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之谓道

时间:2025-09-27 18:17:51编辑:小松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什么意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本性,按照本性去办一些事情就叫做道,遵循道修养自身就叫做教化。出自《中庸》。
整句话中“天”的意思既包含自然的天,也包含了形而上的哲学内涵。“命”的意思是赋予。“率”的意思是遵循。“性”的意思是天性。“修”的意思是修养、整治。“教”的意思是教化。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什么意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意思是秉承天命,天人合一。此话的译文为:“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顺着本性去做事叫做道,人们培养并遵守道叫做教化。”这句话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指导作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理论产生的一个源头。这三句话是《中庸》的开端。理解这个开端是我们进入《中庸》的关键。在这里,“天命之谓性”就是说,人类起源是天之所造,是天的一部分,他所含有的特殊性即人性,是与他的知识(生来就有,区别于动物的天性)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指出人本身就是一个“仁”。这个“仁”,以他的知识为特征,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萌发的种子,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率性之谓道”就是说你先把我们的自己的人性的那点事给琢磨明白了之后,你就能够想明白该去做什么事,你才能够去顺着本性去行事。“修道之谓教”结合刚刚所说的这个道。就是儒家思想认为,如果我们不去进行相关的思考和修炼,那人生一定都是迷惑的。《中庸》的后世影响《中庸》是儒家经典,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位于“四书”次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中庸是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庸》在西汉时被戴圣整理并编入《礼记》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儒道合一、佛道流行的时代新趋势,有学者把儒家的“中庸”与道家“无为”联系起来,为“尚俭”立据,但影响有限。如刘劭在《人物志》中将“中庸”作为一种极高德行来推广,把“中庸”列为最完美之“情性”。据记载,当时伴随着佛家“格义”学说的流行,还有引佛家义理释解“中庸”的著作出现。

上一篇:怎样评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