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如今被降级的是哪一个行星?
冥王星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扩展资料:对冥王星地位的辩论随着2006年8月24日IAU决议的出台进入关键阶段。IAU决议列出三个条件,符合这些条件的天体可被视为行星:1、该天体的轨道必须围绕太阳运转;2、该天体必须有足够的质量通过自身引力成为球形;3、该天体必须清理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冥王星的质量是其轨道上其他所有天体质量之和的7%,因为无法满足第三项条件。(地球的质量是地球轨道上其他天体质量之和的170万倍)IAU进一步决定将同冥王星一样无法满足第三项条件的天体认定为矮行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冥王星
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如今被降级的是哪一个行星?
是冥王星。1930年,美国的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质量与地球相当。由于观测技术的发展,在整个20世纪,冥王星的质量估计值都在向下修正。1948年进行的计算,使冥王星质量下降到了大约火星的质量。1976年的观测使其质量不会超过地球质量的1%。1978年,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的发现,使冥王星的质量首次得以正确测量,结果大约是地球质量的0.2%,直径也降到2376.6千米。从1992年起,发现了许多与冥王星相同体积的天体,这表明冥王星仅是柯伊伯带天体的其中一员。这使它的行星地位成为争议,许多人质疑冥王星是否应该与周围天体一起考虑还是分开考虑。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了一项决议,为“行星”一词创建了正式定义。根据该决议,将太阳系中的物体视为行星有三个条件:1.天体必须绕太阳公转。 2.天体必须足够大,才能通过其自身引力形成球形。更具体地说,其自身的重力应将其拉成流体静力平衡所定义的形状。 3.天体必须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区域。由于冥王星只符合行星定义的前两条,不符合第三条,因此因此被踢出大行星行列,降级为矮行星。冥王星
太阳系中为什么只有八大行星而没有第九大行星?
原因如下:九大行星是以前比较流行的说法,但是自从2006年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召开后,投票将冥王星降为矮行星,从此以后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其他几十颗比冥王星更大更重的星球也没有挤进行星的行列,太阳系变为了八大行星,而冥王星降级成为了矮行星。八大行星的特征: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液化气体构成,体积和质量比类地行星大很多,距日较远,密度小,位于小行星带之外,有光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和质量居前二者之间,距日最远,主要由固化气体构成,密度同样居前二者之间,表面温度较低,有光环。木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足够把另外七颗行星都装进去。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有着淡蓝色的光。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的星球。因为在金星上从来不下雨,所以全年整个星球都布满了灰尘,非常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