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的结局是什么?
袁承志闻讯大惊,急忙赶下山去救李岩。\x0d\x0a\x0d\x0a路上,袁承志所见所闻仍是民间疾苦,百姓的凄惨遭遇,一个老妪痛哭斥责李岩,他编的歌谣都是骗人的。百姓更唱出了“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瞎,——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的愤怒吼声。眼前的乱世景象让袁承志心灰意冷。\x0d\x0a\x0d\x0a途中,袁承志又巧遇到当年在山宗大会上救下的张朝唐主仆,原来两人当日千辛万苦来到广州,遭抢带花,已经盘缠用尽,主仆二人无奈,只好打工赚取船票钱。后来听说闯王得了天下,太平盛世重临,两人又想进京博取一番功名,可惜——\x0d\x0a\x0d\x0a袁承志安顿主仆二人由手下兄弟照顾,自己继续飞奔。\x0d\x0a\x0d\x0a追捕李岩的正是李岩好友刘芳亮。两军对峙,闯王的部队眼看就要自相残杀。\x0d\x0a\x0d\x0a袁承志及时赶到,但是此时的李岩却泰然自若,劝他反闯王的有之,劝他拥兵自立的有之,李岩笑而不答,他问袁承志的意见,袁承志愤而说出“不降朝廷,不跟闯王”的十六字方针,李岩称袁承志终于成熟了。\x0d\x0a\x0d\x0a袁承志孤身去见刘芳亮,劝说刘放过李岩共同去劝说闯王收回成命。刘芳亮无奈,因为他与李岩多年的兄弟,情义并不比袁承志差,但是闯王对自己也已经有了相疑之意,所以才命自己来追剿李岩。袁承志十分悲愤,唱出了那首“老天爷,你年纪大”的歌谣,一时间三军之内,纵情高歌,这些铁血男儿,个个潸然泪下!\x0d\x0a\x0d\x0a袁承志回报李岩,劝说李岩归隐田园,独善其身。李岩却笑着答,若是早可以走这条路就好了。为了不导致更多的死伤,李岩以袁崇焕为榜样,愤而自尽,其妻红娘子殉夫亦死。\x0d\x0a\x0d\x0a金蛇营的弟兄们都知道李岩是袁承志的好友,也知道李岩是李自成的大功臣,现在李岩无辜而死,众人不服,甚至要为李岩报仇!——眼前的这一幕场景,在当年就曾经出现过。当年的袁崇焕无辜获罪,在狱中写信给祖大寿,眼前的情景似乎就是历史的重演。说到底,这些人中原本就有山宗旧部,和明朝官兵,本来就看不起李自成,现在李自成作出了这样的事情,岂能不群情激奋?\x0d\x0a\x0d\x0a袁承志当然不能让自己的部属去攻打李自成,自己更没有争天下的野心,此时更兴出了归隐之念,于是下令,将金蛇营解散,为兄弟们安排好了退路。\x0d\x0a\x0d\x0a袁承志询问张朝唐主仆可知道那个葡萄牙军官送给自己的那份海岛地图的送在,张朝唐很清楚,可做向导,袁承志于是提出,愿意随自己出海的人都可以出海,不愿意出海的人则去寻找自己的道路。\x0d\x0a\x0d\x0a处理完金蛇营的事务,此时的袁承志万念俱灰,国仇家恨,儿女私情都涌上心头,袁承志再次来到父亲的坟墓之前,讲述自己的心声,希望得到父亲的指引,向父亲辞行。而为父亲守墓的佘仆却为袁承志道出了历史的真相。“兴,百姓苦;亡,百姓苦。”\x0d\x0a\x0d\x0a不想袁承志在这里竟然遇到了木桑道长与阿九。而更让袁承志揪心的是,遭此国破家亡惨变,阿九已经看破红尘,为了斩断与袁承志的孽缘,已经出家落发!为了抚慰怒气勃发的青青,阿九含泪脱帽。看到此情此景,袁承志如受重击。\x0d\x0a\x0d\x0a原来阿九在清兵入关的危难之际,被木桑道长所救,木桑知道阿九的身世与袁承志的情感,又感念当日的舍命相救,加上阿九此时已经落发,决心为尼,所以木桑道长就决定收徒。木桑知道袁承志一定会来给父亲扫墓,所以在佘祥林那里等待袁承志的到来,最后果然等到了。木桑想随袁承志出走海外,但看到青青的样子,恐怕阿九会遭受委屈,所以只好与袁承志分道扬镳,而袁承志与阿九也就不得不黯然离别……\x0d\x0a\x0d\x0a只是佘仆决计为袁崇焕守墓到底。袁承志十分感动。\x0d\x0a\x0d\x0a袁承志远走海外,做一个化外之民,另开一片新天地。\x0d\x0a\x0d\x0a字幕:三百七十年后,佘家人仍在守卫袁崇焕的墓园……全剧终
碧血剑的主角是谁?
明 末 崇 祯 年 间 , 朝 政 腐 败 , 忠 臣 袁 崇 焕 遭 陷 害 , 被 判 诛 九 族 , 其 子 袁 承 志 ( 林 家 栋 ) 幸 得 江 湖 怪 杰 金 蛇 郎 君 夏 雪 宜 ( 江 华 ) 所 救 , 被 送 上 华 山 学 艺 。 宜 为 报 血 海 深 仇 , 独 闯 盗 贼 世 家 温 家 堡 , 被 困 受 伤 , 但 将 温 家 女 儿 温 仪 ( 吴 美 珩 ) 掳 走 。 仪 为 温 家 恶 行 感 内 咎 , 对 宜 由 怜 生 爱 , 缔 结 良 缘 。 温 家 五 老 为 夺 藏 宝 图 , 掳 劫 身 怀 六 甲 的 仪 , 女 儿 温 青 青 ( 欧 子 欣 ) 诞 辰 之 日 , 宜 被 五 老 挑 断 手 筋 , 仪 被 活 埋 枯 井 下 。 志 长 大 成 人 , 欲 下 山 报 仇 , 机 缘 巧 合 下 获 得 宜 留 下 的 金 蛇 剑 、 金 蛇 锥 、 金 蛇 秘 芨 , 及 宜 暗 藏 的 藏 宝 图 , 练 得 一 身 好 武 功 。 青 自 幼 受 五 老 荼 毒 , 甘 被 利 用 , 为 夺 宝 藏 图 , 对 志 穷 追 不 舍 , 后 被 其 侠 义 行 为 感 染 , 心 生 爱 慕 。 宜 曾 与 三 帮 四 寨 结 怨 , 志 因 得 其 真 传 而 遭 围 剿 。 志 义 释 青 竹 帮 程 帮 主 , 岂 料 程 事 后 被 金 蛇 锥 所 杀 , 遗 孤 阿 九 ( 佘 诗 曼 ) 遂 声 讨 志 , 志 怜 惜 其 柔 弱 无 依 , 对 其 攻 击 处 处 留 情 , 九 亦 对 志 暗 生 情 愫 , 惜 九 之 真 正 身 份 为 志 仇 人 之 女 -- 崇 祯 女 儿 长 平 公 主 , 两 人 自 出 娘 胎 便 注 定 要 成 为 敌 人 ......。
参考: tvcity/drama/drama1/bloodsword/story/index
男主角:袁承志 女主角:温青青
好多人会觉得系袁承志, 但我个人就认为系袁承志、(温)青青、阿九和何(铁手/惕守), 而金庸先生则在后记中话系袁崇焕及夏雪宜!
参考: 个人感想、《碧血剑》后记
金庸自己有讲过是袁崇焕(唔知序or后记) 又由于佢并没有在书中正式出现过,所以才有了书中的附录来讲述佢的生平 但一般人没有看过这,所以才认为是袁承志 其实袁承志只不过是金庸表达袁崇焕的手法
参考: 碧血剑
袁成志(真有其人)
参考: 碧血剑
1. 袁崇焕 2. 袁承志 3. 金蛇郎君 2007-03-29 12:59:28 补充: 其中袁承志为主主角
参考: me
碧血剑中袁承志要刺杀谁?怎么回事??
看看介绍吧.
明末,社会动荡,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东北的满族部落却开始崛起,举兵南侵。蓟辽督师袁崇焕屡破清兵,击毙清太祖努尔哈赤,后被崇祯皇帝下狱,半年后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所杀。袁崇焕之幼子袁承志为报父仇,苦练武功,拜华山“神剑仙猿”穆人清为师,在华山之巅习武十年,博采武林诸家之长,加之偶得武林怪杰“金蛇郎君”的剑学秘籍,学成身法奇诡的蛇剑之术,武艺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后,以一身绝艺征服了众多武林豪杰,调解了数起武林中的恩怨纠纷,他武艺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诚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拥戴为七省盟主。当时正值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威大振,势如破竹,承志为报父仇杀皇帝,带领群豪帮助闯王李自成拦劫官银、筹集军资,屡挫官军,并与入侵清兵浴血奋战。
“金蛇郎君”之女聪慧美丽的温青青对袁承志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跟随他走南闯北,患难相依,度过了多年征战生涯。后来,袁承志协助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闯军军纪败坏,奸淫掳掠无所不为,闯王亦沉淫于美酒女色,甚至听信谗言杀害了袁承志的挚友——忠心耿耿的李岩。清兵入关后闯王溃不成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转瞬惨败。袁承志意兴萧索,与青青及当日一同征战的众豪杰飘流海外,赴异域重辟天地。
《碧血剑》中袁承志的父亲是一个英雄,那么现实中的袁崇焕为何会被说成是叛贼?
袁崇焕确实是叛贼,他固守孤城,还向崇祯提出“五年平辽”,实际上却把从百姓那里征讨来的银两粮食卖给蒙古,蒙古人也会把粮食卖给后金人,最终帮助敌人度过了天灾,而自己国家民不聊生。袁崇焕的成名之战是宁远大捷,这场战争是明军第一次战胜后金军。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宁远战争靠的是坚固的城墙和大炮,事实上就是纯粹防守,杀敌数量很少。袁崇焕为了鼓舞士气,夸大一下战绩,也无可厚非。主要的问题就是他向崇祯提出了“五年平辽”计划。这是一个很宏远的计划,让崇祯忽视了深处灾期贫弱的国情,搜刮巨款,全部用于辽西战事。袁崇焕清楚他只有守城的能力,却要许下收复失地的诺言,可能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既然提出“平辽”,至少试着去进攻一下吧?可惜他完全没有,他手握兵权,上任后除了进度缓慢地修几座城外,一直按兵不动。而崇祯相信了袁崇焕的远大理想,居然要求所有地区足额交税,甚至灾民们也要归还前朝拖欠的税款。之前安居乐业的稳定局面不复存在,民不聊生,流民四起。这些无数农民的血汗钱和救命的粮食,国家财政收入的70%,国库存量的50%以上,都握在袁崇焕的手里。然而袁崇焕却开市卖粮,他表面上是把与蒙古交易,但蒙古和后金的私下交易众所周知,经过转手,粮食都成了后金人的口粮。袁督师用国内带血的民脂民膏,帮自己的敌人们吃饱喝足、捱过天灾,准备下一次对明朝的进犯。同时,辽东毛文龙的东江镇,严重缺粮,士兵们已濒临要饿死的地步。最后才导致了国家的衰弱,这样的人确实是该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