就这么草草地给了个了段。一个童话就象一个气泡一样消失了。
“我”和美美
美美回到了我的身边, 一切好象都没有发生过。
美美问我,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找我么”
我说, “我会的”
美美问, “你会一直找到死么”
我说, “我会的”
美美说, “你骗人,这样的事情只有爱情故事里才会有。”
………
可是美美还是走了,在墙上留下了 “你来找我吧。”
记得美美在看到马达和牡丹并排放着的身体的时候,那猛的回头,苍白的脸上分明写着茫然和绝望,她从不相信童话,可是她却看到了童话的结尾。
童话永远都会有人相信,也永远会有人告诉你这只是一个童话。在这里电影与生活的差距缩短了, 它一下子显得那么真实, 美美离开了, 也许只是想拥有一个属于她的童话。 可是“我”就那么坦白地告诉你, “我宁愿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爱情”
“电影是故事是虚构,却也是另一种真实,这就是娄烨的电影主张”
求电影《苏州河》的影评
刚在豆瓣电影上找的:
娄烨是中国的第六代学院派导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满足,自我封闭,展示的社会生活面过于狭窄且脱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我选的电影是他的《苏州河》,该片2000年获得第二十九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金虎奖)、第十五届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内容,很触动,我看了好几遍,但每次都内心的感情都很复杂。二是想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手法、技巧,特别是由娄烨所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的学院派电影手法。
这部电影在国外获了很多大奖,在国内所受的关注却极小。但是这部电影和《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一样,都是很不错的大陆艺术片,这也是我选这部很冷门但是艺术性很强的电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普通摄像师,以为别人摄影为生,开头是他眼里的苏州河是穿过上海的一条肮脏的河,在河的两岸发生着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个酒吧的老板找到他,要他拍在店里游泳的美人鱼的形象。摄影师逐渐与扮演美人鱼的女孩熟识,从她嘴里得知马达和牡丹的故事。
马达是一个以送货的黑道邮递员。一次,主户让他送一个小女孩牡丹(周迅饰),这样几次后,马达与牡丹熟识,并产生了爱情。但不久马达被卷入了绑架的阴谋,绑架者企图要挟牡丹的父亲,以绑架牡丹来换取钱财。而绑架者是马达的黑道朋友,他们让马达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机绑架牡丹,马达不愿意这样做,又迫于朋友压力,只得答应。拿到钱后,牡丹知道自己被骗,绝望之下跳入苏州河,最后一句话是,她将化为一条美人鱼,从此不见踪影。马达因参与绑架也被投入监狱。
当他出来时,很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然思念着牡丹,他借送货的时间,四处打听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发现女服务员(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鱼的女孩)长的很像牡丹,就想办法与他接近。摄影师知道此事,感到马达在抢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打手将马达痛打一顿。马达逐渐明白扮演美人鱼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请求摄影师利用他与警察的关系帮助他找到牡丹,摄影师答应了他。不久,摄影师接到一瓶寄来的带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从信上得知马达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便利店里找到了牡丹。
摄影师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接到公安局的传唤,要求辨认在车祸中死去的人,马达来到事故现场,原来马达和牡丹喝了过多的沃特伽酒,在带着牡丹经过苏州河上的桥时,摩托车坠入河中,两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鱼的女孩也来到现场,终于相信了马达所说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后她也离开了摄影师,看摄影师会不会像马达一样去找她。
[故事结构]
《苏州河》的故事从结构上其实夹杂着两段爱情--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叙述者即摄影师“我”与美美的爱情,这两个故事由叙述者的叙述加以衔接。
第一个爱情: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第二个爱情: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一类在酒吧的透明水柜中表演的女优。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电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许美美这样的女子,是都市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爱情的女子。也许是曾经有过爱的伤痕,才会独自一人在大都市里谋生,生活的艰辛,使得她不得不做着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那些只是爱情故事里才有的。最后她离开了摄影师,或者是为了想验证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者只是不想继续这段所谓的爱情,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2、马达
马达不是那种很善解人意,很温柔体贴型的男子。他应该是在牡丹跳了苏州河之后,才发现自己彻底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当然他寻找牡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谅,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结永远解不开。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余生都会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什么亲情温暖的女孩子,妈妈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习以为常,直到遇见马达,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当马达欺骗了她,背叛了她的爱情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于是她才可以带着那样从容的表情跳下苏州河。即使后来他们重逢,他们也没有因为喝酒驾车而双双死去,他们还可以回到以前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苏州河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站,是开始也是结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两种人,却因为有着同样一张脸孔而结缘,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迥异,却在爱情这一问题上有着一致性,都是想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都逃不过爱情的追逐。马达是一开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爱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来他对爱情也是十分执着的,他始终相信牡丹不会死,寻找成为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
4、摄影师“我”
叙事者"我”应该不曾真正爱过,就算对美美也是,即使曾经有过爱情,也只有短暂的一刻,我们不断看到美美出门的情景,然后他等待着她归来。他无法完成马达所做的种种,因为他不是马达,他是个现实的爱情者,他知道他与美美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他最终决定放弃。
影片中的摄影师在结尾处推翻了自己在影片开始时所说过的话,美美问他:如果我走了,你会找我找到死吗?他语气不确定的回答:会的。但在结尾处美美终于走了的时候,摄影师对自己说:我将等待下一次的爱情降临。
这样的四个人物形象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各型各态的人,四种人的四种个性与对爱情的不同态度是整个影片的客观反映。反映现实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诚和纯真。
[电影分析]
许多影评盛誉,《苏州河》中的摇晃镜头、第一人称叙事的拍摄手法、两段式剧情发展,还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庆森林》中以爱情故事反映时代风貌的味道,也因此娄烨有了「中国王家卫」的美誉。而另有影评指出,《苏州河》中两个面容相仿的少女,爱情与生命因机遇而交会,更宛如奇士劳斯基《薇若妮卡德双重生命》的变奏版。下面就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 结构
整部影片绝大部分是以“我”——一个摄影师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断构成的。所以“我”的样子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苏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电影。这让我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同样是夹杂着导演的叙述,有时候,摄影机在记录别人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电影在导演的摄像镜头之下。影片的叙述者总是不紧不慢地叙述,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叙述者在电影开始便说明了.这样的结构让人感觉很干净、利落。
二、镜头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胶片给人一种粗糙的颗粒感,镜头一直在晃动中展开,旁白叙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员的语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阿司匹林》那种的旁白电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机器拍的,所以,画面的素质似乎不能太较真,有时,镜头的运动和节奏也有一点奇怪,但即使如此,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足够。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有一点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头一开始那条长镜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那不是透过镜头看一条河,那是透过一条河,看一座城市,和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爱恨。
不合时宜地晃动,焦距得拉进和推远,画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实的表现出这个故事。 依旧摇晃的画面,中长的镜头,机位跟近,特写,他的镜头感觉与贾章柯导演的长镜头刚好有个对比。惊恐的男人的脸庞有着忏悔的表情,带着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着不辨虚实嘲讽的目光。水花四溅,一切安静了,成为过去。在主观镜头的摄影机前,尽情传达的特写与剪影,成功烘托出两个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极了日本怪诞摄影师荒木经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别是拍周迅的脸时,忽远忽近,神情的变化和摄影角度的变化都为影片带来了色彩,让人不禁赞叹摄影技术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节奏很快,跳跃性强,对白简短而精炼,不拖泥带水。粗糙画面,晃动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着别人的同时也探究着自我。是窥视的姿势,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影片用摄影机记录下在河面上诸多的景象,将镜头对准城市的低层,又是用非常纪实的拍法,这个段落给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后,镜头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这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蒌叶并无意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一段历史,一种真实,他所关心的,只是破败的城市景观下一个镜像般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说两个自己感到特别震撼的镜头,一是牡丹从苏州河的桥上脱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马达掀开帷幕的一角看着美美梳妆打扮足有几分钟,两个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娄烨的才华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这两个出手不凡的画面上。
三、语言
1、对白
影片的一开始就打动了观众的心。一男一女的对话,女子的声音有些喑哑,男子的声音有些漫不经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会啊。
“会一直找吗?”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会。
“你撒谎……”
这是《苏州河》最开始的镜头。也是影片的主线。
然后是导演开始一段意味深长的陈述:“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然后依然是旁白,把你带入这部哀伤的电影之中。
2、语句
(1)、“我知道一切不会永远, 我想我只有回到阳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爱情故事会继续下去, 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也许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精髓所在吧。这应该是现代人的选择吧。我不喜欢他的选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像马达寻找牡丹一样,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问遍所有能问到的人,来寻找自己迷失的爱情。虽然马达只是个混混,信誓旦旦的说要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最后只做了运输工人中的一个,虽然牡丹也只是个普通的扎两只马尾,穿红白色运动服的普通女生,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马达可以用以后几年的时间来寻找她,寻找离开的爱情,就已经足够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费精力会寻找自己的爱情,现代人的爱情观是和马达的爱情相违背的,却与叙事者有着相似,这是不是种对爱情的一种迷失呢。曾经,我们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的搜索。
(2)、“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尽管娄烨在创作该片的时候看起来是十分自信的,不过那种通过摄像机进行的叙述方式和自以为是的旁白总让人想起过去的苏童的小说。不过,总体来说,在国产影片当中,《苏州河》属于比较成熟的那种,故事讲得不沉闷,旁白和对白也很适合喜欢王家卫的朋友们的口味,所谓一不小心成了“经典台词”。
(3)、“如果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吗?”
听到这句话,突然觉得女人是愚蠢的,当她们相信爱情的时候。 就像美美一样。 当她不相信马达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她享受着这个故事。当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溃了。 美美渴望牡丹那样的爱情。 于是美美离开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是她寻找真正爱情的努力。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只是逃避罢了。 而她留下的字条,只是她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美美是女人。 愚蠢的,脆弱的,神经质的女人。她的选择似乎让我看到自己和身边很多人似有似无的影子,选择离开,选择出走,无非是离开暂时的一个自己,结果我们还是我们,回头来想,不知道我们恋上的是那个人,还是爱上了爱情。
[电影主题]-----关于爱情
苏州河是娄烨展现才华的力作,不论是镜头还是涵义,都是上乘之作。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爱情的真实性和持久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特别是放在现在来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苏州河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
美美离开了我,留下一张纸条,“如果爱我,来找我”。显然,她震惊于马达和美美的爱情,并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够延续同样的浪漫。但是,作为叙事人的“我”正如片头中所表现的那样,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续前缘;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为他觉得,一切都不会永远,美美的离开未尝不是解脱,他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这个结尾显示了导演的才华,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爱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结局构思的很巧妙,相当具有独特性,和影片的开头相呼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然而什么是爱情,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可以感觉,但无法说明。娄烨注意到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回答,但是给出了一个建议: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也许爱情这个问题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赎形而上、深刻、严肃,可这并不能否定它
是一种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谁能回避思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恐怕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是个自大狂,或者可以说,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之一的爱情抱有空前的轻蔑态度,不知道这种轻蔑是出于本能的自负,还是出于有意识的敌对。
曾经,我们在一个街头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极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习惯在众人中寻找那个人的影子,而往往会一眼就看到对方,然暗暗喜悦。爱一个人,哪怕不说话,也可以一味去爱,或者只说一句,那么便是铭心刻骨的。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整个城市的搜索,还是像最后一样,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它只能告诉我们爱情有什么,以及我们向爱情发问。你是愿意继续你的爱情故事,还是等待下一次的爱情。每个人都能在内心里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许根本不许要答案。我想关于纯粹的爱与期待,旁若无人的找寻,或许只是怀念而无计可施。苏州河见证这一切。
这是我最近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影片。在我眼里,它完全可以与西方电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阳光下,它的音乐,它的摇摇晃晃的镜头,它的漫不经心而又 忧伤的对白,那条很脏很美极温暖也极亲切的苏州河一直在我心中荡着,与我纠缠着,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记在我的笔下,当然,此刻,这记载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苏州河》这部电影的名字也许并不重要,也许河流,只是一种隐喻。或者是某个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断,或者是我们生存的某些空间,在那里,我们相爱,痴迷,缠绵,激越;在那里,我们背叛,悔恨,痛苦,绝望,;在那里,我们变老,然后死去……
河童之夏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河童之夏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童之夏观后感1 洁白的雨云漂浮在天空,渐渐飞过我们的头顶。你突然沉默了话语,抬头仰望天空。当我有一丝不安,不禁寻觅着你的目光,才知道那一刻的你,早已下定决心。还以为我们能一直相伴,哪怕四季更替流转。不过无论相隔多么远,我们的心都紧紧相连。时刻牵挂着你的人,就在这个地方。真希望你在适合你的天地,能够常伴欢声笑语。只要有一天你身陷痛苦,我就会去见你,飞越这片时空,在那遥远的夏天。 ——题记 看到这部动画片已经是很早的时候了,一直都记忆犹新,它带给了我最真的东西,让我我心动心疼到心痛。这是一部让我看到流泪的动画—— 《河童之夏》 康一捡到化石的时候是盛夏,当把化石浸入水中后,出现了一个尖嘴巴黄头发一身绿色的小河童,因为小河童“咕”的叫了一身,所以被取名为小库。小库告诉康一一家,他的爸爸被武士砍了一只手而丧命。几百年来他一直被埋在地底下,而家里其他成员也接受了小库,小合同成为了康一家的秘密。而好景不长,小库最终被人类发现,迫使小库参加了电视节目,却发现爸爸的残肢被展示出来,小库开始惧怕人类仓皇而逃。故事结尾康一将小库含泪送去了他该去的地方,一人一河童依依不舍的分别,并相信都会好好过,永远也不会忘记彼此。 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触动我心扉,诠释者人世间最纯最珍贵的东西,小库有着最单纯的眼神,最纯净的心,渴望的也只是最简单的安稳,却在这号称拥有万物的人间寻找不到。 人世间充满爱我们都感觉的到,可是这世界在不断变化着,在淹没着这些最真的情感,不仅让人们自己受到一次次的伤害,也对这个偌大的世界上的其他生命造成了致命的威胁。也许对我们来说这个曾经不够丰富的世界而变化成如今多科技化拥有财富是美好的,然而对于其他无辜的生命来说,这是可怕残忍的。人们的做法太偏激太自私太不顾后果,金钱利益蒙蔽了人们的双眼,没有好好想过其他本该和我们拥有一样权利的生命们。他们也需要空间需要爱需要呵护需要尊重。 也许河童只是童话里的人物,我却宁愿相信它们不存在,都不想在看到悲剧上演血腥的屠杀。 河童呵,若你们是真的存在,别再惧怕,别再冒险,去属于你们的地方吧!过好属于你们的生活! 河童之夏观后感2 河童之夏是一部日系小清新风的动漫,也算是很久以前的了,如今再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想哭。简朴的画风,耐人寻味的细节,是这部《河童之夏》较其他日漫优秀之处。好的日漫好像就是这样,让你看清现实的黑暗的同时,忍不住深爱着这世界。 之前我看过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在造型上,《河童之夏》可以说是高度还原了,既有妖怪的丑陋,也有一种别样的蠢萌。河童是妖怪,但是看完整部电影,我只想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世界上最黑暗的,也莫过于人心。 小咕是河童是妖怪,也是孩子,还是没爹没妈的孩子。小咕的父亲请求官大人不要把河童赖以生存的龙神沼改造成稻田,但未果,且惨遭杀害。可他在面对康一一家的时候,依然坚持善良,单凭这一点,他比人强千倍百倍。全片最温馨的时候,就是小咕和康一一家安稳生活的时候,没有记者没有摄像头,没有铺天盖地的舆论和质问。只有凉凉的夏风,康一和小咕沐浴在阳光下,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只有夏日的蝉鸣,和昆虫窸窸窣窣的声音。影片初始的美好往往是为了后面的悲伤而铺垫的。好的影片通常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接下来小咕所遭遇的一切,从记者不断的穷追不舍,直到名叫大伯的狗被车撞。不得不称赞的是这部动漫对情节节奏,张力的把控,一系列的连环事件,越来越给人压迫的感觉,将人的难过和童趣怜悯推至高潮,化为泪水释放出来。这些悲剧,何尝不是现实的缩影呢?又无一不是人性的丑陋呢?鲁迅曾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在《河童之夏》中,就是伤害一个孩子,暴露出人性的负面。 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人性之贪婪、无情、虚伪、可笑、愚昧。在河童心中,最重要的是一条鲤鱼,而在人类心中,绝对没有利益的终点。 人类从我们这里抢走水和地,然后是风与天空,连神的居所都要据为己有,作为交换,人肯定要失去灵魂吧。 这是小咕在康一一家人面前说的话。 从什么时候起,人类不再敬畏自然,所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恐怕早就只剩下关乎利益的索取与掠夺。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再友好的那一刻,人类就已经交换了自己的灵魂,剩下了贪欲和麻木。 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灵魂了吧?连这都交出去了,我们已不再是造物者最完美的杰作。 河童之夏观后感3 河童之夏是一部日系小清新风的动漫,也算是很久以前的了,如今再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想哭。简朴的画风,耐人寻味的细节,是这部《河童之夏》较其他日漫优秀之处。好的日漫好像就是这样,让你看清现实的黑暗的同时,忍不住深爱着这世界。 之前我看过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在造型上,《河童之夏》可以说是高度还原了,既有妖怪的丑陋,也有一种别样的蠢萌。河童是妖怪,但是看完整部电影,我只想说,世界上比较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世界上比较黑暗的,也莫过于人心。 小咕是河童是妖怪,也是孩子,还是没爹没妈的'孩子。小咕的父亲请求官大人不要把河童赖以生存的龙神沼改造成稻田,但未果,且惨遭杀害。可他在面对康一一家的时候,依然坚持善良,单凭这一点,他比人强千倍百倍。全片比较温馨的时候,就是小咕和康一一家安稳生活的时候,没有记者没有摄像头,没有铺天盖地的舆论和质问。只有凉凉的夏风,康一和小咕沐浴在阳光下,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只有夏日的蝉鸣,和昆虫窸窸窣窣的声音。影片初始的美好往往是为了后面的悲伤而铺垫的。好的影片通常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接下来小咕所遭遇的一切,从记者不断的穷追不舍,直到名叫大伯的狗被车撞死。不得不称赞的是这部动漫对情节节奏,张力的把控,一系列的连环事件,越来越给人压迫的感觉,将人的难过和童趣怜悯推至高潮,化为泪水释放出来。这些悲剧,何尝不是现实的缩影呢?又无一不是人性的丑陋呢?鲁迅曾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比较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在《河童之夏》中,就是伤害一个孩子,暴露出人性的负面。 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人性之贪婪、无情、虚伪、可笑、愚昧。在河童心中,比较重要的是一条鲤鱼,而在人类心中,没有利益的终点。 人类从我们这里抢走水和地,然后是风与天空,连神的居所都要据为己有,作为交换,人肯定要失去灵魂吧。 这是小咕在康一一家人面前说的话。 从什么时候起,人类不再敬畏自然,所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恐怕早就只剩下关乎利益的索取与掠夺。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再友好的那一刻,人类就已经交换了自己的灵魂,剩下了贪欲和麻木。 对于人来说,比较重要的,莫过于灵魂了吧?连这都交出去了,我们已不再是造物者的杰作。
河童之夏观后感800字
【第1篇】 “《河童之夏》?咦,不对呀!应该是海豚之夏吧?”我自言自语道。“哎,这孩子,整天都在沙发上一胡一思乱想些什么。”一妈一妈一摇了摇头,不满地抱怨道。原来,《河童之夏》是一部电一影!我兴奋得来了一个前滚翻,就光着脚丫,满怀希望地坐在了小电脑的面前。 “那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只见在黑漆漆的背景中,两只妖怪在扭一动着它们那奇特形状的身躯,我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我看见了一只大妖怪和一只活泼可一爱一的小妖怪坐在翠绿而柔软的草地上,痴迷地望着满天一闪一闪的繁星,觉得无比快乐和幸福。可是,人类却要破坏这里唯一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小妖怪的爸爸为了保护这里的水源,它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人类还 将它的一只胳膊砍了下来,还 夺取了它的生命。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可怜的小妖怪埋一进了坚一硬的石头堆里…… 几百年过去了,一个名叫康一的调皮的男孩被小妖怪的化石绊倒了许多次,他气愤极了,拿起化石摔在了结实的石头墙上。“啪!”化石裂成了两半,小男孩惊喜万分,因为他得到了一块稀有的的化石。 康一像飞似地狂奔回家,一进家门康一就打开了卫生间的水龙头,把那块珍贵的化石泡在水里。这时,一妈一妈一和好奇的妹妹悄悄地来到了他的身后,她们发现了这块化石。这时,化石上面的小妖怪开始努力地转动身一体,一妈一妈一和妹妹被吓得脸色苍白。终于,小妖怪离开了石头,渐渐地苏醒过来。它长着金黄色的头发,在它的头顶上一根头发都没有。它有一张小鸡一样又尖又短的嘴。小妖怪长着深绿色的皮肤,从远处看,牛还 以为它是青草呢!“哇!好可一爱一!”我瞪着眼睛呆呆地望着它,眼珠差点儿蹦到电脑里去。 最有趣的就是康一的爸爸喝酒时的事情了。一个寂静的夜晚,小酷(因为小妖怪总是“酷,酷”地叫唤,所以给它起名叫做“小”酷)和爸爸玩完相扑后,爸爸大口大口地喝着酒,好像非常享受。小酷看见了,口水就像小河一样“哗啦哗啦”地往下流。爸爸小心翼翼地问:“你想尝一尝酒的味道吗?特别好喝哦!”小酷赶紧激动地点了点头。“在你的头皮上倒一点儿酒吧!”爸爸悄悄地试探着问道。爸爸谨慎小心地往小酷那光滑发亮的头皮上倒了一些辛辣的白酒。就在那一瞬间,小酷的脸开始微微发红,过了一会儿他的脸就变得像刚被烧红的烙铁一样,大家都担心地望着小酷。小酷醉醺醺地唱道:“滴滴滴啦啦啦!我向神仙保佑你……”我听了开怀大笑起来,笑声是那么清脆,那么响亮,打破了整个屋子的宁静。忽然,小酷晕倒了,他像一根木棍直一挺一挺地倒在了地毯上!它只觉眼前一黑,就没有知觉了……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将小酷送到了康一的卧室里。 看哪!我的眼泪像石头一样,重重地打在了我的腿上。我是为什么而哭泣呢?大家别着急,听我慢慢解释。 记者每天每夜等待着康一的家人将小酷送出来给他们亲眼看看。于是,康一和他的父母来到了电视台。一个男人从幕后大模大样地走了出来,从他的背影望去就像一只有着绅士风度的企鹅。小酷吓了一跳,原来,他是杀死它父亲的那个人的后代!”“我的祖先给过我一条河童的胳膊,我想给大家看一看。“我想看!”小酷高声叫道。那个人打开了盒子,一条脏兮兮的干巴巴的胳膊放在里面,在这只胳膊下面垫着一块儿柔软的绒一毛一垫子。小酷拿着肥皂在那条胳膊上面擦一拭着,突然它撕心裂肺地喊道:“爸爸!”所有的人都惊讶地站了起来。小酷惊愕地张着嘴巴,一串串珍珠似的泪珠从它的眼睛里流了出来。 我的心一阵紧缩,小酷好可怜啊!我拿着一毛一巾,一遍又一遍地擦着眼睛。“小酷,你好可怜,人类是非常讨厌的动物。如果当初那个人手中没有刀的话,你的爸爸就不会受到伤害了。”我难过极了,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面安慰小酷。看着小酷那副可怜的样子,我的心都碎了。 电一影结束了,我懂得了我们不应该伤害无辜的动物,在那些残忍的人类的内心深处一定蕴藏着一些美好的极为珍贵的感情,让我们大声地对他们说:“不要再伤害那些可一爱一的动物了!” 【第2篇】 《河童之夏》官方如何评论这部动漫我不清楚,它带给我的感动和反思让心情有点沉重。现在想来本片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是康一背着小咕找河童——骑着单车欢快的行驶过田野,车轮碾过路面上的光斑,迎着风和一阳一光前进。目的简单又纯粹,于我这个在长大过程中经历和背负不少莫名包袱的人而言,感受到的是一种干净的轻一盈,这种久违的“轻”,让人泪落。先记让自己感动的:4个片段 剧中片段1:小咕爬上铁塔的高处,放眼望去,没有绿色的植物与流动的河水,都是人类的石头,到处都是人。小咕对爸爸的断手说:“爸爸,这里已经哪里都找不到没有人类的安静地方了,简直就是人类的巢一穴一”。 片段2:小咕离开前,康一家为它践行,在饭桌上小咕道:“爸爸说过,人类从我们这里抢走水和地,然后是风和天空,连神的居所也占为己有。做为一交一换,肯定要失去灵魂吧。”片段3:康一用包包背着小咕骑着自行车行驶在乡下被太一阳一照到发白的小泥巴公路上,路路两旁的田地里种满了绿油油的稻谷。太一阳一下,不低的一温一度让夏一的脸上蒙了一层薄汗,不过依然很一精一神。片段4:“今天能找到河童就好了”。小咕在背包里露出半个脑袋,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很气馁. “康一。” “诶~” “回去吧。” “啊~!” 康一难以相信地急忙刹车,扭头看小咕。 “不用找了”。 康一停好车看着低落的小咕挨着它蹲在路边。“可是……,座某童子说的话是不是真的都不知道,好好找的话一定……”。 小咕转过头,一双眼睛明亮又清澈。 “康一,我们的同伴是不说谎的,只有人类会说谎。” 以上是感动,而反思——人类因物质需要而破坏了空气、土地……。通常,会认为这是人类自我毁灭的行为。却也不尽然。 正因为有各式各样“需要”的心理做为动力,人类才一点点的与其他生物区别开来。大自然,是双面的,看多了灾难片的后遗症导致我更怕它的残酷。自然所谓的“美”,是具有唯心主义的“人类”进行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但人类只有在解决一温一饱的前提下,才有条件审美。那试想人类没有那么多的“需要”,如果地球上没有人类,而是善良的河童霸占世界?它们虽然这会儿不建房子修工厂,可人类也只是现代才工农业发达的呀,很长一段时间人类都没那觉悟与能力去破坏地球,而且河童不也一样吃肉么?这也是“需要”呀。那鱼就不可怜?好吧,不把片中iQ与人类相似的河童跟低级生物的鱼相提并论,非人类的河童没有“人一性一”的贪婪,总有“河童式”的贪婪吧?需要就是索取。 在最后,动漫的结尾小咕带着爸爸的手臂来到欧桑家后面森林中的河边,对着河祷告祈求河神宽容。我又想,如果不吃呢,从一开始就没有胃,并不需要以进食的方法补充能量,所有物种都和谐相处,那……那该会是何等乏味没有生机的景象。 是现状成就了如此的“美”和感动吧,没有黑暗的衬托,一阳一光是没有那么一温一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