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有几个故事?
小说《城南旧事》有5个故事,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小说《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作品主题介绍如下:《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是着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作者介绍: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林海音擅长于表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的爱情婚姻问题。她的笔,近乎固执地游戈于这一领域,不断地挖掘、探索、思考。努力地从爱情和婚姻这一面古老的镜子里,反映历史的变迁与时代风云的起落,或正面、或侧面地映现出清末民初直到抗战以后中国社会的风貌。构成了一部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婚姻史。在这部形象的妇女婚姻史中,她写大家庭里妻妾的复杂关系、小妾的卑下地位;写烈妇贞女们不可为人所道的苦恼。写被遗弃的女人的凄清哀怨;写包办婚姻下的扭曲心灵;也写从旧道德里挣扎出来的女性的甘苦。这些题材和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少见。从许多前辈大师如鲁迅、郭_若、郁达夫、巴金的作品里,我们不难寻到这类人物的姐妹。但是,林海音有她独具的艺术个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南旧事
1983年上映的电影有哪些?
综述1、1983年上映的电影《城南旧事》,是一部改编自女作家林海音同名小说的中国剧情片,由著名吴贻弓导演。2、影片1982年公映后,在海内外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三项大奖,以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等奖项,该片是“文革”结束后中国内地第一次在国际影展中获得大奖的影片。《城南旧事》人物简介1、英子,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善良、聪明、大胆,5、6岁的小女孩。生活在北京胡同里,以充满童真的眼光观察着世界,关注着她周围的各色人等。最终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爸爸因病离世,英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2、秀贞,惠安馆痴傻的疯女人秀贞与英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的帮助下,疯女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然而,命运弄人,秀贞母女相认的晚上便惨死在了火车轮下。3、兰姨娘,父母的朋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爱情。爸爸对兰姨娘日久生情,小英子撮合同住家中的德安叔与兰姨娘,事成后两人相约离开。4、宋妈,英子的奶妈,是个朴实的乡下人。宋妈几年前撇下孩子来到英子家中伺候,却收到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卖给别人的噩耗,宋妈含泪离开。5、爸爸,喜欢过兰姨娘,最终因病去世。
1983年上映的电影有哪些?
1,《第一次》1983年香港电影,是俞凤至执导,张国荣、翁静晶等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了香港三对年轻男女的青春烦恼故事。2,《新蜀山剑侠》改编自还珠楼主的奇幻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是由徐克执导,元彪、郑少秋、林青霞主演的奇幻武侠电影。影片讲述了南海派剑客丁引欲消灭肆虐的血魔却被其附身,狄明奇等人为拯救天下苍生而到天刀峰寻找李亦奇女侠与紫青双剑的故事。该片于1983年2月5日在香港上映。3,《奇谋妙计五福星》是由洪金宝执导的动作片,洪金宝、岑建勋、吴耀汉等领衔主演。该影片是“五福星”系列电影中的一部,讲述了茶壶、死气喉、凡士林、卷毛积及兰克司同日出狱,并决意改邪归正,同组清洁公司。其他上映的电影:1,电影《龙腾虎跃》是成龙的早期作品,在片中成龙与惠天赐饰演失散多年的兄弟,故事继续以报仇为主线,兄弟二人联手对付天地双煞,电影中当然亦少不了精彩武打场面,扣人心弦。1983年老电影。2,《最佳拍档之醉街拍档》剧情讲述意大利黑手党为替“白手套”报仇,派高级杀手“黑手套”来港刺杀改邪归正的金刚,并顺道进行一批砧石买卖。在海底城里进行交易时,“黑手套”发现了卧底的黑猫等,于是用机器人黑霸追杀,黑猫则以小神通敢死队反攻,于是一场大战展开。1983年老电影。3,《少林传人》是1983年邵氏电影公司出品,著金牌武术指导唐佳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三部导演作品之一。王晶编剧,狄龙、尔冬升、白彪主演,黄培基、元彬、元华、李海生、江全,加上唐佳自己共六大武指联合设计动作。4,《天蚕变》是由鲁俊谷执导,徐少强等人主演的一部武侠片。影片讲述了云最后练成天蚕功,清理门户,为父报仇的故事。
城南旧事的观后感
城南旧事观后感(一) 今天下午我们初一年级组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城南旧事》。 这部影片我已是第三次观看,没想到,一些情节还是深深得打动了我,我不禁流了眼泪。 当我看到妞儿不堪忍受后爹后妈的毒打,在一个大雨天找到英子,在英子家撸起袖子裤子让英子看她身上的伤时,我抑制不住自己,眼睛湿润了。不禁为的妞的不幸遭遇感到不平和同情。 妞和英子同龄,可妞就因为母亲秀贞没有结婚就生了她,家里嫌名声不好,刚一落地就被扔到齐华门儿底下。父亲在她没出生时就被警察抓走了,从小被他人领养。当英子在父亲的教导下一笔一划的练习写字时,妞却只能跟着爹去唱戏赚钱。当英子躺在爸妈怀里撒娇时,妞却因为唱不好戏,而被爹打。就连玩也只能是偷偷的出来。这是何等的不同啊!可怜的妞儿在英子的帮助之下终于找到了亲生母亲,母女终于团聚。可是,善良的小英子哪里会知道她竟将妞儿送上了绝路。疯子秀贞不禁没给妞带来幸福,反而,母子俩双双惨死于火车之下。 也许,这样对疯子秀贞和女儿秀贞来说是一种解脱,从此不再受这人世间的痛苦和折磨。然而,死亡,对于大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何况是对六岁的英子?她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还总是回忆起两人的样子。 另一个情节是那个偷东西的青年在告诉英子自己的家境和不得已而做贼后失声痛哭。一个大男人在一个小孩面前掉眼泪,这不是他不要尊严,而是这个社会不给他要尊严的机会。谁不想体体面面的生活,若不是为生活所迫,万不得已,谁愿意去做贼?他也有做好人的愿望,不然,怎么会问一个小孩子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 最后一情节是林家的奶妈宋妈和影子的弟弟的对话。弟弟不让宋妈走让她抱。宋妈说:“我不走,我不抱小栓子,我抱小弟弟。”说着说着宋妈嘴一撇眼泪下来了。 看到此处,我再也忍不住掉下眼泪来。自己在外挣钱辛辛苦苦这么些年,连家都舍不得回。整日抱着别人的孩子,却不能与自己的孩子相见。这是何等的揪心和痛苦?她让丈夫在家好好照顾孩子。可直到现在瞒不住了,丈夫才告诉她儿子小栓子早在几年前从她这儿抱回去不久就淹死了,女儿也被他卖了,无法找到。我也是一位母亲,一日不见孩子就如隔三秋。可想而之宋妈怀里抱着人家的孩子,自己的俩孩子一个都没了。这对于一个她而言是一种多么沉重的打击啊! 难怪连小英子都冲宋妈的丈夫说了句:“恨死你”! 这件事对小英子触动也很大,看到宋妈痛苦的发木的脸。她很同情宋妈,悄悄的走到宋妈身边拽拽她的衣襟。也许她想安慰宋妈,可是又不知怎么做。于是,只说了句:“宋妈”就投在宋妈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英子就在这样一些似懂非懂的经历中逐渐长大。这样的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也只有英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能遇到。而今的孩子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样的童年了。然而长大却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愿我们大家都好好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 城南旧事观后感(二) 我不是一个喜欢回忆的孩子,因为我的过去平淡得很,没有刻骨铭心的痛,亦没有甜意缠绵的趣——而今日看到《城南旧事》,居然难得地被陷入了回忆—— 剧头是一行骆驼队,铃铃的响声悠长响远,一个大眼睛的女孩随铃止而止,随骆驼的咀嚼而咀嚼。爸爸,为什么骆驼要挂一个铃铛呀?那是为了阻止狼的偷袭。不对,骆驼翻山越岭不带点响声,那岂不闷死了?呵呵,也许你的想法更美。女孩的善观善问,忽得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自己——妈妈妈妈,为什么你的眼珠里有我的人像呢?傻孩子,本来就应该有呀,我也能看见你眼珠里的我呢!不对!它是在提醒我们时刻要注意形象,要有自知之明呢!哦,呵,对对对…… 胡同口有一个女人,一个寻找她女儿的女人——别人都说她疯了,孩子们都怕她,没有人同情她,这时小英子来了,她非但不怕这个疯女人,还和她交成了朋友,小英子听她和她丈夫的故事,听小桂子的长相,一起晾小桂子爸爸的衣裳,一起用指甲草染指甲——红色的指甲红得绚烂——那可是饱含着爱与思念的颜色呀!(m.tzhqw.com)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染的粉红色指甲,伸开十个指头兴奋地亮给妈妈看。妈妈当时用肥肥的手拢着我的手,对着阳光转来转去,一边说着好漂亮呀,一边又心疼地说,指甲油质量合格吗?对指甲好不好呀?—— 看到小英子认识的厚嘴唇的人,我竟有些高兴起来——不是我没心没肺,是因为影片反映了事实,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是被逼偷窃的,那说明人本性是好的,那我们便有了更多转危为安的机会,社会便会更美好。 说到小英子一直不明白宋妈为什么舍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侯别人——我小时候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把我自己舍在家里在,去为别人执勤。这都是童年的幼稚罢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美好起来。 片尾五分钟内没有任何声音,那丛树反复闪烁了七次,供我们回忆。 后注:此文是美江2011年3月5日看完《城南旧事》写的一篇观后感,老师的评语:很好的文章,放在博客上呀!美江在家里生病,而我则刚刚发现美江的这篇文章,发在这里作个纪念! 城南旧事观后感(三) 水珠从一片翡翠般的叶子上流过。是疾步的,只一眨眼功夫,不留任何痕迹。事情好像未曾发生,却总觉得心里有一条河在缓缓流淌。 这短暂的瞬间,或许你未曾注意。但人的一生中,或许唯有这一刹,是最真、最纯、最令人铭记于心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耳边又萦绕起这曲骊歌,我的思绪随着那片叶子飘去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城南…… 那时的小英子才刚满6岁,她的童年与我是不同的。简陋的四合院、冬日残阳下的骆驼队、对她无微不至的的宋妈、身世凄惨的同伴妞儿、会馆门口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地里的'善良的小偷……这些独特的人、景、事,都曾在小英子的童年中出现过,最后也都随着她童年的消失,一起消失了。 普希金曾经说过:“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电影悲暗的基调让我体味不出幸福与快乐,而年幼无知的小英子身处的那个年代,有很多事她是弄不明白的。但这些事却变成了小英子的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她与疯女人秀贞结为了好朋友,并且辛辛苦苦帮她找回了女儿,可谁会想到母女两人刚一团聚就走向了死亡——惨死在火车轮下,英子为此十分伤心,火车排除的股股浓烟占据了整个画面,我不由得燃起了心中的悲痛。英子在草地里遇见了“那个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出来偷东西,而英子并不知道他是小偷,认为他是一个好人,最后却因自己的行为暴露了他的行踪,导致“那个人”被逮捕,英子为此迷茫又伤心……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曾经是那么的真实,现在却早已消失,是他们支起了英子短暂的童年。而现在,这些事、这些人,都随着电影画面的运动变得鲜活起来。简陋的四合院、冬日残阳下的骆驼队、对她无微不至的的宋妈、身世凄惨的同伴妞儿、会馆门口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地里的善良的小偷……这些人、这些事,不过转瞬,不过是英子一生的一段插曲,有的甚至连插曲也算不上,但他们却为英子留下了些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或许只有英子自己才能体味得出吧。 电影的结尾,小英子的父亲因患癌症英年早逝,更是将影片的悲伤推向高潮。她的父亲去世后,与她朝夕相处的宋妈也被丈夫牵着小毛驴拉走了,这个悲伤的故事就此结束。 水珠从一片翡翠般的叶子上流过。是疾步的,只一眨眼功夫,不留任何痕迹。事情好像未曾发生,却总觉得悲伤化成了一条河在心里缓缓流淌。 城南旧事观后感(四) 总觉着自己不是个喜欢回忆往事的人,没有保留记忆的习惯,也没有儿时的老友可以叙旧,况且,有知觉的岁月何其得少,老停留在回忆里,作什么?直到与学生一起看了《城南旧事》。 总觉着混沌中的童年,没有门前澄澈的小溪,没有月夜篱下的蛙声,没有夏日老槐树的荫蔽,甚至没有呼朋引伴采蝶去,应该是忘却了吧!直到看了《城南旧事》。 觉着忘却的东西,觉着忘却的那些人那些事,却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的某个角落里,此刻竟像潮水一般慢慢涌来。觉着了无印象的童年,觉着早已消褪殆尽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脸,此刻竟又鲜活起来,仿佛就在眼前。其实每个人记性都一样好,只是芸芸如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失落了那把钥匙,无从开启罢了。庆幸有《城南旧事》。 一个孩子的眼眸,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给这世界蒙上一层梦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挣扎与苦痛,在孩子的眼里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生命本来的模样。疯子也好,贼也好,贫穷也好,富庶也好,在孩子的眼里,丝毫不带有任何人间烙印,她的眼里只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间的。 不禁觉得好笑,我们苦苦纠结的有关人本的思考,其实早有答案,因为人人生来就有一副纯净的眼眸,只是我们听任它一天天蒙尘而锈蚀了。悲哀么?有点,亦不尽然。敏感如孩子,我们又何以沉浮在这世上?麻木与世故是成长的代价,少有人能逃离这样的宿命,何况大多数是欣欣然的。 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惊异:作者和编者何以能葆有这样清澈的眼眸,让年轻如我亦觉出自己的衰老?他们在现实中是否也这般率真,压抑或戴着面具?孩子般率真的人,多是不入世而短寿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童年的回忆大多是片段,因为不懂人世离合,因为无力探究世事纷扰,只能听任一切随缘而来,又随风而去。仔细想想,又有几个童年玩伴可以交代明了他们的今昔。这样的别离,比起成年之后,犹更痛切,因为多数只能留作一生的回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这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这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这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看《城南旧事》吧,如果你累了,倦了,想念母亲的怀抱了。你想要的,她会给你。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一个有关童年的玫瑰色的梦。梦犹酣畅,人已远离。
城南旧事观后感
《城南旧事》:
记得年少时在语文课本读过《城南旧事》,时过多年,里面出现的两句让我至今还记得的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在我历尽悲欢离合,世事沧桑后,那两句话竟变得如此的刻骨铭心。最近在网上购买了《城南旧事》重温,竟然捧书戚然,为之泪下。
作者林海音以一个童稚的孩子看待悲欢离合的视角,英子童年一直都在离别。
英子在惠安馆初遇名叫秀贞的”疯子“,别人都躲着秀贞,唯独英子经常找她玩。秀贞和英子聊了好多之前的事——六年前秀贞与借住的北大学生思康相恋,在思康收到电报——他母亲生病了,他匆匆赶回老家,此后了无音信。离别时她已经有了身孕,生下来的孩子,被秀贞她妈在齐化门城根遗弃了,从此她变的疯疯癫癫。这些年她都在找她的孩子——小桂子,叮嘱英子看见了小桂子就叫她回家。在机缘巧合下,英子发现妞儿竟是小桂子,带她与秀贞相认。秀贞赫然见到妞儿时,她从未有过的清醒,她确认眼前那个妞儿就是小桂子,一个母亲多年的思念与期盼在那一刻得到了解脱,她们紧紧拥抱了在一起。为了逃离北京,逃离这伤心的地方,秀贞和小桂子匆匆赶火车,也许是火车太快,也许是这夜晚太过黑暗,她们的生命随着火车声戛然而止,这世间让她们牵挂的繁芜也画上了句号。
英子在这场离别中得了感冒,年幼的她初尝离别之苦。西厢房的小油鸡,井窝子边闪过来的小红袄,笑时的泪坑,廊檐下的缸盖,跨院里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鱼缸,墙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原来思念是如此的痛!英子爸爸告诉她,都会慢慢忘记的。
徙宅忘痛,英子搬了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调皮的两个野孩子把球踢到了废弃的空房子,他们要英子过去捡,在空草地找丢失的球时,她只看到了一些物品(钳子、铜盘子、桌毯、绸衣服),无功而返。过了几天英子听见妈妈对爸爸说这天几闹贼的事,那片空草地在眼前闪了下。英子还是惦记着那个球,她向那个空草地走去,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和英子聊了好多话,叮嘱她别和别人说看见过他,他还说他是好人。但年幼的英子分不清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像她分不清楚海跟天一样。她想起看相李伯伯说过的话,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相。某天,英子看到收买破烂的挑子又停在隔壁家,她知道那个奇怪的人又在空草地上了。英子找到他,他和英子聊起了他弟弟的事,他说他弟弟是好学生,年年考第一,长大毕业了要漂洋过海去读书。但他很惭愧,他们娘儿仨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又莫名其妙说了句,走到这一步,也事非常得已。他说的这些心事,英子并不完全懂。在举行毕业典礼那天,英子唱着离别歌欢送毕业同学,六年级毕业的同学她一个都不认识,歌词的意思她也不懂,面对离别,泪水却爬了上眼眶,英子是多么讨厌着离别啊!即使是一群陌生人。在宾席上她看到一个熟悉的人,是之前在空草地遇到的人,那个考第一名的是他弟弟。
英子又跑去空草地找他,但是没看到他,悲伤的情绪又漫上心头,英子有种随着时事境迁他不会再来空草地的感觉。她想起她曾经拥有过一个朋友,别人都说她是疯子,她很怕将来像疯子那样地和他离别。英子在地上捡到一个小铜像,她随便拿在手里,走出去。在大槐树遇到一个戴着草帽的男人,那个人问英子手里的东西哪来的?英子指着空草地,就回了家。在一天下完雨,英子又忍不住朝空草地跑去,英子终于看到他。他问英子有没有动过包袱,她说没有。他好像感觉到了什么,送给英子佛珠,是他奶奶留下的,并再次强调他不是坏人。也和英子告别,英子不知道这一别就是永远。 英子到学校取暑假作业回到新帘子胡同路上,看到人很多,听别人说贼捉到了。英子看到他,也怕看见他,随着他手被白绳子捆上,两人从此被一条白绳子隔开,英子又和一个不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人离别了。
最近出红差的人特别多,有土匪强盗,还有闹革命的学生。德先叔是北大的学生,和英子老爸喝洒高谈阔论,很合得来, 但英子对他没有好感。英子家又来了一个人,是施家的兰姨娘,英子很喜欢她,因为她可以常常带英子出去玩。兰姨娘在英子家住了一个礼拜,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好不快乐!直到那天,英子爸爸和兰姨娘在床上抽烟,英子爸爸对着兰姨娘打情骂俏来,这一幕被英子看到了,难过的心流了泪。英子想起了爸爸在日本吃花酒的事,想起了妈妈和她说兰姨娘曾在风尘地方住过,他们是刮男人的钱,毁男人家的坏东西。那天英子看到那样的事,觉得使妈妈和她受了委屈,喜欢兰姨娘的心,打了大大的折扣。英子早上路过,被兰姨娘叫住 ,问英子和她爸爸讲话到半夜的四眼狗,英子说是德先叔。英子和兰姨娘说了很多恭维德先叔的话,又到德先叔屋聊起兰姨娘,有意凑合两人。英子有着同龄人未有的成熟与机灵,陪他们逛莲花灯、送书、看电影、逛花园,看着他们手牵手。德先叔兰姨娘要一起走了,做了一桌子菜,英子爸爸喝了好多酒。英子家都出来为他们送行。英子想哭,也想笑,看着马车扬起一阵阵滚滚灰尘,就什么看不清了。
前几天,一个叫宋妈大婶的小伙子,过来找活做,宋妈问她孩子小栓子的事,听这小伙子吞吞吐吐的,宋妈还是不放心,寄了一封信出去。宋妈丈夫骑着驴来了,英子把他称黄板儿牙,可是没带孩子过来。宋妈叫英子过去小红她们家玩,英子从小红家回来后,看到宋妈蒙着脸哭,英子不知所以。听到妈妈说小栓子死了,丫头送了人。宋妈成年和英子叨劳的小栓子和丫头子都没有,这对一个母亲来说太难受了。听黄板儿牙说丫头送给赶马车的,宋妈跑遍北京马车行,都查无音讯。英子妈妈叫宋妈重新生一个,跟他回去,明年再回来这里,宋妈应允下来。宋妈再三再四地嘱咐英子妈妈要照顾好孩子们,嘱咐英子不要欺负弟弟。一大早,英子看着陪伴自己好多年的人要离开了,宋妈坐着驴背上,黄板儿牙拍着驴屁股,跟着驴走,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英子要毕业了。英子爸爸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病了,也无法参加英子毕业典礼。院里大盆的石榴和竹子英子爸爸都没有好久上麻渣,英子爸爸是多么喜欢花,总要买很多花,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在毕业典礼上,英子听着同学们唱的送别歌,英子哭了。她想起宋妈,想起兰姨娘四眼狗,想起蹲在草地的那个人,他们各自叮嘱她的话。这些人随着英子长大都没了影子,跟着失去她的是童年。英子拿着刚发下来的毕业文凭回了家,她有不好的预感,怕赶不上什么事似的。进了家门,四个幼小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小板凳上玩。英子看到旁边的夹竹桃散散落落,没长成小石榴子掉落盆底,。花落人亡两不知。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说她爸爸已经....老高说不下去,叫英子到医院劝劝她妈,这里就数她最大。旁边瘦鸡的妹妹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年幼不知愁滋味,这里属于她最大了。英子从未有过这样镇定,这样安静。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好,英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童稚的英子经历过多次离别的哀愁,有的只是短暂的相聚,有的是多年的陪伴,有的生离,有的是死别,离别这可怕的怪兽总在催促着英子长大!人是因为相聚而长大,还是因为离别后而长大呢?在人生这趟列车上,有的人上车,有的人下车,没人能够陪伴你永久。离别仍人生常事,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带给你的回忆。有些回忆能让你反反复复思念好多年,它不停地拨弄你心中 那根弦,让你肝肠寸断。如昔人说:“春花残,雀声碎 萧萧冷雨落地悲 芳草心,恨风随 最不忍是离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