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生产管理制度

时间:2025-09-29 10:27:01编辑:小松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有哪些?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第一条 生产纪律
  1、遵守企业考勤制度。
  2、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产品配方生产,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3、 爱惜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各种包装材料,严禁损坏。
  4、 服从生产主管的安排,及时作业,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5、 衣着清洁整齐,按照要求穿制服上班。
  6、 严禁私自外出,有事必须向生产主管请假。
  7、 保持车间环境卫生,不准在车间乱扔杂物,禁止随地吐痰,每次生产任务完成后要将地面清扫干净。
  8、 当产品出现不良时应立即停工并上报,查找原因后方可继续生产。
  第二条 操作规程
  1、正确使用生产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非相关人员严禁乱动生产设备。
  2、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要按使用说明正确操作使用,注意防火、防爆、防毒。
  3、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生产,严禁因抢时间而影响产品质量。
  第三条 产品质量
  1、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保证产品质量。
  2、严把原材料进库关,高品质原料出高品质产品。
  3、禁止使用替代原料,严格按配方配料,配好料,配足料。
  3、注意生产过程中的细小环节,要求包装密封良好,码垛整齐美观。
  5、检查产品的标签、名称、生产日期、做到万无一失。
  6、装车前需最后检查、核对(产品名称,数量、包装情况),做到单货相符。
  7、文明装车,堆码合理。
  第四条 安全生产
  1、生产过程中注意防火、防爆、防毒。
  2、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操作,防止出现伤亡。
  3、预混料生产时必须戴好防毒口罩、手套,防止腐蚀。
  4、注意搬运机械的操作,防止压伤、撞伤。
  5、正确使用带电设备及电气开关,防止遭受电击。
  6、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堆放,并树立醒目标志。
  7、原材料、包装物、零小的设备应布局合理,堆放整齐,
  第五条 设备管理与维修
  1、大宗设备应有专人负责。
  2、所有设备应定期保养,每日检查。
  3、制订完善的设备维修及保养计划,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


生产车间管理规章制度是什么?

是指对车间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车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健全车间生产组织、合理组织生产、完善车间管理制度等。一、车间管理属于内向型管理。车间管理是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形态,是企业内部执行生产任务的单位,它以单纯完成厂部下达的生产计划为目的,只需要通过具体的生产活动来保证企业目标和计划的实施,一般不需要直接对外发生经济联系。所以说,车间管理属于内向型管理。二、车间管理属于中间管理层。按照管理层次的划分,企业管理位于管理的最高层,车间管理位于管理的中间层,班组管理位于管理的作业层。对于最高管理层来说,车间管理属于执行型;对于作业管理层来说,车间管理又属于指令型。车间既要执行厂部下达的指令,并且为厂部提供信息,又要对工段、班组下达指令,以便协调整个车间的生产活动。三、车间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车间系统是企业系统的子系统,是工段、班组系统的母系统。车间既与企业有紧密联系的一面,又有独立进行管理的一面。车间在厂部计划和指令下达后,要分析和掌握各类技术经济指标,要全盘考虑车间生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条件,并把这些资源以有效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车间的生产活动。同时,还要根据工段、班组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偏差,改进车间管理工作,建立正常而稳定的生产秩序。在此过程中,厂长赋予车间主任必要的决策权、任免权、指挥权和奖惩权。所以说,车间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四、健全车间生产组织,合理组织生产。车间的中心任务是生产,围绕生产提高车间管理水平是车间管理的基本方向。为此,车间应在厂部生产指挥系统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组织机构。根据厂部下达的计划任务,为车间各工段安排生产和工作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使人、财、物能够得到有效地运转,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五、完善车间管理制度。车间在贯彻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按照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车间内部职能组、工段、班组等各项组织和车间主任、职能组长、工段长、班组长、技术人员、工人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工作有标准,检验有依据,强化车间管理。六、加强劳动组织。劳动力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人的行为影响着目标的完成。车间在组织生产时,要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研究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操作方法,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奖励办法,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和文化水平,使工人能够心情舒畅地、操作熟练地去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上一篇:乐理基础知识入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