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瓦当
周代人们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屋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瓦当俗称瓦头,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禽鸟、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秦代主要盛行动物图案的瓦当。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汉代瓦当的特点是文字瓦当占多数。按文字内容可分为四类:宫殿类、官署类、祠墓类、吉语类。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除文字瓦当外,还有带纹饰图案的瓦当,画面仪态生动。尤其以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为代表作,画面气势磅礴,姿态雄伟。
四神瓦当,每块大小、分量基本相等,瓦头为圆形,直径18厘米;瓦筒呈半圆形,长10厘米。在瓦头上,分别是“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四神”在古代分别表示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星宿。四神瓦当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又有祛邪除恶,镇宅吉祥的含义。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
汉代瓦当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及书法于一身,在取材、造型、结构上都富有美感,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
(注:在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上才能看到瓦当。存世的古建筑已经不多了。呼吁我们能尽量保护古迹,古建筑。)
汉代云纹瓦当可分为几类?
汉代瓦当风格古拙朴质,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装饰意趣极浓。云纹瓦当也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西汉初年至汉武帝时,仍沿袭秦代的蘑菇纹、羊角纹。汉武帝以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绝大多数瓦当用的都是云纹。汉代云纹瓦当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类别。卷云纹瓦当,一般在圆当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曲云头纹样。变化较多,有的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和直线的对比;有的作同向旋转形。这样图纹的瓦当富有韵律美感。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发现的一件卷云纹瓦当,直径0.18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钮外有两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纹。外区以4组双线划分为4格,每格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华阴华仓遗址的一件羊角形云纹瓦当直径0.14米,边轮残损较多,当面中为一圆钮,钮外施一周弦纹。外区以44道短线划分为4格,以界格线为中轴饰4组对称的羊角形云纹,外区边缘还施一周绳索纹。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是国画艺术的最高阶段。它运用几何线条简略地勾勒,是线的艺术。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对象被简化变形,其本来的含义已被逐渐忘却,而线条本身却在不断产生新的内涵。图案纹又可分为生活图案纹和纯粹的图案纹,前者以图案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某些内容,如树木纹,树枝笔直,成双成对,平行对称。云纹,或钩状,或单尾,双尾,或连干树枝,置于空间,都是自然中少见的。此外还有箭杆弯曲或穿云的箭纹、山形纹及一些变形的动物纹等,还可以看出其本来具体形象的痕迹。纯粹的图案则完全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而不能直接看出所依据的来源形象。
汉代瓦当有什么作用
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筒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
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