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为什么被大部分人批评?
1.不符合扶贫事业现实逻辑。沃德乐和哈扎布兄弟应该是住在新房中,依靠五保户补助、帮扶单位援助、雨露计划补助等经济来源在校园学习,贫困儿童是重点照顾对象,必须要保证他们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而剧中展示的兄弟俩背井离乡,还在少管所待了一段,留下案底的、不符合目前的扶贫工作应该成就的结果。2.不符合年代环境。2015年的孩子不可能让脏成剧中那样,剧中的客观环境和主观人物过分夸大,陈导展现的应该是一个二十年前的内蒙,拍的是他当知青那个时候的偏远农村,什么用脸盆盛饭、骑马赶路,都是他几十年前经历过的。而且内蒙的孩子独立得很早,自己出来打拼的特别多,好吃懒做不自食其力的很少。3.脱离了正常的逻辑的主线。剧中对留有案底的人物角色太多光环,并且还安排到航天城,最后看到这两位是直接混进了回收班,而且能接航天员回家,航天英雄还给他们道谢。两名少年骑着马在国家专业车队中穿行,看到抬担架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失误,瞬间冲到宇航员身边,帮忙抬起担架,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拦着。虽然没参加过这种大型活动,但也知道这种活动大概率是要清场的吧?他们居然能骑马在车队间穿梭?行,就算不清场,两个身份不清不白,一看就知道不是工作人员的人,突然冲到航天英雄面前,居然没有一个人拦着?4。剧中旗主角色设定不符实际。作为一个5000元都拿不出的退休旗主,却可以拿出三匹马!我绝对相信这是陈导当年下乡的时候的个人生活体验,但是陈导不知道的是,现在是2019年了,一匹马光是一年的饲料都不止5000元了。他们三可以骑着三匹马驰骋在茫茫戈壁,身后跟着我们国家最精锐的科研团队。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为什么被大部分人批评?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被大部分人批评的原因如下:一、剧情生硬。非得把扶贫和航天两块结合起来。而且剧情与《悲惨世界》开篇相似,很有违和感。二、人物刻板单薄。田壮壮饰演的干部太过套路,整个感觉像“17年”走出的人物。故事和人物很难让人有代入感。剧情简介《白昼流星》主要讲述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并将镜头对准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一对少年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壮壮饰演的退休扶贫办主任后,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更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见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昼流星”,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和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