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仙微信签名经典语句 道家经典语句精选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5、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6、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9、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0、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道家仙微信签名经典语句 道家经典语句精选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5、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6、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9、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0、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道家人生哲理的经典语录60句
1、穷则反,终则始。
2、则仄,月满则亏。
3、治人事天,莫若啬。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8、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1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4、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1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8、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0、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2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2、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3、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2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5、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1、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32、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6、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37、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3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0、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4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8、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49、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50、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5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2、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5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一.关于道家最经典最精辟的一句话25条 二.道家人生哲理的经典语录大全 三.关于道家的经典语录人生哲理情感60条 四.道家造句,用道家造句 五.道家经典名言 六.道家励志名言 七.道家经典句子 八.道家学说经典句子 九.经典道家语录 十.道家语录
5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5、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道家经典人生哲理句子
道家经典人生哲理句子(精选50句)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吧,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道家经典人生哲理句子(精选50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穷则反,终则始。 2、则仄,月满则亏。 3、治人事天,莫若啬。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8、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1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4、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1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8、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0、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2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2、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3、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2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5、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1、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32、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6、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37、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3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0、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4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8、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49、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50、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
道教经典语录语句大全(精选79句)
1、名,万物之母。《老子》
2、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3、名在无极不可名,名在太极则可名。《太上十三经注解》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5、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道德真经取善集》
6、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7、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太上十三经注解》
8、修行大抵要聪明,只恐聪明太外呈。《播溪集·聪明》
9、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淮南子·缪称训》
10、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抱朴子·广譬》
11、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周易阐真·卷一》
1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13、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播溪集·落花》
14、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参同契直指三相类下篇》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1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
18、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庄子·天地》
19、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淮南子·说山训》
20、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21、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丹阳真人直言(示门人)》
22、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七破论·破愚论》
2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2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5、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淮南子·齐俗训》
26、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大丹直指·论合日月真气》
2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28、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抱朴子·外篇·勖学》
29、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抱朴子·外篇·喻蔽》
30、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抱朴子·外篇·广譬》
31、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抱朴子·外篇·安贫》
32、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淮南子·说山训》
3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34、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俶真训》
35、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西升经·神生章》
36、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淮南子·诠言训》
37、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在宥》
38、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淮南子·主术训》
39、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40、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淮南子·汜论训》
41、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养性延命录》
4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43、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抱朴子·外篇·用刑》
44、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庄子·秋水》
45、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主术训》
46、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抱朴子·广譬》
47、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抱朴子·广譬》
4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4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5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
51、与妒胜已者而谋举嫉恶之贤,是与狐议治裘也。《抱朴子·博喻》
52、修道者,贵乎恒于正道,尤贵乎恒行于正道。《周易阐真·卷一》
53、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淮南子·主术训》
54、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55、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淮南子·说林训》
56、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淮南子·缪称训》
57、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经法·四度》
58、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淮南子·说林训》
59、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淮南子·原道》
60、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仙佛合宗语录·最初还虚第一》
6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6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63、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慧命经集·正道工夫直论第十一》
6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6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66、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淮南子·原道训》
67、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训》
68、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
69、欲修大道者,理无别诀,无非神界而已。《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
70、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炼,莫如归一。《金丹大要·图说》
7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7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7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74、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淮南子·氾论训》
75、百川易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淮南子·汜论训》
76、神住则精凝。精凝则气归,气归则丹结。《玄肤论·元精元气元神论》
77、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78、乐之为道,总在能顺。致乐之道,总在能顺时而动。《周易阐真·卷一》
79、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抱朴子·外篇·广譬》
道教经典语录(精选89句)
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2、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3、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4、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5、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6、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7、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1、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4、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15、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16、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1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8、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1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22、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23、修道要济世度人,但又不乱发慈悲。
24、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6、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27、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28、是性命,非神炁,水乡铅,只一味。
29、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1、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
3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3、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3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5、神住则精凝。精凝则气归,气归则丹结。
3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7、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3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2、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43、修真之道,全是盗天地虚无之气,窃阴阳造化之权。
4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45、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4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2、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53、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5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5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58、不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9、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60、有道无术,独善其身;有术无道,害人害己;以道御术,兼济天下。
61、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6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3、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64、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65、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66、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67、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6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3、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6、修道之人当有高风亮节,心存傲骨,敛心凝神,行事不能受外人影响,心要稳,志要恒。
77、夫易,广矣,大矣。以言其远,则不御,以言其迩,则静而正;以言其天地之间,则备矣。
78、学道者无他,务在养炁而已。夫心液下降,肾炁上升,至于脾,元炁氤氲不散,则丹聚矣。
7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1、修道之人明生死,求正道,惩恶扬善,利益苍生。我们能把握的就是今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8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5、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8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