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时间:2025-09-28 10:58:53编辑:小松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的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的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那么关于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的教案需要怎么准备呢?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研读文本   (一) 感知昔日圆明园(2-4段)   1、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我知道了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昔日的.圆明园 (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昔日的圆明园建筑宏伟。 昔日的圆明园有许多奇珍异宝。 圆明园中有……有……有……) (重点分析第三段)   2、仔细阅读第三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   “有”? (学生读课文)   说一说圆明园中有怎样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2、圆明园中到底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有无数个。   圆明园的美是这短短文字无法例举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图片,感受一下这醉人的圆明园之美。   (播放图片PPT)   在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   (漫游、饱览、流连忘返,这醉人的圆明园!)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 ( 珍贵文物 )   4、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怎么被一点一点毁灭的   呢?   齐读第五段。   (二) 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统统.....;拿不走的.....;实在运不走的.......,就.....。”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同学们,是什么被化为了灰烬呢?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还有什么被化为了灰烬?   (中国人民的最高智慧,中华民族的尊严........。) (三) 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所以作者要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教师总结:   师激情朗诵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 呜咽地讲述着—— 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 学生读: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文章结构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相关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铺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举国珍宝、稀世文物,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10月6日至17日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毁三天三夜。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扩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 3、回读体会。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 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 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四部分,分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先读读,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b画出重点词语。c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汇报。抓“上自……下至”、两个“最”字。 3、相机板书:文物多而珍贵 4、回读体会。 5、引导背诵。 过渡语:圆明园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课件:“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体裁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扩展资料:历史背景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上一篇:交互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