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梦溪笔谈

时间:2025-09-30 20:23:45编辑:小松

《梦溪笔谈》主要记载的是什么?

《梦溪笔谈》是一本笔记体学术著作,广泛地记载了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该书是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之首,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那么《梦溪笔谈》主要记载的是什么呢?

1、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

2、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

3、 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关于《梦溪笔谈》主要记载的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沈括《梦溪笔谈》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沈括做了一本书叫做梦溪笔谈,这个书并不像人们所认为,是个散文或者是个小说,主要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东西,写的都是关于科技发展的,这些东西是当时所不具备的,因为当时的朝代根本没有人写这样的书。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他的这本书之所以叫梦溪笔谈,并不是因为他就是蒙芯,你不要玩游戏,玩多了看什么都像游戏人物,是因为他住的园子叫做梦奚园,所以他这本书的名字就用了梦溪这两个字,把书的名字起名为梦溪笔谈。笔谈的意思,大家都很能理解吧,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些什么,用笔来和读者沟通,去传达自己的思想,传达自己所会的一些东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太多的主线。但这本书确实在当时是具备思想启蒙的意义的,因为这本书所写的东西非常杂,包含医学科技当时的时代所不具备的这些东西,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建筑,法律军事等等等等。因为这些东西不单纯是他自己会的,有很多是受到当时国外传入的资产和技术的影响,然后逐渐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写到了自己的书里面。也记载或者说传承了中国古代一些科学技术,北宋时期的一些科学技术,也有在这本书里面出现。什么叫科学技术?就是这些东西他不再单纯停留在一个技巧的方面,因为当时的时代并不重视科技的发展,认为这些都是奇技淫巧,因为这东西没什么现实的意义。但沈括这个人本身是具备思想的前瞻性的,他发现国外用这些技术有很多是借鉴了当时我们的技术的然后又,有一些是人家自己的创造,人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国力越来越强大,而我们却越来越衰落,认识到这种差距试图通过这本书来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三十卷。 全书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十七门;《补笔谈》仅分其中十七门,《续笔谈》不分门。按笔记体例共载六百零九条。书籍价值其总结了古代直到北宋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记录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许多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多为正史所不载,成为重要科技史料。记述各种社会历史事实,如李顺起义, 赋税徭役扰民,宋代西北和北方边备利弊,以及典制礼仪的演变,极具史料价值。沈氏诗文俱佳,记载故事、乐律、艺文、书画谬误、讥谑等门,多有文学史料,为研究文学艺术的重要参考材料,旦往往被后世艺术创作取资。本书为笔记文学之上乘。

梦溪笔谈是谁写的

梦溪笔谈是沈括。拓展资料: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熙宁八年(1075年)三月,宋辽边界冲突,辽要求以黄嵬山为分界线,宋廷不同意。辽使萧禧到汴京,指责宋廷谈判不诚,拖而不决,留在馆舍不肯离去。沈括就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文件,发现宋辽过去商定的协议是以古长城为界,而黄嵬山在古长城以南,相距有三十里之遥,遂上表呈报朝廷。神宗赏赐沈括白金一千两,让他以回谢使的身份出使辽国。四月中旬,沈括从汴京出发时,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宰相杨益戒每有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谈判先后进行六次,杨益戒无言可对,就威胁说,以数里之地、绝两国之好,不利于和平。沈括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廷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

上一篇:冬天来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