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熔炉

时间:2025-10-09 19:17:10编辑:小松

我所理解的《熔炉》

孔侑在《釜山行》中的表演不可不谓完美,一个父亲在灾难来临时难免会将所有的求生希望留给女儿,而做出一些“自私”的行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人,面对灾难时爆发的超能量。

然而看完《熔炉》,才能知道真正的人,我们,生活中每一天,面对发生的每一件事,有关的无关的,尽力的不尽力的,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渺小。这才是真实的人,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才是现实,残酷,是现实的止痛剂,一次一次麻木裂开的伤口,只为某天,你可以心安理得活着。

从导演选择的题材来看,是奔着人性去的,敢做敢言的很多,但敢像黄东赫一样安排剧情的少之又少。全片的正能量来自于近似自欺欺人的安慰,电影最后友真说,我们不应强逼改变世界,但拒绝让它去改变我们的本性。这是近乎放弃的妥协,一次次的失败,到最后接受残酷的现实,依然被这个世界无情的改变着,直到有天面目全非,才意识到原来无形中早已改变了本性。试想友真四五十岁时,是否还可以坦然说出这番话,不可能,那时候,她只会笑着叹着气说,年轻时,我也做过一些疯狂的东西,我也努力过。抗争锅,但我最终选择了接受世界的安排。

纵观两个小时的剧情,每一段都充斥着压抑的气息,从对真相的接触,到侑利对性侵的回顾,到三上法庭的抗争,到案件的宣判,到剧终——“目前,部分施暴者已经复职,法院裁决已终结”,虽然留有希望——“未挖掘真相的工作仍未停止”,但我们已料到结局,在这个伪装的自由的世界,权利,永远只是上位者的自卫武器。

我以为电影只是带给人们欢乐的东西,我以为那些自以为知道真相的人永远不应该揭露真相,我以为那些“幸福”的人永远不应受到打搅,我们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不止一次的提醒着我们,唯有安静的活下去,唯有坚持自己的信仰,才能得到宁静。面对罪恶,我们要抗争;面对不公,我们要申诉;面对失衡,我们要大声疾呼,然而少有人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很难哪怕是起到一点的作用。我希望的我们,是有坚定的信仰,是把善的作为自己的标准,是努力的做规则的制定者,然后才能保护想要保护的人。

这让我想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伤的事情。研究生一年级评奖学金的时候,我作为研一唯一一个发表过两篇论文的学生,没有评上奖学金,而评上的人却是让我们所有人都不耻的一个男生,原因是他的绩点高,而我写的论文由于第二作者,不作为加分项目。那一刻,突然心灰意冷,所谓的世态炎凉也不过如此。每个人在人生的每段时间,都会为既定的目标顽强的努力着,而认可不是为了所谓的荣誉,只是一种肯定,当所有的努力变成了别人的否定,那么我们从二十岁便可以养老去了。中国人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尤其人心,莫过如此,所谓简单莫过人心,真诚、真心,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只是谁也不敢做第一个,每个人都面临着“囚徒困境”,最终每个人都选择伪装自己这一最坏的结果。以致于QQ、微信这些社交软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面对陌生人的坦诚,面对亲近的人的伪装,明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却是抱着望梅止渴的心态,做着没有结果的事。科技的越发达,随着骗子的手段不断升级,负面新闻的不断爆出,于是,人们终于开始,不再相信任何人,那么,他们相信自己吗?相信个屁,一个相信自己的人,首先必定告诉自己,真心,是件很简单的事。还记得小时候学的文章吗,那只鸟,那句话,“信赖,往往可以产生奇迹”,当这个社会进入人人自危之时,便是崩溃之日。

于是论及人性,说到底是近乎无的东西。论及现实,说到底是所有人的伪装。妥协,为什么妥协,不是一两个人的妥协,是千百万的妥协,当大家都选择了接受现实,便再无改变的可能。当警察选择镇压民众,他们只是一种暴力手段。当人群选择旁观,我想到的是一群吃草的羊,看着被狮子扑到的同伴而淡定坦然。当人类选择用妥协来维持生存,我相信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物种来拯救地球。

《熔炉》中男主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被告的威逼,到导师的利诱,到母亲的责备,最后律师的背叛。他最终说服了母亲,“如果我视而不见,我就不是一个好父亲”。帮凶,当面对暴力、不公、罪恶而无动于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帮凶,你喜欢罪不责众,很好的理由,因为你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里无意讨论人性,因为我说过,人性没有善恶之分,你所有的行为都是你的世界观。然而,这确实是一部反应人性的片子。它反应的不是善,也不是恶,它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只有你坚持自己的善,才能带给一些人温暖,只有你相信一些美好的事,纵然无力改变世界,至少可以保护身边的人。那么,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与这个世界、与生活做一个妥协:我愿尽力去做一个善的人愿每一天,我所关心的、爱的人们幸福安康,免受不公、罪恶的伤害。

片名《熔炉》,意即我们在社会的熔炉里,必将被同化,唯有信仰,才可以成为熔炉中的杂质,异类但精彩。


电影《熔炉》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哲理?

正如熔炉这名字一样,看过之后让人觉得痛苦焦灼,压抑的人喘不过气来。再看熔炉之前,也有了解过韩国的类似的事件。像素媛、蚯蚓等等.....但是真正的看完熔炉之后,让我浑身充满了一种无力感,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并且我们总是对一些事情感到不满足,总觉得不尽人意。殊不知我们从一出生就已经要比很多不幸的人幸福了。 一:勇敢的为弱者发声。看过熔炉之后,我很想为那些不能开口说话的孩子们发声,我也想像那位女警官一样,像那位老师一样,去发声。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熔炉》这部电影让我感到了深深的压抑,这部影片没有像往常的电影一样,有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圆满结局,而是留给这个世界深深的痛惜邪恶竟然战胜了正义,坏人仅仅受到一点点惩罚。 二:保持生的希望。这正是熔炉带给我们的遗憾,正是这份遗憾表达了对这个世界黑暗面的鄙视与控诉,正是这份遗憾将以往一切看似圆满实则阴蔽的丑陋不堪的遮羞布撕下,将正义与寻找光明路上的奋斗旅程袒露在人们眼前。三:敢于与坏人作斗争。《熔炉》之于我,之于我们,都是一种劝诫,世界加害于我们的,不要忍气吞声,应当以光明的方式正义和公平需要无数鲜活生命的献祭,而且还是一刀刀凌迟处死。真的,人们真正难过的不是坏人们怎么虐待孩子,而是影片开场那句”改编自真实事件”。 或许我们不是受害者,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我们却不能成为一个施暴者,更应该为那些弱者发声,帮助他们,把他们从无尽的深渊中拉出来。

《熔炉》电影讲了什么

  1、电影《熔炉》以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描述该时间所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2、《熔炉》是根据孔枝泳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影片由黄东赫执导,孔刘、郑有美、金贤秀、金志映等主演。

  3、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该影片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也因此得到了韩国人民的高度重视,更是成功登上韩国催泪电影榜。片中成人世界的冷漠、高傲、虚伪化作一双双魔手摧残着孩童的肉体与心灵。

  《熔炉》电影反映出社会真实的很多现象,让很多观众有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思考,如果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电影。


电影熔炉结局是什么

《熔炉》结局是孩子被强制送走,徐友真和姜仁浩分别继续为人权和正义奔走,加害学生的教职工没有获刑,聚在一起嘲笑姜仁浩等人,庆祝自己无罪释放。

从一开始,这家聋哑人学校就有很多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歪,校长和教导主任这对双胞胎兄弟贪污受贿,对学生施行性暴力,还压迫各教职工同流合污。这些教职工也不是善良之辈,见校长如此邪恶,都遵从了校长的想法,整个学校变成了奴隶社会,教职工就是土霸王,学生就是被压迫的奴隶,毫无人权。

学生天天被教职工迫害,只有新去的美术老师姜仁浩愿意帮助同学们脱离苦海,可姜仁浩和徐友真人微言轻,抵不过校长和警察勾结多年的情分”,根本不是校长等人的对手。姜仁浩带着孩子离开学校,准备起诉校长讨回公道,可姜仁浩将证据交给法院,法院迟迟不回应,开庭时却不肯给校长惩罚,两位主谋被判六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一年,其他人毫发无伤。

这对两位主谋来说相当于没判刑,缓刑一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最后的六个月监禁还是个未知数,一群恶魔在KTV庆祝胜利,称正义必定胜利”。这个消息对姜仁浩和孩子们简直是晴天霹雳,对方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却什么惩罚都没有,那些惨死的受害者冤屈无处伸张,活着的人有口难言。

全民秀的弟弟因加害者惨死,可害死弟弟的人安然无恙,民秀接受不了这个结果,拉着其中一位加害者卧轨自杀了,因为这件事,政府不同意姜仁浩带着剩下的孩子生活,孩子被强行带走,姜仁浩和徐友真还坚持为孩子们伸张正义。


上一篇:罗莎卡拉乔洛经典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