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的传奇女性
1:大秦宣太后
宣太后,别名芈八子,出生年不详,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中国 历史 上第一位太后,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秦惠文王妃,秦昭襄王之母。 她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后期因重用“四贵”,极大限制了昭襄王的权力,后被昭襄王废除,于公元前265年去世。
2:西汉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 历史 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3:西汉窦太后
窦太后(?-公元前35年),清河郡观津县人(今河北省武邑县)。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于霸陵。
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因此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也正是因此将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终其一生,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以女性独特的身份开辟了汉代新纪元,她的时代可谓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4: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国 历史 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其被选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立武周。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自己发明字曰:曌,也称武曌。
虽然其为了上位,亲手将自己的女儿掐死,嫁祸于当时的萧后。还有将情敌做成人彘,以发泄怨恨。但这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她在位15年,为政举措甚是得体,为大唐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死后,立下了一座无字碑,是非对错任后人评判。
5:辽国萧太后
萧太后名曰萧绰(953年6月18日-1009年12月29日),小字燕燕,契丹族,辽景宗耶律贤皇后,后族重臣萧思温之女,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辽景宗在位时,萧绰即参决军国大事。辽圣宗继位时年仅12岁,萧绰以主少国疑为由开始了27年的临朝摄政。她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及韩德让;在辽南京析津府击退了宋军;并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辽圣宗共同亲征伐宋,同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1009年,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后,病逝于行宫,享年57岁,谥圣神宣献皇后,葬乾陵。1052年,谥睿智(一说睿知)。
6:大明孙太后
她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若无她坚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当时的大明恐会沦为第二个南宋。明英宗复辟成功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史书载:明兴,宫闱徽号亦自此始。公元1462年,孙太后去世后,明英宗为其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并祔享太庙。
孙太后一人开创中国封建王朝贵妃有册也有宝(金印)和在世太后得徽号,并得享祔太庙的崇高待遇,可谓极尽尊荣,这样的奇女子,这样力挽狂澜的幕后人物应该被世人熟知。
7:大清孝庄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 历史 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没有慈禧。我只想说,慈禧是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她不配!
世界历史传奇女性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神秘女人——哈特谢普苏特 差点被从历史上抹掉的女王 突然消失的女王 情人和不修金宇塔 2.一笑幅目的绝代美女——海伦 神话中的美女 残酷的战争 木马计 3.第十位缪斯——萨福 莱斯沃斯岛上的萨福 蛆的莳檀基督鞋会焚毁 4.美貌与智嚣的玩笑——“埃及艳后” 克丽奥佩特拉 依靠两位罗马境坤登上女王宝座 美貌还是智董:扑朔迷离的“埃及艳后” 5.尼禄之母——小间格里皮娜 每次婚蛔挥是政治投资 通过 *** 控制儿子 死和儿子之死 6.挑战罗马——芝诺比妊女王 女王战士 与罗马皇帝的战争 7.她挽救了自己民族的命运——以斯帖 波斯王朝的犹太王后 挽救灭族之祸 犹大人复仇 8.与明治天皇比肩的女天皇——推古女天皇 第一个采用“天皇”称号 支持圣裤大于进行“推古改革” 9.北欧三个国家的国王——玛格酾特一世 丹麦与挪威共主邦联 卡尔马同盟 去世 10.法国民族精神的蝈起——圣女贞德 少女贞德 臭尔良欢家女 贞德之死 11.做过英国和法国王后的女人——艾丽诺 波尔多的漂亮女孩 从法国王后到英国王后 重新掌权 12.俘虏法国国王的争斯兰女王——珍珠小枝 从奴隶到女王 俘虏法国国王的女人 马穆鲁克王朝的奠基人 死于宫廷斗争 13.一次离婚导致世界天翻地厦——凯瑟琳王后 离婚的起因 英国教会独立 离婚之后的世界 14.使英国唱起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曲折的童年和登上王位 整合四分五裂的英国 童贞女王 宗教.战争,王位继承 15.美丽的悲情女王——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英格兰国王和法国王后 法兰西岁月 重返苏格兰 亡命英格兰 16.传奇女王——克里斯蒂娜 少女时代的克里斯蒂娜 开明的女王 毅然放弃王位 在罗马的日子 17.使酉班牙成为欧洲第一强国的“天主教女王” ——伊莎贝拉一世 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驱逐 *** 人境一西班牙 “天主教女王”——宗教裁判所的支持者 赞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8.路属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 女巫用官蛀仑成为国王的情妇 耀眼的玫瑰 文化的赞助人 千古功罪 19.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搏二世 一十德国姑娘赢得了俄罗斯人的心 政变上台 开明专制 风流成性 争霸世界 20.十八世纪欧洲最有权力的女人——奥地利特曹莎女皇 争夺奥地利王位的女人 开明专制 21.她的奢侈使法国进入了汹涌的大革命时代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 从奥地利公主到法国王后 骄横奢侈的王后 大革命浪潮 22.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 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书信 慧恨识英雄 不忠的传闻 离婚 最后的岁月 23.欧洲的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德国直统的英国女王 “统御七海” 欧洲的老祖母 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境沿者 24.伟大的护士——南丁格尔 惟一的志愿就是当一个好护士 “提灯女神” 南丁格尔誓言 25.一本小说引起了一场战争-——斯托夫人门 悲天悯人的伟大作家 一本书引起一场大战 《汤姆叔叔的小屋》 26.没有童话的公主——茜茜公主 几乎是从孩子就变成了皇后 没有童话的公主 匈牙利女王 被刺杀 27.末世的坚韧王妃——明成皇后 与大院君的恩怨 大院君的再起和明成皇后遭难忠州 风雨飘摇 文妃之死 28.和平之母——贝莎·冯·苏特纳 诺贝尔的转变和和干奖的设立 少年时代 和平也需要创意 上帝把废除战争的使命交给体的书了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9.科学史上不朽的名字——玛丽.居里 你知道居里夫人叫什么? 求学巴黎 志同道合镭之光 荣誉面前金子般的心 卷入丑闻的核心 30.永远的经典——香奈尔 一贫如冼的孤儿 改变风尚的女人 “我爱过的男人,永远会记得我” 31.“世界现代舞之母”——邓肯 舞蹈解放了女人的身体 人皆能舞 凄美的爱情 32.偷走了英国国王的美国女人——辛普森夫人 偷走王储的心 爱江山更爱美人 辛普森夫人是纳粹间谍, 33.间根廷玫瑰——贝隆夫人 阿根廷的精神偶像 从私生女到交际花 结识“真命天子” 日报廷玫瑰风摩欧洲 玫瑰凋零 34.永远羹甫——奥黛丽.赫本 天使在人间 回到人间 爱情 35.印度第一位女犀理——英迪拉.甘地 尼赫鲁的独生女儿 成为印度第一位女总理 百忻不挠,二度执政 香稍玉殒 36.以色列之母——梅厄夫人 犹大复国主义的先锋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37.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大英帝国第一位女首相 纵横捭闻 38.生命的尊严——特蕾莎修女 为穷人而生 垂死之人的尊严 麻风病人
武则天是哪个朝代女皇?
武则天是唐朝女皇,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材,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扩展资料: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唯一女皇武则天的历史?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又被称为武则天或武后。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武则天是文水人,但作为利州都督的女儿、大唐帝国的皇后和武周王朝的皇帝,她一辈子只回过两次文水,一次是12岁的时候回乡葬父,一次是37岁,身为皇后以后;一次满怀着巨大的悲痛,一次显露着衣锦荣归的煊赫。一千多年过去了,悲痛与煊赫都化为云烟,飘散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就只有一个符号: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半个多世纪里,是大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她的功与过被人评说的已经很多,我所注意到的是:14岁的时候,武则天被李世民赐名“媚”,67岁的时候,她为自己命名“曌”***武则天自己所造,音照***,在更往后的史书里,又以她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后”来指代她,于是,从女人武媚到皇帝武,乃至到历史人物武则天,这其中的转变耐人寻味。 则天庙正殿门口的对联,是武则天一生最好的概括 与后世所谓正统史家们的看法不同,至少在唐代,武则天的名声还不算太坏———毕竟她以后的唐朝皇帝们,都是她的子孙,为尊者讳还是要讲的———所以,在她的故里,据传很早就有了一座纪念她的庙,而历代多有重修,即便是宋以后,对武则天开始贬斥,也仅仅是改名而已,庙宇还是储存下来的。 则天庙不大,很整洁。穿过则天塑像后那个上写“则天圣母庙”的门洞,才算真正走进了则天庙。门洞不长,可也有十米的样子,门洞幽暗阴冷,走出去的时候,会觉得阳光有点刺眼,眼神闪烁间,一座大殿就跃入视线。据说这是金代的建筑,历代重修都不改原貌,翼展平缓阔大,气势雄浑,是唐代建筑的风格。 建筑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气派使得人不禁凝神静气,有点不敢走进去瞻仰她的真容,还是先去碑廊或配殿里调整自己不恭的心态罢。碑廊里竖着好几通碑,好久不曾清洗,蒙着厚厚的尘土,隐约知道那是历代的重修记录。武则天虽被后世的史家贬斥,但在她的故乡,即使从储存当地文化遗存的角度出发,她的庙宇也理应该有如此待遇,而现在作为生平陈列馆的配殿里,用蜡像彩塑着她的故事。回文水葬父省亲,自然有相应的塑像———对于本地的著名人物,定然要不遗余力地与之相联络,这是我们的习惯。 慢慢踱到正殿,大门两侧的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唐诗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说杨贵妃艳压后宫,下联出自王维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描写四方朝贡的帝王气象。上联春色旖旎,下联庄重威严,上联说女人武媚,下联说皇帝武,浑然天成又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武则天两段人生,真正是大手笔。然而,若联想到武则天从唐太宗才人到唐高宗皇后,从大唐的受宠妃嫔到大周的开国君主,这看似平静的叙述下,有多少宫闱间的枯骨冤魂,有多少朝堂上的血雨腥风,这副对联是褒是贬,还真是费人思量。 想着这些,出来重新看武则天的塑像,突然就多了些复杂的感受。塑像上的武则天,神情平静、面貌端庄,目光柔和,有着母仪天下的气象。我想,这应该还是她身为皇后回故乡省亲时留在文水人心中的形象。她故乡的人仍然用女装形象来装扮她,这也许是表示,他们并不看重所谓“女皇”或者“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的身份,她只是文水这块土地孕育的一个女儿。她,不管怎么说,是个女人,美丽的女人。 女人武媚用属于女人的武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祖上做过大官,到他那一代,已经没落很多年了。武士从卖豆腐起家,以木材致富,但更想“扶主立忠”、“慷慨扬名”,于是弃商从戎,投奔了李渊。 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商人的眼光,古有吕不韦,唐有武士,眼光独到,能从纷纭的人群中,找到真命天子。武士深得李渊信任,到了可以一起商量谋反的地步。大唐建国以后,更以开国功臣的身份受到两代皇帝的宠信,据说,武士娶武则天母亲的时候,是李渊做媒,公主提亲,娶先朝贵族之女,结婚的钱都是国库掏。做人做到这个地步,也算成功了。更成功的是,他生了武则天。 武则天12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李世民出于照顾功臣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听人说过武士这个女儿非常漂亮,就把她召进宫中,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宫里宫外,当然是两个世界,贾元春说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她母亲伤感离别,哭得很伤心,但武则天显示出了不同常女的性格,她说:“见天子焉知非福!” 也许接下来的十几年,她会为这句话后悔,14岁进宫,到26岁李世民驾崩,她还是个才人***才人,是后宫中非常低等的妃嫔***。不讨李世民喜欢的原因,据说那时有人算卦,说五十年内必有姓武的女人乱唐。如果这样,那么她能活下来都算奇迹。还有一个武则天先钢鞭后铁刺最后匕首驯马的故事,据武则天晚年说,李世民对她的这套方法“甚壮之”,但这样强硬的性格不讨同样具有强硬性格的李世民喜欢也是必然的。 这12年的宫廷生活,虽然得不到皇帝喜欢,但对她一生却很重要,李世民是个优秀的君主,他的杀伐决断、知人善任一定给年轻的武则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直是为她当皇帝做示范,而后宫妃嫔斗争,种种阴险毒辣的手段更是她以后岁月里政治斗争的教材。于是,她在孤寂里悄悄地等待着命运的垂青。 在李世民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作为太子的李治应该去显示孝心,于是武则天见到了大唐帝国的继承人。史书上说,是李治见到她以后“悦之”,但恐怕,是武则天略施手腕就俘获了这个老实懦弱的年轻人———一个漂亮的女人,想要追求一个男人,也许,一个眼神就够了。不然,何以后宫佳丽三千,又是在自己父亲病危的情况下,李治怎么会有心情去注意一个比自己大三四岁的“才人”呢? 不管怎么说,在度过短暂的出家生活后,作为一个后宫王皇后与萧贵妃之间斗争的筹码,武则天又回到皇宫,宫廷生活大同小异,但武媚慢慢走向武了。她也许在进宫的瞬间,会说这样一句话:如今我回来了,你们且看分晓吧! 女皇武用极为不女人的方法走进了历史 这个武则天,已经不是当初的武才人了,她不再显露她的强硬暴烈,以柔顺的姿态得到王皇后信任,并与之一起让萧贵妃远离了皇帝的视线。当然,这都是假象,作为昭仪的武则天,离皇后还有4个等级,但6年后,武则天已经击败了出身世家贵族的王皇后,成为大唐王朝的新皇后,斗争之惨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因为据说武则天把自己女儿的性命也当作了棋子,但她的对手下场更惨,王皇后、萧贵妃都被折磨而死,而且死后一被改姓“蟒”,一被改姓为“枭”,所有支援她对手的臣子,无一例外被流放后赐死———这在以后,也是反抗武则天的惟一结局,而且,以武则天在后宫十几年孤寂修炼的功力,没有人能与她交手几个回合。 从此,再要说武则天是个女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她对权力的狂热追求,对江山社稷 *** 裸的野心以及在治理庞大国家上表现出来的能力,使包括那个平庸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非常惊讶,在猝不及防的时候,才发现,大唐帝国已经在实质上成为武则天的天下了,标志武则天女性身份的,只剩下太宗皇帝李世民赐的一个名“媚”。“媚”是美好可爱的意思,但那时,有谁会把武媚和让人敬畏恐惧的“天后”联络在一起?为了权力,她甚至牺牲自己儿子们的生命,她亲生的四个儿子,她杀了两个,甚至其中一位叫李贤的,写下了“种瓜兰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还犹可,四摘抱蔓归”这样凄恻的诗,都没能挽回一颗母亲的心,她成了当时最冷酷无情也是最英明伟大的政治动物。 公元690年,那个传说中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并为自己取了名字“曌”,女人武媚彻底地成为没人敢提的往事。而那时,她已经67岁了,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些许的反抗在她心中不会引起半点波动,骆宾王的《讨武檄》比徐敬业的反周更让她惊讶,她埋怨宰相没有延揽来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 当没有人反抗的时候,她才觉得,皇宫真是太大了,帝王的生活也太无聊了,也许,她突然想起了她年轻时孤寂的生活,也会想起那个老实懦弱的丈夫以及他们间若有若无的爱情。无聊的生活总得有个寄托,不断地有年轻的男子出现在她晚年的生活里,叫男宠也罢,叫面首也好,后世的人以男性的眼光来看,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我看来,这却是女性人格的回归———虽然晚了点,不过,让人佩服的是,她的男宠们没有对当时时局造成恶劣的影响,他们充其量只是这个老女人的宠物而已,那个“面如莲花”的六郎张易之,被大臣扇耳光,也仅仅是得到一句“你何苦惹他”的告诫。 公元705年,这个82岁的女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她死前,自己去了帝位,说自己还是大唐高宗皇帝的皇后;她死后,她的儿子给她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后”,她的女性身份终于被自己和旁人还原了,也许,她这样做,是为了好去见她的丈夫,然后去尽她未尽的妻子的责任,但既然西安乾陵无字碑还立在那儿,一切都是难以言说的。