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不好听怎么办
1、每个人的说话的声音的音色音调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说话声音。
2、说话声音好不好听。有一些主观因素。每个人说话声音好不好听,也有一些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取决于声带的情况。
3、声带是人体说话的振动器,声带的松紧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的音色和音调声带。
4、如果过紧,就容易出现声音很尖锐,不好听。这时候如果能做手术,把声带的松紧度往下调整,声音就会比较好听。
5、反之,如果声带过于松弛,说话声音就过于低沉,也会不好听。这时候,就要把声带给调整紧一点,这时候声音就能比较恢复正常。
声音难听怎么办?
一 声音通过训练完全是可以变好听的,这不是奇迹,这是逻辑。声音难听,不是你自卑的理由,声音难听,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完全是可以改变的,很多同学认为这会很难很难,甚至只能等待奇迹的到来,否则也只能带着这幅难听的声音过一辈子了,不要这样给自己受限,没有谁注定就必须要声音难听,要用逻辑来思考问题,不要用莫名其妙的玄学来思考,只要你的声带没问题,没有受过损伤,完全是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气息和发音的方式,来实现声音变好听的逻辑。二 没有变不好听的声音,只有不愿意改变的人。 人活着需要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有希望才愿意去努力,正如声音的改变,也一定要给自己希望,在前行的道路上才能披荆斩棘,不要总是用固化的思维来定义自己,你只要愿意去改变,你的声音完全可以变得好听有磁性,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认识一位声音行业的高手老师,她每天晚上都会在网上免费开课分享播音配音声音美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老师讲的通俗易懂,也很适合零基础的同学来学习,尤其是对于想改变自己声音的同学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载体,有空可以去听听,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只要付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何乐而不为呢?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如果连这你都懒得去尝试,我也只能说,呵呵了。自己都没有心情去改变,谁还能改变的了你呢?那只能听天由命了吧。想听这位老师晚上课程的同学,可以到老师的喂新(谐音):开头的一组是:m8 后边的一组是:tata,把以上两组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即可。改变是需要迈出第一步的,是需要尝试的,在井里,永远只能看到那巴掌大的一片天,跳出来,你会发现,海阔天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三 保护好嗓子,才能用好嗓子发出好声音。 1、提前做保养 在喉咙还没开始觉得疼的时候就要提前预防,做好保养工作。正确使用嗓子,不用动不动就随便大吼大叫,有一些人喜欢k歌唱得很大声,这是不好的。尤其当你是在青春期的时候,要是更加不注意嗓子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在变声期的时候让嗓子落下毛病。2、 适当锻炼身体比如晨跑是最好的了,既可以提高肺活量,利于发声,保护嗓子,因为我们发声如果利用肺部来发声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因用嗓子过度带来的伤害。此外,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不会轻易患上感冒,一感冒就很容易得咽喉炎。有咽喉炎的人要及早治愈,避免炎症引发其他疾病。3、多喝水保护好嗓子平时一定注意多喝水,水是最好滋润嗓子的食物,经常不喝水的人嗓子容易干,而且也会容易发炎,所以经常说话的人尤其做老师等行业的人一定要多喝水。4、少抽烟抽烟对嗓子的危害特别大,所以,最好是少抽烟或是不抽。 而且经常夜里吃东西尤其是路边摊的人或是晚上喝酒的人都会导致嗓子很痛苦,尽量避免这些事情。5、吃梨子梨子润肺清火,消痰降火。梨子对嗓子有很好的保护。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辛辣的、刺激性大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气管、喉头与声带。 在冬天的时候不吃过烫的食物,在夏天的时候不吃过冷的食物。 不要吸烟,喝酒。 尽量吃一些软质的、精细的食物。平常要注意休息,不能让嗓子过度劳累,要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能熬夜。要注意用嗓子的力度,切勿大喊大叫,讲话的时候,可以慢慢来不用那么急切,这样都是会伤害到嗓子的。四 每天声音训练的60分钟方案,开始你的表演吧。 (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衣-----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卷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27)转舌:8*8拍,1分钟。 (28)弹舌:30秒。 (29)d本音:60次,1分钟。 (30)da音:60次,1分钟。 (31)da-----da-----da-----da------;60次,1分钟。 (32)g本音:60次,1分钟。 (33)ga本音:60次,1分钟。 (34)ga-----ga-----ga-----ga-----:60次,1分钟。 (35)ge音:60次,1分钟。 (36)ge-----ge-----ge------ge-----:60次,1分钟。 (37)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38)数数儿:一口气数10个八拍,3 次,3分钟。 (39)数数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气数3到4个回合。2次,2分钟。 (40)数数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口气数下来,2次,2分钟。 (41)数枣儿:要求尽可能一口气数20个以上枣儿,2次,2分钟。 (42)数葫芦:要求一口气数20个以上葫芦,2次,2分钟。 (43)喊操:变换节奏进行,2分钟。 (44)绕口令:任选10段,10分钟。 (45)有针对性的语段或诗词片段练习:10分钟。五 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 首先是打开口腔,播音发声比生活语言口腔开度要大,打开口腔要有提起上腭的感觉,同时下腭要放松,上腭的提起和下腭的放松可以适当的加大口腔容积,为字音的拉开立起创造条件,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来实现的。1.提颧肌,(颧肌的颧是颧骨的颧)提颧肌不是做成微笑的状态,而是颧肌稍有紧张的感觉就可以。颧肌提起的时候,口腔的前部以及上腭的顶部有展宽的感觉,同时我们的鼻孔也会略为张大,同时唇,尤其是上唇会感觉到紧贴牙齿,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这样容易发挥力量,这样对吐字的清晰明亮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打开牙关主要是指双侧上后朝仰,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这样做也是为了加大口腔的开度,丰富口腔共鸣。 3.挺软腭,是抬起上腭后部的动作,可以加大口腔后部的空间,同时减小鼻腔出路的入口,以避免声音过多的灌入鼻腔而造成浓重的鼻音。放松下巴也是为了打开口腔,打开口腔,上腭并不能打开,只有下腭依靠关节可以打开,而且只有放松才能打开,下腭的紧张会使舌骨向后上方移动,牵动喉头上起,使声音通道变窄,把字咬死,喉部肌肉不正常的紧张,会造成发声的紧张吃力,加重加快疲劳感。 4. 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第二个要领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力量的集中。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是指声音集中的重要的一环,而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主要表现在唇和舌上,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处,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的主要原因,舌的力量集中首先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缝线上,另外无论是发辅音还是发元音,舌的有关部分力量要集中,这样声音才能集中,如果力量分散,声音也就散了;声音散,缺乏力度,字音含混不清,唇舌无力是主要的原因,而发声的时候唇舌不用力就是当前生活语言以及播音发声当中的时髦通病,我们必须认识到双唇是发声的最后一道关口,唇的力量集中,双唇贴住上下齿,不但可以改善画面形象,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为双唇松弛形成唇齿之间的腔体造成的湍流,使声音干净明亮集中,而舌在普通话所有音素当中,除去辅音当中的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 以外,都和舌的运动有关,而在音节当中更是全部都有舌的积极活动,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舌的运动的控制是吐字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5. 绕口令(喷口)练习 1. 出南门奔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向南,面铺门口挂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向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 2. 河里有只船, 船上挂白帆, 风吹帆张船向前, 无风帆落停下船。 3. 一颗星,孤零零,两颗星,放光明。三四五六许多星,照得满天亮晶晶。 4. 大米饭喷喷香,我们大家都来尝。吃得快吃得饱,不把饭粒掉桌上。 5. 母鸡骂小鸡,你这笨东西。教你咯咯咯,你偏叽叽叽。 6.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小华没有来,给他留一个。 7. 排排好,排排好,小狗小猫做早操。花鹿姐姐喊口令,一二三四做得好。 8. 这是蚕, 那是蝉, 蚕常在叶里藏, 蝉常在林里唱。 9. 出西门走七步,拾到鸡皮补皮裤。是鸡皮补皮裤,不是鸡皮不必补皮裤。 10. 我家有个肥净白净八斤鸡,飞到张家后院里。张家院有个肥净白净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我拿他的肥净白净八斤狗赔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11.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12. 打南边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手里头拄着根崩白的白拐棒棍。 13.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14.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标兵怕把炮兵碰,炮兵怕碰标兵炮。
为什么人在听到自己的声音会很难受?为何会这么难听?
随着社交软件推出了语音功能,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别人耳中才能听到的自己的声音。相信很多人在听到自己的声音时,都会觉得非常别扭,甚至有些人特别讨厌自己的声音。奇怪了,为什么我们竟然会嫌弃自己呢?实际上,这需要从声音的本质讲起。声音其实是一种波,波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像外太空这样高度真空的环境,都是无法传播声音的。而我们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物体,都是可以传递声音的,只不过有效果好坏之分。当我们对别人说话,或者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声音的传播过程是这样的:说话人的喉咙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到听话人的耳朵,经由外耳、耳道和鼓膜,最终才会听到声音。而在说话时,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虽然也要用到同样的器官,但是中间的传播过程有些不同,是由声带振动,然后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振动,综合的振动作用在我们的身体内传播,然后才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叫做骨传播。而且,由于低音调的声音在身体内的传播要比空气容易得多,所以你听到自己的声音要比别人听得更丰富、更清亮一些。相比之下,别人听你说话属于空气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振动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微观粒子的影响,导致音调、音色等发生改变。传播模式的不同,最终导致听到的声音不同。换句话说,你说话的真正声音,只有你自己知道,其他人都不可能知道,他们听到的都是被空气改造后的声音。因此,世界上每一个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都会和别人听到的不一样,这是人体结构和声音传播模式所导致的。嗯……也不是每一个人,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开个玩笑。骨传导对于生物辨析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事在自然界很常见。比如蛇,是没有耳朵的,反正是没有我们这样形状的耳朵。但是,它的体内却有相应的器官可以感受到声音,那就是通过周围环境的风吹草动声音通过地面传播,最终被这个器官接收到,然后被蛇“听”到。只能通过骨传导来辨析声音的案例,在人类社会中也极其少见,我知道的大概也只有一例,就是这位——好吧,我总是能找到这些特例……众所周知,贝多芬听力不好,但是人家真的是逆天而行,偏偏对音乐痴迷。所以,为了继续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他经常用嘴衔着木棒抵在钢琴上,借助木棒对声音的传播,再经由骨传导,听到音乐的声音。好了,说回到主题:为什么很多人听到自己的声音,都会感到很讨厌呢?首先,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在于习惯。我们都太习惯于骨传导听到的自己真实的声音了,而不习惯于被改编得“变质”的声音。同时,我也思考过一个问题:难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录音当作一个陌生人的声音来听吗?毕竟我们每天可能都会听到一种新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像自己的声音这么讨厌啊!我想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是自己的声音了。不论是用唱歌软件录歌,还是回听自己发给别人的语音,你都清楚地知道那是你自己的声音,然后不自觉地就会和自己平时听到的声音对比,于是感觉别扭。如果有人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录制你的声音,然后在你忘记自己说过这段话的情况下播放出来(前提是你也要忘记自己录制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样,否则还是会“知情”),我想你就不会觉得别扭了。这个实验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但是2013年的时候曾经有人做了另外一个实验,和我们讨论的这个情况类似。实验人员在给受试者放很多段正常环境的录音时,偷偷在录音里混入受试者的声音。结果,不知情的受试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声音被混进去。其次,当你听这些录音的时候,这些录音本来就是从你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化为声音的。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声音的偏差,这很正常。比如你听一个朋友说话,在听TA的录音,虽然你明确地感受到这就是同一个人的说话,甚至不会感觉任何异常,但我不相信你察觉不到二者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不仅如此,录制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和正常听别人说话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声源单一。正常听别人说话,都是立体声,而手机里播放出来,只能从手机的扩音器播放出来,听起来也会别扭。我有的时候也会用K歌软件录歌,听自己的声音也很别扭,但是用了回音的特效之后,就舒服多了。我想,这也是我们在KTV唱歌时的声音不像平时听录音时那么讨厌的原因吧。当然,说到这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一个词——例外。有这么一个群体,可以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录音,那就是主持人。不过,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习惯自己声音的。只不过由于训练量大,他们经常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大脑对声音的处理作用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最后,不得不提到的一点,就是自信。有些人因为听到自己的声音后觉得很别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声音是否也会受到别人的讨厌。对这个问题的担心大可不必,因为对于听者来说,他们一直在听这样的声音,早就习惯了。不过,话说回来,除了偶尔用K歌软件录歌之外,我都很少会听自己的录音的。包括给别人发语音,我也不会听——话都说自己说的,有什么必要自己听自己说过什么呢……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只有我的老爸老妈是给人发了语音之后,才会强迫症似地把自己所有的语音都听一遍。不知道你的父母,是不是也这样……
为什么有人说话声音很好听,唱歌超难听?
说话声音好听,只能说明一个点就是音色不错。但是唱歌,不仅仅是音色,同样还有气息,乐感啊,节奏有没有问题,你每一句话怎么处理,有没有跑调等等,这些才能支撑住唱歌好听这个观点。一个人唱歌好听并不是声音好听就够的,还需要情感,技巧,音准,节奏,对歌词的理解和代入感等等都拿捏到位,这样演唱歌曲的时候起码能做到不会觉得难听了。当然好听的声音在具备以上条件的时候唱出来的歌曲可能比普通的声音更能打动人,再者,也不能简单的就把一个人的声音定义为好听或者不好听,不同的声音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只能说合适不适合,有些现实生活中说话可能会被定义为不是那么惊艳的声音也许在演绎有些歌曲的时候却更能打动人。我自己就是说话的时候从来没有人会说你声音好听,但是一到KTV或者唱吧上,总有人怀疑你原唱没有关的那种类型,经常能听到类似于声音真好听,声音很清澈这样的话,这里要注意,大家更多的是强调我声音好听,唱得顶多也就KTV水准。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得把声音和唱歌联系起来就是,一个好的声音能让一首歌更能打动人,更出彩。说话不好听的声音也能唱出很好听的歌曲!声音是天生的,唱歌技巧是可以后天练习的,除非有一些是天生五音不全的那种可能学习起来会比较难,题主如果声音好听唱歌不好听,那请加油练习吧,等你技巧更好了,那也许会比普通声音有更能打动人!
为什么我声音算好听但是唱歌不好听?
因为没有掌握唱歌技巧。唱歌是用气息推动发声而不是靠嗓子发声。无论什么时候,气都不能过紧和过僵,这会使声音发硬唱不动,高音唱不上去;也不能太松,这会使声音没力量,失去支撑,从而加重了咽喉及声带负担,使声音空洞无力。要吸中有呼,呼中有吸,这种又呼又吸的感觉能一举两得,既能控制气息,又能使气息流畅。但吸着唱的感觉不能过,否则就会影响气息的自然流动,声音就僵了。唱歌中学会换气自如地换气,是歌唱艺术的重要技巧。要把握换气时机,不要失去呼吸支点。气量不足时,不要加力收缩腹肌,要扩张两肋。换气前找好乐句“气口”,什么地方换,要心中有数,到了“气口”处,不要想换气,只想腰部轻轻一缓劲,气就进来了。气在腰上换,要掌握一个“快”字。换气时,每一句都要有开始的感觉,换气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